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文学语境
第二节:80年代 年代: 第二节: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一、对80年代的再评价 一、对80年代的再评价 1.80年代:文学的纯真时代与黄金时代 1.80年代:文学的纯真时代与黄金时代 2.80年代的文化热 2.80年代的文化热 3.传媒视野下的80年代文学 3.传媒视野下的80年代文学 4.政治与文学的关系,现代化与现代性的 4.政治与文学的关系,现代化与现代性的 “同构合谋” 同构合谋” 5.80年代文学鲜明的启蒙主义倾向与精英意 5.80年代文学鲜明的启蒙主义倾向与精英意 识
人道主义的张扬。滥觞于“伤痕文学” 人道主义的张扬。滥觞于“伤痕文学”和70 年代后期再度展开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 的讨论,主旨是呼唤人情、人性、人道主 义,重新阐说“文学是人学” 义,重新阐说“文学是人学”的观点,肯 定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学中的应有地位, 期望创作出既具有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又 具有深厚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意蕴的艺术 形象。其意义被概括为“人的自觉” 形象。其意义被概括为“人的自觉”、 “人的重新发现”。 人的重新发现”
三、80年代文学与后殖民?? 三、80年代文学与后殖民?? 1.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是一种文化殖民后的产 1.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是一种文化殖民后的产 物。 2.80年代的向西方学习的逻辑起点 2.80年代的向西方学习的逻辑起点 3.如何认识与评价? 3.如何认识与评价?
第三节:后文革时代文学的基本形 第三节: 态
二、思想解放运动 1.人道主义观念的重新提出 1.人道主义观念的重新提出 2.启蒙主义理念的重新确立 2.启蒙主义理念的重新确立 3.关于“异化”问题的巨大争议 3.关于“异化”
三、西方哲学— 三、西方哲学—艺术思潮的影响 翻译热潮的掀起;针对外国文艺的期刊的恢复与 创办;现代热。 商务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商务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和袁可嘉 主编的“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 主编的“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四卷八本) 影响盛大。 存在主义(萨特、海德格尔、加缪)、生命哲学 (伯格森)、权力意志论(尼采、叔本华)、弗 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和原型批评、现象学、 阐释学、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结构阐释学、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结构-后结构主 义、符号学、女权主义、语言哲学等。
八十年代的文学语境
翟传鹏 zhaicp@
第一节、80年代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80年代的文化语境
一、文化归零运动 1.“两个凡是”与徘徊时期 1.“两个凡是” 2.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2.真理问题的大讨论: 一标准》 1978.5.11《光明日报》 一标准》( 1978.5.11《光明日报》 ) 3.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批两个凡是、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批两个凡是、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将工作重型转移到“ 将工作重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倡导思想大解放和“民主” 上来”。倡导思想大解放和“民主”、 “科学”的精神。 科学”
现代主义的突起。对“文革” 现代主义的突起。对“文革”中荒诞现实 的深切体验和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是其产生 的主要原因。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的 的主要原因。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的 兴起和争议、小说和话剧对现代派手法的 借鉴、关于“现代派和现代化” 借鉴、关于“现代派和现代化”的讨论, 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本时期的出现小说、 “后崛起”诗歌、实验话剧和“新潮”批 后崛起”诗歌、实验话剧和“新潮” 评汇成一股强劲的文学潮流,以其艺术上 的反传统使现代主义成为多元审美格局中 的一元。
4.第四次文代会(1979.10) 4.第四次文代会(1979.10) 邓小平讲话、“艺术民主” 邓小平讲话、“艺术民主”的确立、倡导 艺术自身的规律:执政党“ 艺术自身的规律:执政党“对文艺工作的 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 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 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 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 术事业。”重提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 术事业。”重提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
文学“寻根”的提出。80年代中期“文化热” 文学“寻根”的提出。80年代中期“文化热” 的勃兴和对现代主义倾向的反拨引起部分 作家提出“寻根”口号,并贯彻于“ 作家提出“寻根”口号,并贯彻于“寻根 文学” 文学”中。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剖析、地域 文化的描绘、精神文化价值的重估是这一 思潮关注的重心。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批 判构成这一思潮的两极,为文学灌注了强 烈的文化意识。
后现代性(或者较贬抑的称呼为“ 后现代性(或者较贬抑的称呼为“后现 代情境”)通常是指出现于现代性“之后” 代情境”)通常是指出现于现代性“之后” 的人类社会之经济和/ 的人类社会之经济和/或文化的状态或情境。 某些思想学派认为现代性结束于20世纪末, 某些思想学派认为现代性结束于20世纪末, 并由后现代性所取代;而其他学派则认为 后现代性一直延续至现在,并囊括了后现 代性的所代表的发展内容。后现代性的特 色包括了全球化、消费主义、权威的瓦解 以及知识的商品化. 以及知识的商品化.
二、80年代主要文学热点与思潮 二、80年代主要文学热点与思潮 现实主义的深化。现实主义是本时期文学 创作和批评的主流和主轴。随着“ 创作和批评的主流和主轴。随着“伤痕文 学”的提出,现实主义精神得以恢复和不 断深化。它一方面以“写真实” 断深化。它一方面以“写真实”为口号, 贯彻于新时期文学之中;另一方面以开放 的态度吸收各种表现手法,打破传统现实 主义的单一形态,从而出现了心理现实主 义、魔幻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现代形 态。
五、五种文体: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 )、网络文学
六、六代作家 三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作家 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作家 五零后作家 六零后作家 七零后作家 八零后作家
二、两个命题:科学与民主 科学:科学技术,科学精神; 民主:民主政体,民主思想;
三、三个时代: 80年代:诗歌的时代 80年代:诗歌的时代 90年代:散文的时代 90年代:散文的时代 2000以来: 2000以来:媒介的时代
四、四次浪潮: 1979—1985:反思与回归浪潮 1979—1985:反思与回归浪潮 1985—1989:实验与探索浪潮 1985—1989:实验与探索浪潮 1989—1999:市场化与大众化浪潮 1989—1999:市场化与大众化浪潮 1999—2009:全球化与媒介化浪潮 1999—2009:全球化与媒介化浪潮
通俗文学热的兴起。这是文学商品化的产 物,是文学走向市场的必然结果。80年代以 物,是文学走向市场的必然结果。80年代以 来港台地区以武侠和言情小说为代表的通 俗文学作品涌入祖国大陆,大陆的通俗文 学作品和刊物也竞相涌现,它们在满足读 者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低级庸俗的作 品。新时期文学中已出现严肃文学与通俗 文学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的现象。
一、一个主题:现代性 “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 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 系生成的时代。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 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现代性推进了民族 国家的历史实践,并且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政治观 念与法的观念,建立了高效率的社会组织机制, 创建了一整套以自由民主平等政治义为核心的价 值理念。哈贝马斯指出:“ 值理念。哈贝马斯指出:“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 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 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良无限发展。” 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良无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