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高中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高中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龙源期刊网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高中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作者:黄丽丽
来源:《教育界·C》2020年第01期
【摘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名词,它源于教育心理学,且闪烁着教育心理学之光。

在教育教学领域,激发动机是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除了要运用一些较为常见的方法来激发动机之外,还要能够从教育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优化动机激发策略,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建立积极、健康、持久的学习动机,以便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并探索出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中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不用被催促、不用被监管,实现自愿学、主动学;二是让学生形成源源不断的动机,保持持久的學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只要按照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来实施,以上目的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毋庸置疑,对于教师来说,揭开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神秘面纱,并从专业角度、用专业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迫切。

一、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
在学习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有一种能维持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其朝着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便是“学习动机”。

简言之,学习活动中存在着或简单或复杂、或浅层或深层、或感性或理性的各类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完成某种学习目标具有促进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颇多,但最重要的非“学习动机”莫属。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驱力,是一种自我调节,是一种倾向。

教育心理学将其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如果学生具有了自我提高内驱力,便具备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2.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很多因素与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关联。

首先,学习动机的强弱影响着学习效果。

拥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效果往往较好,而拥有较弱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较差,但这不是绝对的,动机还是应保持在中等水平,综合来说这样更好。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相联系,教得有趣,学习策略有效,动机便持久,反之则不然。

再次,学习环境也会影响学习动机。

最后,自我效能感好的学生,学习动机往往较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