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结核


PPD试验
PPD试验阳性只能证明机体存在MTB感 染,当呈现强阳性时表示机体处于超 敏状态,发病风险高,可作为临床诊 断结核病的参考指征。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
• 1.肺结核患者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与肺部 病灶范围、严重程度不相符。 • 2.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学治疗后,肺内病变吸收好转, 但咳嗽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 • 3.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患侧病灶增多、增大,出 现支气管播散病灶、张力性空洞。 • 4.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提示阻塞性肺炎、肺 充气不良、肺不张、局限性肺气肿及多叶段广泛病灶。
EBTB的支气管镜下分型
“六型”即:Ⅰ型:炎症浸润型;Ⅱ型:溃疡 坏死型、Ⅲ型:肉芽增殖型;Ⅳ型:疤痕狭窄型; Ⅴ型:管壁软化型 ;Vl型(淋巴结瘘型)。
Ⅰ型:炎症浸润型
Ⅰ型: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粘膜的 充血、水肿,病变局部的粘膜表面可 见一些灰白色的粟粒状的结节,气道 管腔由于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的肿胀而 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此期病变支气管 粘膜处的刷检涂片有较高比率的抗酸 杆菌检出率,属结核病变的早期组织 学改变。
追问病史
经仔细询问,了解到患者近1个月 有时出现轻咳,无痰,上体育课时较 平时累,未介意。3个月前同寝室姐妹 疑似肺结核而停课。
进一步检查
血常规正常。 血沉35mm/h。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小于1:40 阴 性。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患者无痰,未查痰涂片找结核菌。 胸部CT:无异常。
支气管镜
根据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发展进程、严重程 度和类型等,可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黏膜 充血、水肿、肥厚、糜烂、溃疡、坏死、 肉芽肿、瘢痕、管腔狭窄、管腔闭塞、管 壁软化及支气管淋巴结瘘等。
病理
经支气管镜可取得气管、支气管病变组织 标本,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渗出、增生及变 性3种反应同时存在,发现类上皮细胞、郎 汉斯巨细胞、干酪性坏死等有助于结核病 的诊断。病变组织抗酸染色发现抗酸杆菌 支持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
痰MTB检查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涂片法、集菌法检测抗酸 杆菌,有条件的单位应进行罗氏培养或快速培养、 鉴定培养、培养物DNA测序及药物敏感试验等,以 确诊为MTB感染。 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痰抗酸杆菌阳性率较低, 加之MTB培养时间较长,过分依赖痰菌检查,往往 延迟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并导致误诊、漏诊, 故应尽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流行病学
我国尚缺乏气管支气管结核全国性大规 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核科及呼吸科医 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近几年来气管支 气管结核发现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国外有 学者报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40%合并 气管支气管结核,其中菌阳患者60%-70%, 菌阴患者25%-30%,另外5%-10%患者肺内未 发现结核病灶而单纯侵犯气管、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男女比例为1:2-1:3。
这四种表现可混合存在,在纤支 镜直视下支气管内膜结核和肺癌有许 多相似之处。误诊为炎性病变和肿瘤 可多达68.6%,其中误诊为肿瘤的多 达30%,关键是要通过活检获得结核 病的组织病理学根据或通过刷检、吸 引支气管腔内分泌物找到抗酸杆菌, 有时须手术才能确诊。
Ⅴ型:管壁软化型
Ⅴ型:表现为受累处气管、支气管 软骨环的缺失或断裂,管腔因气管、 支气管壁的塌陷而出现不同程度的 阻塞,尤以呼气相或咳嗽等胸内压 增高时明显,病变段远端支气管可 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此类 患者确诊时,结核性病变多已稳定 或痊愈。
临床表现
因症就诊是目前临床上发现气管支气管结核的 主要途径之一。典型临床表现可有刺激性剧烈咳 嗽、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气管 及中心气道(气管、主支气管和中间段支气管等) 狭窄时,咳嗽声如“犬吠”。部分患者伴有发热、 盗汗、消瘦、月经不调等全身症状及变态反应性 关节炎、结膜炎等变态反应性表现。临床可闻及 肺部哮鸣音、干湿性啰音及呼吸音减弱,出现胸 廓不对称、气管偏移等。少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 无任何不适,多数因患肺结核等进行辅助检查而 发现。
支气管镜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必不可 少的确诊手段。经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留取相关 刷片或冲洗液等标本进行MTB相关检查,获取活检 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以确定及完善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视气 管、支气管内病灶情况,观察是否存在气管支气 管结核,并判断其类型、部位、范围、严重程度 及大致形成原因,了解是否合并所属气道狭窄、 闭塞、软化及程度等情况。
