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五)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五)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五)黄河水患历代祸及共地(共工氏居地)、濮地(颛顼居地),共工氏治水很有经验,故在少昊之后颛顼仍用共工为水官(司空或工正),但有时因洪水过大,共工氏堤防被毁,大水不免冲到颛顼居地,颛顼误认为是共工以水逼他,于是便有讨伐共工之事。

共工本为水官已在尽力减轻水害,而且看到“堕高堙卑”之法已不灵了,便急中生智凿山开豁,或削平山头以泄洪水,结果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受到讨伐,自然愤怒之至,随即进行反击,双方对峙,争战多年不分胜负。

史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缘于此。

此时的共工氏首领帝江,称涅(涅为共工自立的天表之地名涅丘)。

大约距今五千八百年至五千五百年间(即公元前三千八百年至三千五百年),这三百年当中,海浸又一次发生,终结了颛顼与共工氏的恩怨纷争。

少昊、共工等氏族纷纷乘船(芦苇舟),向山地逃亡。

在华北,他们沿太行山向北进入燕山,向东北转入努鲁儿虎山,辗转又到了朝鲜半岛、日本三千列岛、阿留申群岛,最后在今美国俄亥俄州亚当斯县定居(后又转到美洲西南部),筑赫比人螭龙丘。

而留在中原境内的“涅氏”,则依“涅水”而居,其地在太行山西麓余吾、虒亭、襄垣、屯留、壶关一带。

这些古老的地名现今犹存。

美国境内的那瓦霍人、赫比人世代流传至今的《四大世界递升迁徙图》,就是共工氏的族徽。

那瓦霍图为圆形,赫比图为方形。

中国境内发现的共工氏图徽图像很多。

伏羲女娲——炎帝系另一支,在公元前四千年至三千年间与南方北方的祝融氏会合,在洪水泛滥时期,同乘苇舟,经不同道路到达美州,这一支的后裔就是那瓦霍人,他们是从大河村、磁山出发的。

赫比人、那瓦霍人同属“帕布罗”——粘土建筑的村庄——耕田的殷地安人。

其建筑形式都保持了共工——后土的“邛笼”特征。

共工之名是由于这个民族世代为木正、工正、水正。

用斤伐木,筑堤、挖沟、排水、建屋、建坛台造舟车,他们用的棍叫“杠”用手持斤伐木叫“攻”,用力作工叫“功”。

长沙子弹库出土战国帛书中的“共工”二字作“共攻”,可知攻、功、工可以通用。

“共”之意为筹谋、齐举齐攻、恭敬、供奉供给。

共工氏的贡献很多,担负着多种要职,造福于世世代代,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后来,共工氏分化为工方、邛方、珙方、虹方、江方、共方、土方(工方之子后土句龙氏裔又名吉方)等支族,至颛顼时改为司徒。

“共工”是以德名族的一个大民族。

“帝江”、“帝鸿”是连山共工氏,在神农时进入岷山地区。

在甘肃临夏、四川邛崃、茂汶、广汉、珙县、西昌、云南祥云、元江流域、麻粟坡以及广西,直至东南沿海,香港等地都留下了绵延至清代的纹字。

一九八六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一件石璋上的连山纹,与历代铜鼓上的连山纹一脉相承。

由此可以知道共工氏的这一支历代迁徙,生存的路线。

(工口)实为工,吉方是(工口)方、土方的讹变,是后土,句龙纳入黄帝氏族的别称。

僰人是供工后裔。

句町是句芒、句龙之后裔,帝江、帝鸿是共工氏族的杰出领袖。

龚方是共方之先,是由共工向共方的过渡。

共工是炎帝族骨干,在族内始终处于霸权地位。

自伏羲、女娲之后王霸于伏羲神农氏之间。

当炎帝族被黄帝打败之后,共工肩负着复兴炎帝氏族文化的使命,继续领导炎帝氏部族联盟与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其后裔遍及中国大部直到美洲,分成共、龚、湟、(工口)、邛、土、句芒等部族和国家。

大部分成为羌、藏、汉族;一部分成为彝、土家、苗、布依、侗、傣、壮等族以及迁到美洲的赫比族和那瓦霍族。

逃往北方的少昊鸾鸟部到冀东迁西滦河一带留下;少昊黑虎部入居辽宁鲁儿虎山;天吴水伯住朝阳,袭故土旧名,与轩辕后裔共创牛河梁红山文化。

颛顼部到了黑龙江与夸父部大人国会合,定居在此,成为传说中的北方玄武大帝。

后来他们中的一些族众又东渡北美南下南美,至今在美国各地发现的俄克拉何马、斯毕拉蒙特贝雕,加利弗尼亚楚玛斯岩画,圣埃米格迪亚洞中岩画和圣塔,巴巴拉山上岩画中,以及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州文化遗存中都有他们的遗迹。

