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目录1.前言1.1.不仅仅是楼宇对讲楼宇对讲系统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进入中国,迄今已经经历了主要四个阶段,即:非可视对讲→黑白可视对讲→彩色可视对讲→数字化可视对讲,整体演进的方向是越来越智能化和人性化。
但其主要使用功能仍然局限传统的对话、远程开锁等功能。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和操作系统的日趋成熟,以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性价比的提升,为可视对讲系统的价值挖掘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能够实现这类价值的可视对讲系统,其方案思路必然要超越传统架构,我们称之为新一代智能可视对讲。
方案采用全新的思路,充分利用和通信领域已有技术,通过有机整合,除了将已有的可视楼宇系统的功能做到极致外,成功的引入全新的技术机制,颠覆了传统对讲系统的部分固有概念,使得整套系统的成本更有竞争力,用户使用更方便,升级维护更简单。
更重要的,该系统为进一步的增值业务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的相关器件规模量产,成为采用方案实现楼宇对讲的硬件成本竞争力;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的日益成熟稳定,为实现智能楼宇对讲系统工业化和商用化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进入千家万户并为普通大众认可,唤起了室内机的移动手持操作的需求;大型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将海量增值业务的管理变成现实;互联网性价比的提升,使得远程外围运营的商业化成为可能。
在中国“房地产吻别黄金十年,牵手白银时代”的当下时期,地产的服务和配套被更加强调重视。
同时,各地政府正在强力推动“智慧社区”概念。
然而所有理念的落地,都需要一套真正能打通各参与方的电子沟通平台。
相比于其他方案,智能可视对讲因其建筑必备、常年24时开机、与家庭紧密捆绑等的固有特性,天然成为最佳的选择。
平台有机的将业主、物业、小区周边商户、政府联系在了一起,加强了各相关角色之间的沟通。
为方便业主之间的沟通、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发展社区周边电子微商圈、普及电子政务提供了技术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使用新一代智能可视楼宇对讲的6大理由:1)楼宇可视对讲的功能和性能已经实现到极致,并主要通过软件实现。
基于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快速实现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2)相比于模拟对讲,新一代智能对讲系统实现了无可比拟的外观和性能;相比于普通数字对讲,新一代智能对讲系统因为主要器件的量产化,综合成本更显竞争力。
3)室内智能终端本身可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进一步降低了家庭的综合使用成本。
4)自身支持,新一代智能对讲系统实现了室内终端的移动手持操作,打破了室内机只能挂在墙上的传统,方便性和产品形象得以提升。
5)代理服务器的引入,实现了对设备的远程统一巡检,和系统软件的远程升级维护,大大提升后期维护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该特性使得正在使用的产品的持续客户化要求得以实现。
6)基于互联网的云端管理服务器,结合代理服务器,构成了后续增值业务运营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为进一步的提升物业管理,增加运营创收,提升社区形象奠定了基础。
2.设计概述2.1.设计理念进入二十一世纪10年代以后,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增长、火山式爆发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如何通过提升楼盘品质和形象争取客户,以及通过管理和服务挖掘后期持续的运营价值,成为开发商们日益重视的问题。
今天的建筑技术已经完全可以保证建筑物硬件的质量。
相比之下,软性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短板,如何尽快通过最新技术完善该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各地政府倡导的“智慧社区”的概念也在迅速普及,要求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
智慧社区主要实现4个目标:(1)智慧物业管理:针对智慧化社区的特点,集成物业管理的相关系统。
(2)电子商务服务: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是指在社区内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社区居民无需出门即可无阻碍的完成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采购。
(3)智慧养老服务:宗旨是使得老人有安全保障,子女可以放心工作,政府方便管理。
家庭“智慧养老”实际上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网络养老院”随时响应老人的各种家政养老服务。
(4)智慧家居:智慧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智慧社区概念的提出,刚好契合了房地产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要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该概念的落地,基本前提就是要将各个相关的角色通过统一平台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并整体实行管理。
目前业界关于智慧社区的基础平台方案有4种:A.独立平板B.电视机顶盒C.单独软件D.可视对讲系统综合比较,前三种因为无法做到每个家庭全覆盖,无法保证常年开机,或者受广电政策影响等原因,均不是最佳选择。
而可视对讲因为能做到社区所有家庭全覆盖、常年24开机、其标识与家庭完全捆绑等优势,成为智慧社区落地的最理想方案。
传统可视楼宇对讲因为其设计只满足于对讲本身,无法天然完成智慧社区平台的使命,而新一代智能可视楼宇对讲系统完美满足了智慧社区平台的需求,其演进图如下:1)可视对讲室内机升级为家庭智慧终端。
