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部编版5年级上
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4个生字并会写“耻、诲”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3.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懂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及说出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懂得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的,读书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开阔视野。

但是读书要掌握方法,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呢?
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人对于读书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一起学习《古人谈读书》出示课题:古人谈读书
二、讲授新课
学习第一部分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chǐzhì yǐ qǐ
耻识矣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勤勉。

好:喜欢。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

为:是。

是:这。

知:同“智”,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倦:倦怠。

4.感悟课文的意思。

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2.介绍《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带着问题读课文:古人谈读书第一部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2)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不耻下问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为什么孔子说要“默”而识之,而不是“读”而识之或“学”而识之等等呢?
“默而识之”的表面意思是告诉我们要静静地默不作声地学习并记住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这样你才能全神贯注,调动内心所有的能量。

(4)学而不厌不耻下问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耻、诲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耻、诲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耳+止=耻讠+每=诲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耻-止+火=耿诲-+亻=侮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耻、诲”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耻:左窄右宽“耳”左偏旁时变窄,最下边的横变成提。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诲:“母”字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chǐxiàwèn(),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rén bújuàn()。

不用心sòng dú()对我们来说qǐ bú shì()浪费时间?
2.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

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

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第一部分。

2.书写本课生字。

五、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第一句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要勤奋,不要偷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