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伤急救题库(一)

创伤急救题库(一)

一、判断题
1.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不能同时进行,必须先进行人工呼吸,再进行心脏按压。

(×)
2.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
3.伤员救治时,要尽量避免在现场对其进行急救,而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
4.进行心脏按压时,按压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否则会造成伤者肋骨骨折。

(×)
5.长期困在黑暗中的人员,在救出重见光明前,应用灯光照射检查其双眼视力,以免失明。

(×)
6.煤矿发生伤亡事故后,其主要负责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

(√)
7.煤矿发生伤亡事故后,其主要负责人无权采取任何措施,组织抢救。

(×)
8.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脏前区扣击和胸外按压术两种。

(√)
9.血液呈鲜红色喷射而出则是静脉出血;如果血液是暗红色缓慢流出则是动脉出血。

(×)
10.发现骨折以后,必须迅速给以固定,以防止神经、血管和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

(√)
11.施行口对口吹气时,救护者口唇要包住伤员口唇,以免漏气。

(√)
12.仰卧压胸法适用于胸部外伤,可与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

(×)
13.利用止血带止血法时,止血部位的时间应每60min~90 min
放松一次。

(√)14.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用的最初紧急措施。

(√)
15.当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张口或口腔有严重损伤者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16.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
17.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最大不能大于
2000mL。

(×)
18.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至少为5cm,频率至少为100次
/min。

(√)19.对烧伤人员的急救应迅速扑灭伤员身上的火,尽快脱离火源。

(√)
20.昏迷伤员的舌后坠堵塞声门,一般使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
21.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应立即佩戴自救器。

(√)
22.骨折固定的范围应包括骨折远近端的两个关节。

(√)
23.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面动脉即可止血。

(√)
24.颈部出血可用大拇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强烈搏动的颈总动脉。

(√)
25.前臂出血,可用手指压迫上臂肱二头肌内侧的肱动脉。

(√)26.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

(√)
27.止血带止血适用于任何四肢出血。

(×)
28.现场可用铁丝代替止血带进行止血。

(×)
29.止血带能有效地控制四肢出血,而且损伤最小。

(×)
30.扎止血带时间越长越好。

(×)
31.缚扎止血带松紧度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

(√)32.在松止血带时,应快速松开。

(×)33.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
34.腹部外伤有内脏脱出时,要及时还纳。

(×)
35.异物插入眼球时应立即将异物从眼球拔出。

(×)
36.人员受伤后必须在原地检伤,实施包扎、止血、固定等救治后再搬运。

(√)37.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先行心肺复苏术,然后再搬运。

(√)
38.爆震伤的特点有:①伤情复杂,②内轻外重,③变化迅速。

(×)
39.止血带使用最长时间不超过6h。

(×)
40.腹部开放性损伤后肠管外露,原则上要回纳。

(×)
41.电击伤时电流由一侧下肢进,从另一侧下肢出对人体危险性最大。

(×)
42.创伤急救时到达现场后首先应该评估现场的安全性。

(√)
43.使用止血带者应记录上止血带时间,并每隔1.5小时放松5~10分钟。

(√)
44.如果病人不能说话或是意识不清,应该立即评估呼吸道情况。

(√)
45.如果创伤机制明确病情只是局限于机体某个部分,在完成初步病情了解后,要局部检查病人的受伤部位为主,不必行系统的其他脏器检查。

(×)
46.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

(√)
47.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挠神经,应视为禁区。

(√)
48.上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博为度。

(√)
49.上止血带持续时间,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
50.骨折急救时,及时固定至关重要,可防止骨折的断端活动而造成的损伤,减轻疼痛,防止休克。

(√)
51.不稳定背柱骨折容易造成脊髓神经损伤。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