在今墨西歌竒瓦瓦州出现了少昊羲和国肇造的玛雅文化。

公元前三千年后,渤海、黄海水面下降,华北平原洪水退却,逃难各族纷纷返回平原故地。

出现了劫后民族共和,天下大治的局面。

这时的颛顼任命重和黎进行巫政历法改革,统一历法,天下有章可循,各氏族忙于重建家园,互通有无,民心安定,经济繁荣。

又任命少昊四裔叔重为木正、该为金正、以修熙为水正、黎为火正、四叔世不失职。

疆土北至漠北,东至黑龙江东北,西至昆仑流沙弱水,南至交趾,皆为颛顼之天下。

这个时期四大族(帝俊、颛顼、炎帝、黄帝)文化(大汶口、大河村、庙底沟、红山)得到空前繁荣,并交汇于中原,成为民族共和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文化,大河村文化是颛顼重黎文化,庙底沟型仰韶文化是炎帝文化,红山文化是颛顼、黄帝、少昊诸族共建之文化。

颛顼称帝前,颛顼氏族已存在二百余年,继少昊称帝后又延续四百四十五年。

公元前三三八零年至三一零零年前,黄河下游洪水再次泛滥,又造成华北平原氏族的大移动,纷纷向东北幽州大地,大茅山、大别山、桐柏山、太行山、伏牛山逃亡。

黎氏据浊漳河建黎城,与住在这一地区的共工、后土、鹳兜、夸父、四岳、大彭等氏族发生冲突。

颛顼氏族又与居住在安阳共头山的共工氏发生冲突,共工氏堤坝被毁,洪水冲击颛顼居地,遂放弃濮阳,向北方逃难,以冀河、潴龙河畔建高阳城,以后,颛顼氏族衰落。

是时,居住在伊洛地区的高辛氏摄政王喾举兵伐共工。

先命火正重攻,不克,复命木正黎佐重,又不克,废重黎祝融官职,又命重、黎弟吴回用围而不攻,困而以耗之计,又断共工水源,终于攻下共工居地共头山,破涅都。

喾使吴回复居“火正”,仍为祝融之官。

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之妹聩氏,生六子,得八姓。

共工氏被彻底打败,向北逃亡,中原无主,喾于是代颛顼称帝,始称帝喾,号高辛氏。

颛顼氏到北方后,较逃到北方的黄帝、蚩尤、少昊诸氏族之裔实力较强,故独称霸北帝,又因其头戴干戈、尚武,又名玄武,北方玄武大帝。

《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虎、危。

”《尔雅?释天》:“玄枵、虚也。

颛顼之虚,墟也。

北陆,虚也。

”郭璞注:“虚在正北。

北方色黑。

”《淮南子?天文篇》: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螟,执权而治冬。

”颛顼时代使用的水星历,是以辰星为主要观测星,制定历法,颛顼水德、司北辰主水。

玄冥是修(已)即蛇与熙(龟)的合婚族。

重、黎或重黎皆为氏族族团名,是古老的氏族。

重为太昊佐、少昊叔。

黎为东夷族团领袖,也是少昊叔,是分衍出来的大巫觋集团。

黎即后土,善于掌握气候节令的变化规律,教民适时播种收获。

重黎是重和黎的合婚族。

在颛顼之前早已存千年。

因此,颛顼时代仍起用重黎,命重司天属神,命黎司地属民或重献上天,黎邛下地。

表示夷、炎、黄三大族团联盟。

颛顼为主,东夷为二,炎帝为三,即非血亲集团加入王族为子一级集团,纳入颛顼族系。

重黎的黎被称为“祝融”之黎,又称铸融。

炎帝时为“火正”,又可视为铸金属黎铧或锄的工正。

也可视为共工。

重族主要活动于山东北部地区。

黎族主要活动于山东西部和豫北,晋东南,冀南地区。

重黎氏族主要活动在章丘,平陵……等地。

重和黎族独司天地鬼神以来又被称为“祝融”。

不仅颛顼用之,其后裔直至夏、商世司天地。

周时,程伯、休父为其后。

陆终的后裔,重要的有第三子彭祖,封地在彭城(徐州铜山),豕韦是其别支;第六子季连,后为楚国先祖。

帝喾(库)喾母为陈丰氏女握褒。

少昊之孙,在陈仓(今宝鸡),与有邰氏姜嫄,在不周山有娀氏简狄联姻。

