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困生现状调查分析实施报告

学困生现状调查分析实施报告

温泉镇初级中学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谓学困生呢?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法、体质等要素的综合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学校的每一个教学班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几名学困生,而这几名学困生往往是影响教学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初中是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如果每个班级有几个学困生,那么全校有多少?全县又有多少?全国又有多少呢?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所以每个教师都应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转变学困生的重要性。

在教育针指引下,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二、调查容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面的,至于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更是一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探究性深刻的工程。

无论是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和教育对策,都需要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

为此,我们确定了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三个研究重点,并具体分解为以下研究容:1.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研究;2.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作用;3.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和研究;4.因材施教的应用;5.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三、调查对象本校七至九年级学生21人。

发放调查表21份,收回21份,回收调查表全部有效。

四、调查法:问卷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以选择题为主。

采取答卷的法,这样使本次调查获得比较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并且使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五、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分析本次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涉及家庭面的影响、自身面的原因、教师面的因素影响等几个面,下面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呈现和分析:(一)家庭面从表1数据来看,有半数以上学生的父母对学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有不到一半的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其中学困生绝大多数集中在这38%的家庭中。

从表2数据来看,半数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式耐心合理,而学困生大都集中在半数以下的家庭中,也就是教育式粗暴和一般的家庭中。

从表3数据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关心,这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不闻不问的家长仅占9%,这部分学生里学习成绩差的较多。

从表4数据来看,父母辅导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71%,从不辅导的占5%,有时辅导的占24%。

家长经常辅导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也较好,成绩相对好一些。

而学习习惯差,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家长不经常辅导。

(二)自身面原因从表1数据来看,只有5%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90%的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这部分的学生成绩也相对较好。

从表2数据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对学习有很强的信心,但是还有38% 的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不足。

3.你的控制能力怎样?从表3数据来看,自制力强并能管住自己的学生占大多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也很好。

还有19%的学生自制力较差,这部分学生里面学困生较多。

4.你对学习目标怎样?从表4数据来看,62%的学生对学习成绩要求只限于良好与优秀就可以了,38%的学生对自己要求格,希望每次成绩都能达到最高分。

(三)教师面的因素影响从表1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自己的老师关心学生,和蔼可亲,尽心尽职。

还有14%的学生崇拜高学历的老师,并希望老师对自己格要求。

这也对老师各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表2数据来看,575的学生与老师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只有5%的学生与老师关系不好,这类学生学习习惯很差,成绩也差。

从表3来看,大多数学生喜欢班风好,学风浓的班级。

这也说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很重要。

从表4的数据来看,62%的学生对学习成绩要求只限于良好与优秀就可以了,38%的学生对自己要求格,这部分学生上进心很强,学习积极性很高。

六.对策即思考:(一)学困生家庭教育面的原因和对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棍棒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要打要骂由自己作主。

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积于心里,因此而放弃学习。

(2)训斥型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拳打脚踢虽然不多,但骂声不断,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这样做同样带来孩子的心灵创伤。

(3)管束型这类教育式在本意上是对孩子的说服教育,有时也算得上是“苦口婆心”。

但家长对孩子的清规戒律太多,这也不可,那也不行,整天唠唠叨叨,这使得孩子生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4)溺爱型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部分家长溺爱子女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教育法简单粗暴,习惯用怒斥和棍棒解决问题;还有的家长一贯满足子女的物欲,用物质和金刺激学生却极少关心子女的思想行为;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从此对子女产生失望的情绪,进而影响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学习困难的行列。

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

家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

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怕苦怕累,一遇挫拆就承受不了。

(5)残缺型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由于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极易放弃学习。

由于残缺的家庭,酿造了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学生残缺的心理。

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渊源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

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并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心得以转化。

一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

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

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

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

不打骂、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

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式获得满足。

另一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

班主任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

因此,有的老师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看到后进生出现“教育反弹”现象就对学困生丧失了信心。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首先心理上减压:在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往往会受到歧视与排斥,还要承受挖苦与讽刺。

这样一来,他们不是丧失了学习兴趣,就是丧失了学习信心。

记得去年,我在找我们班上的“学困生”晳洁多次谈心无果的情况下,就尝试让她担任班级卫生委员,参与班级管理,这一招竟然让她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压力,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不到半年时间,晳洁就走出了“学困”的境地。

其次学习上辅导:“笨鸟”又不愿先飞,这也是“学困生”难以“脱困”的又一个原困。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对“学困生”施以“高压”得来的成绩,往往容易反弹。

班上有一个叫阳的学生,因“智障”导致“学困”。

我便对症下药,常在课余时间为他“开小灶”,反复讲练,耐心辅导。

还为他提供“特餐”,即多练基础题,少做拓展题。

让他感到学而有获,“脱困”有望,从此点燃了“脱困”的希望之灯。

一学期结束,阳就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再次生活上关心:学校的“大锅饭”毕竟有别于家庭的“小碟菜”,因为众口难调。

这时生活上的关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关心不等于“衣来伸手,饭来口”式的“承包”,而是在关心中有针对性的锻炼其自理能力,在关心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家庭条件较好的妙同学,在家里可以说是“横草不拿,直草不拈”的小公主。

去年在升入七年级年级后,很多次劳动,大扫除她都表现的很不尽人意,显现出娇气,任性的一面。

她的学习成绩也因此一度跌至谷底,变成了“学困生”。

于是我一边为妙开通“亲情”,用父母亲情抚慰她那伤痛的心;一边手把手地教她扫地,拔草。

两个月下来,妙就顺利地“脱困”了。

(二)学生自身面的因素: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制力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塑学习的信心,并且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要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从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

(三)教师面的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就学校层面来讲,针对以上找出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结合我校的实际,本人从以下两个大的面进行论述:第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信心,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

我们有这样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美国教育从小不是教育孩子能记住什么,学到多少科学文化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自主意识。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有独创的意识,创新的思想。

由于对知识是主动意识的获得,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有效的。

为此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工作。

(一)给支持。

重点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功的信心。

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的生活、情感、学习当中。

由于我们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他们在平时受关注和肯定的机会很少,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在一种自我感受是被歧视,心理受压抑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很少有爱的归属,和爱的安全感,总是在一种紧焦虑的思想状态下生活。

为此我们在辅导这类学生的时候,要以关心他生活的点滴入手,和他说说他生活中的琐事,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不是在和一个老师在说话,而是和一个知心人在倾诉忠肠。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学会掌握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及时的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这样才能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合适的教育式法,达到高效准确的教育效果。

另外,还得需要教师善用那真诚的微笑,和善的目光,合理的应用鼓励的话语,这些如果做的恰到好处,都会变成学困生心灵上的一座灯塔,一缕,一丝温暖,才能唤醒他们的信心和希望。

2、在教学手段上要加大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整合的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