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句辨析专项学习

病句辨析专项学习

病句辨析专项学习如何对多重复句进行层次分析?主谓宾定状补,主杆枝叶分清楚.定语位居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关键在于首先准确划分和判定第一层次;如果第一层次前或者后,还有多重复句,就再抓准他们各自的第一层次(在整个多重复句中是第2层次)进行准确分析就行了。

如何确定第一层次呢?任何一个句子(注意是“一个”)不管它多复杂,只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完全可以用一个单句或简单复句概括。

如果你能够把这个多重复句的意思,概括成一个单句或简单复句,并且弄清剩余句子和前面句子的从属关系,那么第一层就被你把握了。

诊断病句方法一.语感审读法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更加在这个山村深入人心,得以正确贯彻执行。

(路线、方针、政策)二.仿句类比法三.主干枝叶梳理法近日,他们科技组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合作方式,极有效地解决了关键部位的测算和分析工作的难题。

四、逻辑意义分析法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还是……都”)诊病小窍门(注意点)1. 分类列举(看概念)2. 并列短语(看顺序、看歧义)3. 介词4. 关联词5. 否定词6. 一面和两面如何诊断病句看词性,辨词义,查用词是否恰当找主干,辨枝叶,查搭配是否得当看结构,辨关系,查语序是否恰当看句意,辨逻辑,查表达是否恰当看照应,找对象,查成分是否残缺改正病句原则针对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不变原意,多就少改,增删换调”增(成分残缺的)删(成分多余的)换(用词不当)调(不搭配、不照应)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序不当1、多层定语次序不当(领属+指示代词+数量词+动+形+ 名) +名词(中心语)花园里的那一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色的玫瑰花2、多层状语次序不当目的或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频率+情态+ 对象+谓语(中心语)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 近几天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定语和状语错位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引起了广泛)4、关联词(虚词)语次序不当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两个分句不同主语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面。

他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我们也完成了任务。

(不但他们)5、并列词语、短语的排列顺序不当注意:词语的轻重、先后、大小等关系;句子在表意上的逻辑关系。

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听取研究)6、分句次序不当他不仅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我们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

(两个分句内容应互换)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教导”不能“出现”,可与“又回响在我耳边”搭配。

)2、动宾搭配不当①并列宾语中的一项与谓语不能搭配②语义上不相配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正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改正”与“缺点”不搭配,应说“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这次活动,大大增强了干群关系。

(“增强”与“关系”不搭配,可改为“密切或改善---关系”。

)3、主宾搭配不当天山的夏天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主语“夏天”与宾语“花园”不搭配可改为“夏天的天山”。

)4、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①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一支”与“歌声”不搭配,应把“歌声”改为“乐曲”。

)②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四年来,他刻苦钻研,已经成熟地掌握了这门技术。

(“成熟”应改为“熟练”。

)③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他投篮投得正确,命中率很高。

(“正确”应改为“准确”。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他在劳动时虽然不感到疲倦,反而越干越有劲。

(“虽然”改为“不但”。

)不管工作任务这么重,我们也能完成。

(“不管”改为“尽管”。

)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语残缺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作家应当深入生活,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才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的目的。

(缺少“目的”的谓语“达到”,应在“才能”后补上。

)宾语残缺农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在生产上手把手地教会了农活。

(“教会”后应加上“我们”。

)定语残缺刚完成了兴修水利的郑主任昨天回去了。

(定语不完整。

“水利”后应加“任务”。

)状语残缺当我遇到许多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我解决。

(状语不完整。

“困难”后应加“的时候”。

)关联词语残缺只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幸福的生活越过越好。

(“生活”后加“才能”。

)主语多余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他一点也不灰心。

(应删去一个“他”。

)谓语多余他之所以能评上“三好学生”,是因为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工作而评上的。

(去掉“而评上的”四字。

)宾语多余我们一起来庆祝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去掉“的到来”。

)定语多余睡了觉还点灯,真是不必要的浪费。

(“浪费”已有“不必要”之意,可去掉“不必要的”。

)状语多余听了王立的话,我真是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杜老师。

(删去“由衷”或“从心里”。

)补语多余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去掉“一些”。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病因:两种句式混杂,造成结构混乱我们一定要叫珠江变个样不可。