保留了可视对讲的所有功能之外,成为家庭对外电子沟通的接收和操作终端。
2)结合基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服务器,可以对家庭智慧终端进行设备和业务的统一远程管理,两者结合构成了智慧信息平台。
该平台相对开放又统一管理。
3)通过开发在该平台上运行的各类增值业务,体现整个平台和系统的价值,构成完整的智慧社区体系。
方案的关键是要求数量庞大的家庭智慧终端具有良好的平台性,即高可扩展性,和接受远程管理的能力,系统的成熟商用正好满足了该要求。
是公司推出的基于的开源操作系统,由于代码开源免费,受到很多手机和平板厂家的青睐。
每天70万部手机的激活量直接预示着,其稳定性和未来的发展格局是值得肯定的。
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在操作系统未出现之前,软件研发一般采用底层语言,容易出现功能单一、产品升级困难等情况,譬如要实现对讲系统中开发出具有3D图形效果的界面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系统在多个电子产品中的广泛成功应用,同时具有可移植性、代码开源等优势,结合、技术,系统进入楼宇可视对讲领域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其关系可以类比于机领域操作系统的和。
这样采用的家庭智慧终端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下:但系统的设计初衷并非为楼宇对讲而用,为满足下列楼宇对讲系统具体需求,需要对本身做深度调整:1)稳定性要求常年24时开机,对讲应用偶然故障时系统检测到并自动重启2)支持有线45网络接口3)整体界面更简单化,方便非专业人士使用4)通信过程的回音处理5)接收远端服务器控制硬件部分尽量采用通用量产成熟器件,以降低产品的成本。
具体功能尽量通过软件实现,以利于后续维护升级和客户化定制。
增值业务平台做到即开放,又封闭。
开放是指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并维护业务;封闭是指业务统一管理,保证业务安全性和终端用户体验的连续性。
2.2.设计原则2.2.1.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传输采用领域已经成熟使用多年的以太网和协议,保证网络的基本可靠性。
同时保持网络的相对封闭型,防止非法入侵。
设备选用可靠优质的原材料和电子器件,保障设备耐久实用,满足小区安全管理要求。
技术上采用适当备份和进程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必要时系统自动重启或通知维护人员,保证常年自动工作状态。
家庭智慧终端的标识和房号直接捆绑,非常利于问题跟踪回查,从管理的角度可以避免人为的恶意行为。
2.2.2.实用性与先进性使用最新的和网络通信技术,将最基本的音视频性能做到极致,提升客户体验。
利用基于平台开发相对容易的优势,尽量将传统楼宇对讲系统已经实现的功能做到全覆盖,并随时能满足客户的定制化要求。
做到即使不考虑后期的增值业务运营价值,单独的可视对讲系统也保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终端操作性方面,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
尤其考虑到各类增值业务的操作,用户的可移动操作带来的方便性就尤为重要。
充分考虑后续各种可能的增值业务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设计上预留后期软件随时调整的可能,并要求很容易、低成本的实现;在没有明显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硬件上适当预留接口,保留通过外置模块扩展的可能,便于和未来合作方的产品对接。
2.2.3.互换性和扩展性系统多种型号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基础部分做到通用,组网时可以做到混搭,更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后期维护、升级、改造、扩容等工作。
同时降低了整体综合生产成本。
2.2.4.开放性和兼容性家庭智能终端采用作为底层软件平台,保留了的基本特性,普通的程序原则上都可以运行在其上。
硬件上保留了串口、、45等接口,为未来可能的家庭智能化合作对接做足准备。
云端业务平台留有第三方接口,方便增值业务运营方对业务进行调试、上载、卸载、升级、监控等管理工作。
考虑到社区代理服务器可能不上互联网的情况,方案允许不经过云端服务而从代理服务器操作。
为兼顾对代理服务器有顾虑而希望采用分布式寻址方式的部分客户要求,方案可以调整为室内机/室外机本地寻址,兼容了传统楼宇对讲的做法。
2.2.5.灵活性与易维护性通用硬件作为基础、主要功能通过软件实现的方式决定了整套系统的灵活性。
终端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接受远程统一维护的技术,使得维护变得非常容易,边际成本基本为零。
设备本身(包括室内机、门口机、围墙机)接收管理中心的状态巡检和故障报警,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节省了维护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响应速度。
室内机有网络故障,本门禁平台还可以呼叫业主手机或者家庭固定电话,让客户随时随地了解门禁工作状态。
2.3.设计根据系统实施所涉及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条例及规范,包括:✧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72-2005 《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8898-1997 《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269-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568B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898-2001 60065:1998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50045-200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代码)》3.组网和功能3.1.组网示意图整套系统采用全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