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影海报赏析

中国电影海报赏析

在下些系列海报中,不难发现, 色彩应用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 画面中人物的表情、背景、以 及字体设计都展现了中外结合 的风格。
《十面埋伏》
2005——2006
《无极》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 日益成熟,电影海报的审美怡情功 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各种平面 和三维电脑软件的帮助下, 电影海 报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画面越来 越精美, 再加上影片拍摄之前专门 的设计队伍与剧组的合作, 电影海 报能更确切地表达电影的意境, 提 炼电影的精髓, 充分显示了电脑时 代科技介入后电影海报的巨大魅力。 海报画面以动人心魄的力量着力刻 画主人公光明的强悍之美。整个画 面气势磅礴, 充满动感, 流动而奇 幻的光效强化了人物的情绪, 使之 充满了视觉的张力。
海报画面人物不论衣服还 是头饰都以武侠风呈现。 教之前的人物形象有所不 同。字体采用英文,体现 国际风。海报色彩不再是 黑白色,转以红、黑、白 为主,但在色彩分配方面 做的还是不够好,显得粗 糙、不均匀。
1930——1939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三十年代的 代表作品之一,以该片为代表的中 国早期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 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海报的色彩是一大亮点,橘黄色的 背景代表了秋天代表了地代表了辛 勤,部分光线提亮,起到反衬的作 用。反衬出农民的辛苦、劳累。画 面人物都不同以往的表情呆滞,正 面对着观众,而是侧脸有所望,在 背景色与人物的对照中展现出一种 朦胧的唯美的画面意境。文字采用 中英文对照。中文按照中国旧式的 读法从右往左。但是整体画面还是 有所繁杂,似乎永远无法脱离人来 构图。
1960——1969
影片《早春二月》是电影界的“新侨 会议”和“广州会议”的重要成果之 一。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和 “大写十三年”开始流行,影片的编 导选择这样一个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徘徊探索又充满人情味题材的电 影,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海报在设 计上彰显个性,尤其是在颜色上摒弃 了之前一直惯用的红、蓝、黄, 采 用浅绿色与黑白合用。在没有数字电 脑的时代,凭借绘画技术,也可以设 计出意境超群的海报。画面中男女主 人公互相凝视也是对封建的一种挑衅 吧。
中国电影经典海报赏析
09041087 丁 倩
刘艳艳
杜茹杰
海报又叫“招贴”、“宣传画”,是户外广告的一种,其 作用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瞬间效应吸引关注,传达信息,从 而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促进销售。电影海报与电影几乎 同时诞生,“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 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 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
《青石山》
《定军山》
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 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 “影戏”。海报设计也蕴含了一定的中国风。以电影剧照
为主体画面,表现直白、片面。附加以简单的文字,但信 息传达并不完整,字体以毛笔字为主。海报色彩主要是黑 白。
1910——1919
》妻 难夫 难《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 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 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以日常普 通男性人物为主体,海报有了故事性 ,色彩依旧是黑白、 陈旧,给人一种甚为压抑的感觉。因是剧照式,没有文字。 画面里的新郎、大花、红盖头……都体现了海报设计的民族 风这一点。早期海报设计重点并不在技术上,采用的手法也 较为单一,仅为简单的展示情节。
2001——2002
》雄英《 》使天阳夕《
在各种平面和三维电脑软件的帮助下, 电影海报的 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画面越来越精美, 充分显示了 电脑时代科技介入后电影海报的巨大魅力。图中, 朦胧的意境就是数字技术的很好表现。
2003——2004
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 伏》 的海报, 发现有十余种版 本, 有中国版、美国版、韩国 版、 日本版、德国版、英国版在不 同的国家发行各不相同的电影 海报, 是将影片推向国际舞台 的重要战略之一。同时这一时 期的电影海报设计也呈系列化。
《人到中年 》
1980——198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喜盈门》
《黄土地》
海报色彩鲜艳、活泼。人物风格各式各样,画面表现多为普 通生活情景。色彩方面因为技术原因仍然显得浓重、粗糙。
1990——2000
《香魂女》
《伴你高飞》
进入20世纪90年代, 电影海报的政治功能基本消失, 经济 功能更加突出, 逐渐成为了一种商业附属物.国家间的沟通 加快、距离拉近使得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较之以往有了更大 的突破, 逐渐走向国际化。 90年代的电影海报没有了之前浓重的色彩下的阴影,风格 显得清新、淡雅。
《早春二月》
1970——1979
右图 是1982 年的优秀电 影《人到中年》 的电影海报,画面中女主 角的肖像特写 占据了整个版面,画面下 方堆叠着几 个电影中重要情节的剧照, 醒目的位置 分别标注着电影名称和编 创人员等信 息,是一幅非常典型的20 世纪80 年代的电影海报。 由衷体现了海报设计以 “电影情节”为主,表现 较为直接。
《渔光曲》
1940——1949
》 流东向水春江一《
海报画面以5个人组成,文字遍布整个版面,且有了一 定的版设设计,大胆合理地将海报营造一种强势、动 乱的画面氛围。色彩搭配较为协调。
1950——1959
《永远一辈子》
《祝福》
海报不论在字体方面还是在画面上都体现了中国绘 画艺术这一点,在创意上展示了一定的思想内涵。 整个画面的设计感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狮子、 灯笼,都体现了中国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它是中国第一部运到海 外放映的电影,电影中 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 演员。 该影片海报出 现了动物、植物,不再 以单一的人为主,有了 一定的意向所指,表现 出一些故事性。海报色 彩仍属黑白,但光线处 理上不再偏暗,呈现亮 色。
《庄子试妻》
1920——1929
《火烧红莲寺》
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拍 摄的这部电影带动了中国 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 。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外包装,最主要的作用是直观地将电 影的片名、剧情、编创人员等重要信息清楚、及时地告知 受众,吸引大家去观看,从而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电影 海报作为电影产业的衍生物,现在不仅仅是电影推介的重 要手段和媒介,而且正逐步成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多的电 影海报成为优秀的艺术品。
1900——19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