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权行政管理合同

采矿权行政管理合同

采矿权行政管理合同

甲方(国土资源局):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上述各方经平等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一、开采项目概况

1.合作矿权的地理位置为:;矿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开采矿种为:;矿区范围坐标为:(具体位置见本协议所附矿区范围图);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自年月日

至年月日。

2.乙方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协议/申请在先)方式取得该采矿权,

应(已)缴纳采矿权价款人民币(大写)(¥元)。

3.乙方在领取采矿许可证之前缴纳采矿权使用费人民币(大

写)(¥元)。

二、甲方的职责

1.对乙方的采矿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2.监督乙方按规定缴纳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3.监督乙方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进行开发;

4.监督乙方按规定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5.监督乙方按规定做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X作;

6.向乙方提供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公开矿政政务;

7.协助乙方办理乙方提出的申请事项;

8.不得批准他人进入乙方矿区内进行采矿活动,维护矿山秩序,保护乙方的合法权益;

9.甲方按规定返还乙方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10.对乙方的相关资料依照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11.组织乙方按批准的矿区范围埋设矿区界桩;

12.对乙方的违法采矿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13.其他法定职责。

三、乙方的权利

1.按照采矿许可证的矿区范围、期限、开采矿种进行开采;

2.按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建设生产,根据矿山建设生产需要,依法申请取得土地使用权,在矿区范围内建设采矿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3.自行销售矿产品,但是国务院规定由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除外;

4.依法申请相应的采矿权延续、转让和变更等登记;

5.对甲方实施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6.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7.乙方在行使上述权利时,有关法律规定应当经过批准或者履行其他手续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

四、乙方的义务

1.在批准的期限内进行矿山建设或者采矿,向甲方报告建设和采矿进展情况;

2.按规定缴纳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缴存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3.按规定填报矿产储量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表,不得漏报瞒报、弄虚作假;

4.按规定向甲方提交年度检查报告及有关资料;

5.采矿回采率、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的标准;

6.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按规定履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

7.妥善处理与矿区群众关系;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五、合同的变更或解除

1.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2.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实现,可以解除合同;

3.乙方在开采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时,甲方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4.合同约定变更、解除的其他情形。

5.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通知、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六、合同的终止

1.采矿许可证到期,且乙方不再申请延续,或者延续申请未获批准的;

2.乙方依法申请转让采矿权并获得批准、办理采矿许可变更登记的;

3.合同解除的;

4.法律、法规规定及合同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5.合同终止后,除不可抗力的情形外均不免除乙方为开采项目所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七、违约责任

1.甲方不按法律规定办理乙方的申请事项,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改正;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予以赔偿;

2.甲方对乙方的相关资料未依照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造成乙方重大损失的,应当按

照法律规定予以赔偿;

3.因甲方的处罚违法,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予以赔偿;

4.乙方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进行开采的,根据《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第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5.乙方未按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的,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第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6.乙方采用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根据《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第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7.未经批准擅自转让采矿权的,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38条的规定予以

处罚;

8.以承包等方式擅自将采矿权转让给他人进行采矿的,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15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9.自采矿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乙方不得申请采矿权,也不得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采矿权。

八、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1.本合同的订立、效力、变更、解释、履行、终止和由本合同产生或与本合同有关之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由合同各方协商解决,也可由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1)提交位于(地点)的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裁决是

终局的,对各方均有约束力;

(2)依法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