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 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 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
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
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 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教育的几点建议:
• 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书写敏感期(3.5 至4.5岁) •
阅读敏感期 (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
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
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 生。 • 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 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
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儿童观的内容
不同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儿童观的内容
•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 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
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 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
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
• 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 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实际生活练习
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
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 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
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 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 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 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 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 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 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 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 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 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 求。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肌肉训练
感官训练
实际生活练习 初步知识教育
肌肉训练
•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
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 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 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感官训练
• 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 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 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 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
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 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 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 而精确。
• 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别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进而产生分析、综合、判断等更高层次的思 维能力和行为基础。
• 2、家庭中感官训练的着眼 • 父母对幼儿在家里实施感官教育,还要有四 个着眼: • (1) 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习惯”,不要稻栗不
• 生理方面:
•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
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 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
• 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 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 存。 • 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 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
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
人的身体健康。”
二、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 工作的原则
一
•自由的原则
•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 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 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 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 天性的自由表现。” •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 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 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 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 动的基础上。
二
•工作的原则
•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 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 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 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 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 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 • 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 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 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 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 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
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 力"的个体。
• •
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 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 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 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 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 • 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 自由探索、尝试。 • 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 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 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 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 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
• 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 觉的灵敏度。
• 蒙台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
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 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 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 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
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 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
蒙台梭利教育法
主讲人 马媛媛
一、蒙氏教育的儿童观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四、蒙氏教具展示 五、视频展示蒙氏教学
玛利亚·蒙台梭利简介
玛莉亚· 蒙台梭利博士:意大利教 育家,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世界 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为幼教事 业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 她在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科诊所担任 助理医师,开始接触白痴儿童,对 教育产生兴趣,并着手研究智障儿 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产生“发展 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基本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法” 为世界教育带 来革命性的变革,赢得各国教育同 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
•
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
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 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 蒙台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 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 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 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 • 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 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 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 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 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
• “有准备的环境” • 1. 为幼儿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他们喜欢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 因此东西 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 • 2. 提供有吸引力的、美观的、实用的设备和 用具,适合儿童的身材、体力,同时方便儿 童使用。 • 3.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和自我选择活动。 • 4.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感官训 练的教材。 • 5.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各种教具的取放和 使用方法都依照一定的规则,并且考虑对他 人是否方便。
• 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
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
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
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 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 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 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 自律的生活。
•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 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幼儿能容易的学会 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 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 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 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不同的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 (0至6岁) 对细微事物感 兴趣的敏感期 (1.5至4岁)
秩序敏感期 (2至4岁)
感官敏感期 (0至6岁)
动作敏感期 (0至6岁)
社会规范敏感 期(2.5至6岁)
书写敏感期 阅读敏感期 (3.5至4.5岁) (4.5至5.5岁)
文化敏感期 (6至9岁)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 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
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 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 治和改善。
•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 •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 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 同的几何形体; • 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 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 厚薄; • 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 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 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
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 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 • 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 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 暗示进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