气管支气管结核
病例
患者女性,23岁,学生
主诉:咳嗽2周
病史
患者为在校大学生,既往体健。2周 前洗冷水澡后咽痛、鼻塞、打喷嚏, 周身不适,继之咳嗽,多为干咳,偶 咳白痰,咳嗽严重时可听到喘鸣音, 偶有气短,伴乏力,未觉发热,未测 体温,无咯血,无胸痛。自服感冒药 物3天,阿莫西林5天,咽痛,鼻塞, 流鼻涕症状消失,仍咳嗽,遂就诊我 院。
诊断标准
• • • • • • • • 1.结核病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反应。 2.痰涂片、集菌抗酸杆菌阳性,最好是培养MTB阳性。 3.影像学改变。 4.PPD试验阳性。 5.支气管镜下直视的气管、支气管典型病变。 6.支气管刷片或支气管冲洗液抗酸杆菌阳性。 7.经支气管镜活检组织提示结核性病理改变。 具备上述5 +6、5+7、5+2为确诊标准,l+2 +3、1+3 +4、2+3、 3+4、5、6、7为高度疑诊标准。
影像学
普通X线胸片一般表现为肺结核改变,也可无明显异常。 气管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时可表现为阻塞性肺炎、肺 充气不良、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等。气管、支气管的高 分辨率CT、多维重建等影像学技术,对气管、支气管病变 部位、范围、合并气道狭窄与否、狭窄程度及狭窄原因等 诊断有帮助。 影像学不仅为临床诊断是否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做 出评估,还可为确诊后制定气道内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 参考,但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临床上气管支气管结核的 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等仍需结合痰菌和(或)病理学,并 依赖支气管镜检查来确定。
临床表现(非活动期)
慢性持续性咳嗽、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喘鸣。
体征往往与其累及的气道大小及导致气道狭窄的严重程度
相关,表现为引流区域呼吸音低,喘鸣音,胸廓不对称,
气管偏移等。 慢性持续性咳嗽、咳痰的患者,体检有局限性哮鸣音 及干、湿罗音者,应考虑EBTB的可能。
临床表现
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 分临床表现缺如,单纯从症状和体征上无 法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结果
右上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口附 近管壁上有少量白苔,其余未见异常, 刷检结果:发现结核菌。
最终诊断及疗效
诊断:右上叶支气管结核 疗效:抗结核治疗2周,体温下降至正 常,咳嗽明显好转。
定义
• 气管支气管结核( 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 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结核病。 • 气管支气管结核是结核病的特殊临床类型,属于 下呼吸道结核。气管镜下可直接观察到气管及支 气管的黏膜受到侵犯,加之临床上支气管病变多 于气管病变,故以往多称之为支气管内膜结核 ( 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


病例1
• 女性,30岁。间断咳嗽、咳痰10个月 ,曾在外院多次拍胸片提示 “双肺纹理增重”,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 • 胸部CT:双肺结节影,左舌叶小片影。纵隔多发淋巴结。 • 结核抗体阴性,血沉26mm/h,PPD强阳性,痰查抗酸杆菌阴性。 • 气管镜:刷片找抗酸杆菌阳性。支气管黏膜检病理:可见干酪样坏死。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
• 5.肺结核患者胸部CT平扫、高分辨率CT、气管及支气管多维重建技 术等,提示气管、支气管内壁粗糙、不光滑或伴有叶、段支气管狭窄 及闭塞。 • 6.不明原因慢性持续性咳嗽、咳痰、咯血、喘鸣、声嘶及呼吸困难, 尤其是痰抗酸杆菌阳性而肺部无结核病灶。
诊断流程
• 1.提高医务人员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认识。 • 2.对因慢性刺激性咳嗽、咳嗽、咯血及喘鸣等症状就诊 者,尤其是青、中年女性,应高度警惕气管支气管结核。 • 3.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 变,而不能用原肺部病变解释者,应高度怀疑气管支气管 结核存在。 • 4.对上述高度怀疑支气管结核患者,应先行痰菌及胸部 影像学等检查进行大致判断,并尽早实施支气管镜检查。 • 5.结合支气管镜检查寻找微生物学或病理学确诊证据。
Ⅱ型:溃疡坏死型
Ⅱ型:表现为病变区域在充血、水 肿的基础上,局部出现了边缘不整、 深浅不一的溃疡,溃疡表面常有灰 白色的干酪样坏死组织覆盖,溃疡 的深度随病变程度而异,轻者仅局 限于粘膜层,重者亦可深达粘膜下 层,并可导致气管、支气管软骨的 破坏,病变区域触之易出血,属结 核病变损伤的明显期,此时,抗酸 杆菌的检出率较高
痰MTB检查
痰MTB检查阳性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 痰菌阳性,对于肺部有病灶的患者可确诊 肺结核且提示结核具有活动性,但不能区 分是肺结核还是气管支气管结核;对于肺 部无结核病灶者提示气管支气管结核可能 性极大,但尚需进一步检查确诊。痰菌阴 性,尤其是伴有结核病典型临床表现者, 不能除外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存在。
流行病学
由于支气管镜检查为介入性操作而 非常规检查手段,因而气管支气管结 核流行病学调查实施困难,但气管支 气管结核所致的肺功能损害已成为一 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感染途径
• 结核杆菌直接感染支气管粘膜 • 淋巴结结核累及并穿透气管、支气管壁,含有结 核杆菌的干酪坏死物质直接侵犯气道壁 • 结核菌沿支气管树的淋巴管蔓延 • 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至气管、支气管 • 以前两种途径最为多见
VI型:淋巴结瘘型
• 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结核破溃入气道形成 支气管淋巴结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