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示范课导学稿

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示范课导学稿

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示范课导学稿
对联文化
一、课前预习导学
【对联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对联起源于桃符。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
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

树下
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

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
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老虎。

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
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
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

发展:到了唐以后,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
迟敬德)。

盛行: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
联一幅。

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

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

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
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现在:我们说的对联,又叫对子、楹联、
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
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
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
杂类等。

【对联的特点】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
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断句必须一致;上下联
相同的位置词性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联相同
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上下联平仄相
谐,仄起平落。

即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
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
字为“一、二声”;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
的字(“之、乎、也、者”之类虚词除外)。

1. 诵读经典,感受中国对联文化的渗透。

【经典一】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杜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诵读要求:诵读经典古诗文,摘录精典的对偶句,感受中华经典带来的美的享受。

诵读内容:继续诵读初中语文教材中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积累诗词名句,感受诗词中对联语句。

找出你所诵读的古诗文中符合对联特点的语句:
【经典二】(1)......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几个简单的词组:
辞旧岁()千山秀()蜂采蜜()冬去()行千里路()山清水秀()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苏州园林》
思考:对称艺术具体还用到哪些领域?请列举。

2.
合字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风賞月賞秋香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同旁部首联: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谐音联:烟飞飞,云飞飞,想入非非,皆非也
情悠悠,恨悠悠,凡事忧忧,是忧也
3.试写对联,掌握对联艺术的基本特色。

(一)改写对联。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补写对联。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

但由于其记忆模
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课堂研讨展示
(一)预习反馈
1.以小组为单位,诵读预习中的经典诗词,积累诗词中运用对偶辞格的诗句,比较现在中国传统对联的对偶辞格的运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示例列举: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兮。

《楚辞.离骚》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全班同学齐声背诵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当堂预习展示,掌握对联的特点。

(1)三言、五言、多言配对。

冬去( )辞旧岁 ( ) 千山秀 ( )
蜂采蜜 ( ) 行遍千里路 ( )山清水秀( )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
方法指导:对对联,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同位置词性应该
相同;内容应该相互关联。

(2)下面对联节奏划分正确或内容相关、平仄相谐的一项是。

( )
A.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B.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空肚腹
C.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D.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方法指导:对联除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内容相关外,还要断句节奏一致,平仄相谐,即
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

(3)展示预习3的成果,掌握对联的艺术特色。

3.欣赏对联,了解中国对联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感受它作为一种文化在民间不断地传承
和发展。

上联:画槛倚丹霄 将古战今争 新愁旧恨 都付白云卷去
下联:高楼迎丽日 听江声笛韵 秧鼓菱歌尽随黄鹤归来(武汉 黄鹤楼)
上联:祖国有天皆丽日 下联:神州无处不春风 (春联) 上联:百年恩爱双心结 下联:千里姻缘一线牵 (婚联) 上联:寿比南山松不老 下联: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联) 上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下联: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挽联之郭沫若挽蒲松龄)
(二) 合作研讨
1. 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2. 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

请仿照
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

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
押韵。

(画面二:食物少煎烤 清蒸油烟少 画面二: 节能灯照明 住房环保型 ) 清蒸油烟少 节能灯照明
【职业联】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酒
店联)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茶馆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
惜寸,分寸无遗。

(饭店联)
刻刻催人资警省; 声声劝尔惜妙音。

(钟表店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