后来喾氏族与陈丰氏自陈仓东迁太行山南河洛地区,时已进入颛顼时代。

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年十五佐颛顼,封在辛地,因称高辛氏。

时颛顼与共工因水患皆北逃,中原无主,喾代颛顼称帝时,时年三十,都偃师亳地(约当公元前三三八零——三三四五年)。

帝喾(挚)时代是上古史上最美好的时代,进入典型的龙山文化时代。

传说帝喾有四妃:有邰氏姜嫄,帝喾元妃,是一个以蝾螈为图腾的氏族,其先在陇西,后迁武功,有子名后稷,周之先祖,葬都广之野(今成都、广汉之间)。

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稷在这里种植莱麦五谷,后稷即弃。

有娀氏茧翟(简狄)、帝喾次妃。

原为“不周山”(六盘山)北少昊威姓族裔。

其中一支东迁陕西蒲城。

简狄吞燕孵生子卨(读削)(又名契,商之祖先),原居陕西,后迁商丘。

另一支向西直到罗布泊,传为楼兰古国之先祖。

在楼兰遗址中已发现至今四千年以上的木雕简狄女祖角,以及唐代壁画,绢画上的简狄像(注:楼兰遗址除有少昊裔支文物遗存外,尚有中亚人的文物遗存)。

少昊威姓是黄帝时代被迫西迁不周山一带的少昊玄乌氏。

威因何又称娀,因其先在东部称帝时发明金兵钺斧而威震天下,与蚩尤同称“灵威仰”。

陈锋氏庆都,又名陈丰氏、陈酆氏。

喾之三妃酆即蜜峰,文为蜂头,丰为蜂尾,逢为飞翔时的蜜蜂。

“流黄蜂氏”为飞行的黄蜜蜂。

陈丰氏活动地方有三:1.陈仓的陈丰;2.陈留的陈丰;3.河南宛丘陈丰。

这时指的是陈留时代的陈丰。

庆都生尧。

娵(音居)訾氏常仪邹屠氏。

喾之四妃。

娵訾氏是娵与訾的合婚族。

娵訾氏与帝喾联姻生子挚。

娵訾即邹屠,黄帝时迁蚩尤善者于邹屠之地。

妃常梦吞日,经八梦,生子八人,皆精通日月星辰观测,被誉为“八才子”“八翌”“八神”“八元”。

喾四妃,是帝喾氏族在迁移中,不同年代与不同氏族联姻的顺序,不是同一个帝喾有四妃。

挚后来又入赘少昊青阳氏,继承少昊挚称号。

帝喾东迁濮阳时,封挚于其领地辛(伊川大辛),后承帝喾王位,禅位以后,尧封挚于此仍称高辛氏。

尧母庆都祁姓,陈丰氏宗伊耆氏或伊祁氏。

炎帝神农(神农建国在伊,复建国在耆、合称伊耆)故祁姓。

炎帝神农以烧制陶器为祖传。

尧从母姓,姓伊祁。

尧从小随母烧陶,而益于众,被喾封于唐,在河北唐县建唐国(诸侯)。

以后,尧娶散宜氏女女皇为妻,生子丹朱。

在唐县北有尧山、南有都山,为尧母庆都新居。

登尧山,见都山,故以“望都”为名。

在濮阳继承颛顼登帝位的帝喾,在位三十五年,死后也葬在顿丘,在颛顼陵右侧,传为帝喾陵。

帝挚继承帝王位是在伊川大莘店。

这时才号高辛氏。

从潼关入太行山南麓的皇系帝喾氏族的另一支分流进入汾水流域。

进入濮阳地区的帝喾氏族后来又南下淮阳,舞阳,及淮河地区。

帝喾(帝挚氏族)前后延续八百八十多年。

传说高辛氏女嫁盘瓠(五色犬),而繁衍后代(苗、瑶、畲、壮)。

历史的真实是:盘瓠即盘古,是以灵獒为图腾的古老氏族。

在伏羲时为东夷的畎夷,属太昊的裔支。

参与了蚩尤,少昊东夷联盟,对黄帝族作战,蚩尤兵败时,畎夷为蚩尤通风报信,并掩护蚩尤撤退,因而被苗族人视为救命恩人。

后来也受到黄帝氏族的打击,失去领地,与娵訾氏或邹屠氏相依,受到保护,成为高辛氏的外戚。

成为濮水的侯伯,被壮、瑶各族尊为中兴先祖的“布洛陀”、“布伯”。

后来文献或传说中的畎夷、犬封、犬戎、狗王、犬王、狗明王、盘王、狗皇、高皇、盘瓠王等都为盘古氏,盘瓠之后裔。

高辛氏时,防王(房王)吴将军是吴地的首领或是封稀氏、防风氏在吴地防国的国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