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把握孔子的形象和和四弟子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为政的理念。
3、感受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了解孔子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三、孔子名言集锦●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土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四、题解“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
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
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
五、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掌握重点知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铿.尔()小相.()沂.()冠.者 ( 喟.()俟.()撰.()摄.()比.及()毋.()冉.()(二)、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微斯人,吾谁与归?2、忌不自信。
3、何厌之有?4、何陋之有?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6、唯利是图(三)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1、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四)、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1、子路率尔而对曰2、鼓瑟希,铿尔3、尔何如?尔(五)、翻译下面句子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复习学过的知识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复习学过的知识:1、失其所与,不知与2、遂与外人隔绝3、生三人,公与之母(八)、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练习: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何伤乎?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六、朗读课文并思考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每位弟子的志向3、孔子的评价课堂探究案探究学习: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3、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的一段话。
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孔子的“志”是什么?5、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课后自我检测案(见课时素养测评)附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课文参考注释:1曾皙(xī):名点。
曾参的父亲。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公西是复姓。
皆孔子弟子。
侍坐:陪伴长者坐着。
2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
以:因为。
一日:一两天,表示年岁大的一种谦虚说法。
长(zhǎng):年长。
乎:介词,表示比较。
尔:你们。
3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讲话了。
以:因为。
4居:闲居,指平时。
5或:无定代词,有人。
6何以: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呢。
7率尔:轻率的样子。
8千乘(shèng)之国: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中等国家。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9摄:夹处。
10加之以师旅:以师旅加之,意思是把战争强加到它的头上。
师旅,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这里指大国来犯的军队。
11 因:继,接着。
饥馑:荒年。
《尔雅·释天》:“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12 比及:等到,到了。
13 使有勇:使之有勇。
使国家的人民有勇。
14方:方向,这里指道义的方向。
15哂(shěn):微笑。
16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
下文“如会同”的“如”用法相同。
17如:至于。
其:那些。
俟(sì):等待。
18焉:于是(此),指在这方面。
19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会同:诸侯之间会盟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一类的事。
20相(xiàng):在祭祀或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主持赞礼的分大相和从相。
21鼓瑟:弹瑟。
瑟,古代一种弦乐器。
希:即“稀”。
鼓瑟的声音稀疏,说明已近尾声。
22铿(kēng)尔:象声词,描写推开瑟时的声音。
舍:这里是放下、推开的意思。
作:起立23撰:才能,才干。
24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25亦:副词。
“只不过”。
26莫(mù)春:晚春,指三月。
莫,即“暮”。
春服:春天穿的衣服即夹衣。
已成:已经做好,有穿在身上的意思。
27冠(guàn)者:成年人。
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表成年。
28沂:沂水。
29风:吹风,乘凉,用作动词。
舞雩(yù):古时求雨的坛,在曲阜县城东南。
32咏:唱歌。
33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
与:同意,赞成。
三、孔子名言集锦●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子曰:“志土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译】孔子说:“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的劝告,善意的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