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黄河颂》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黄河颂》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歌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的内涵。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歌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的内涵。

2、品味诗歌的语言。

【学习过程】
快乐预习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
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颠.()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3、小组合作:交流以上预习情况,互相解疑
预习质疑:(教师寄语: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写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
1、阳光展示:展示预习成果
2、导学点拨: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是豪迈的,还是委婉含蓄的?为什么?
1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拓展提高:
展开想象,将下面三个词语连缀成一段话。

奇观诗句传说
四、感恩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分)
高山之巅()澎湃()万丈狂澜()一泻万丈()
九曲.连环( ) 哺育()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2分)
A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2分)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