(“非——不可”是否定句式,“一定要”是肯定句式,两者杂糅。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和“起决定作用”杂糅。

)反客为主(主动被动混合)病因: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混合,造成结构混乱。

对于滥用方言的现象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主动句式“对于——”和被动句式“——受到”混合不当,可改为主动句或被动句。

)他们把我们带到家里,受到热情款待。

(前一句是主动句(把字句),后一句是被动句,前后叙述不一致,可改为“我们被——受到——”,也可改为“他们把——,热情——”。

)中途易辙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中国的革命就大大地变了样。

(前一句主语是中国人民,后面却以中国的革命为主语另起一句,可改为:“自从中国人民——”。

)我校是XXX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外语培训学校之一。

(中途将偏正短语转换成动宾短语,应在“办起”后面加上“的”。

)表意不明指代不明一中和二中在一次篮球赛中,最后一分钟终于把他们打败了。

(“他们‘指代不明。

)语意未尽我父亲工作的袜厂,他的待遇比过去提高了。

(前一句未完,可改为“我父亲在袜厂工作——”。

)产生歧义①词语多义多音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打算、希望”;“起来”可以是“起床”,也可以表趋向,作“想”的补语。

)这个人好说话。

(可读“hǎo”,指“容易”。

也可读“hào”,指“喜欢”。

)②结构层次划分不同翻译小说(可以是动宾结构,也可以是偏正结构。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可指两个人都得说,也可指一个人说。

)③词语管辖范围不确定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早有准备。

(是指巴勒斯坦游击队做好准备面对以色列的进攻,还是指巴勒斯坦游击队做好准备攻打以色列,并不明确。

可改为:“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两个职业中学的老师来到这里。

(“两个”修饰范围不明确,是“中学”,还是“教师”。

)④苟简(苟且简略)我看见张远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句主语省略造成歧义。

)对这种做法,有人提出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我认为是对的”既可指“对这种做法”,也可指“有人提出批评”,可改为“——我认为这种批评是对的。

”)⑤标点不当他真后悔自己没按老王的吩咐,把电门关上,结果才引起了这场火灾。

(“把电门关上”可以是“老王的吩咐”,也可不是。

应把“吩咐”后的逗号去掉。

)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进考场什么也不准带,只能带钢笔、铅笔、直尺和圆规。

我校编写的语文复习资料已经在复印中。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滴滴答答地响着。

主客倒置白求恩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民是很熟悉的。

科学家指出,大量饮酒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概念并列不当(交叉、种属、不同)学雷锋小组常常为孤寡老人做饭、挑水、搞卫生、干活等。

(“干活”和“做饭”、“挑水”、“搞卫生”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

)植树节那天,不少青年人、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青年人、老年人”与“妇女”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自私自利;要艰苦奋斗,不要自由散漫。

(不同范畴概念不能并列使用,“自私自利”应改为“主观主义”,“自由散漫”应改为“奢侈浪费”)多重否定不当(1)会议达成了重要协议,难道还能否认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吗?(把“否认”改为“说”。

两次否定表肯定,三次否定是否定反问相当于一次否定。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即“无时刻”,表一重否定。

“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双重否定表肯定,即肯定“忘”,把意思说反了)偷换概念在会上,大家谈了对学校的看法,看来,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前面用“看法”,后面用“希望”,更换了概念,前后概念不一致。

如果“希望”包括在看法中,就应该把“看来”改为“不过”。

)前后不一致①对应关系错乱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中国同日本的战争,是正义和非正义、侵略和反侵略的大较量。

②前后意思不吻合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③两面与一面不协调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发关键。

(“能否”指两个方面,“关键”指一个方面,不协调。

应去掉“能否”。

)班级面貌变不变,最根本之点在于全班同学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

(“变不变”改为“的变化”。

)不合事理只要是生病,就一定会发烧。

(强加条件)因为他是南方人,所以很会游泳。

(强加因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