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典例1】(2011·浙江自选模块)黄山、皖南古村落是我国 重点旅游景区,下图是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 期两地客流量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 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遗产的是( )
①黄山
②华山
③皖南古村落
④长城
⑤丽江古城
⑥衡山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 源类型中的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 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价值。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线路 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 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在国际 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
36.79
20.4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 份
项 目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水土流失面积(km2)
粮食总产量(万吨)
人口(万人)
1996
7.1 31 9.6 21.5
2008
8.2 68 11.9 40.1
二、判读方法 1.读表格名称和表注信息,判断该表格反映什么数据。如表 1中反映的是不同年份某市各种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表2则 反映了1月份国际游客来我国旅游的人次及同比增长的数据 统计。表3则反映了某地地理要素变迁的一系列数据。 2.抓核心要素,确定解读的主要方向。统计表格的核心要素 往往体现了命题的意图。如表3中的各统计项在不同年份的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该地环境的变迁,因此该表格的解读方 向就是分析该地环境变迁的影响因素。
65岁及以 上人口占 总人口比 重(%)
① 27.7
64.9
7.4
② 20.9
71.3
7.8
③ 32.2
63.1
4.7
④ 13.9
66.5
19.7
抚养比(指0~ 14岁和65岁及 以上人口与 15~64岁人口 之比)
0.6
3.读表格数据,确定其内在联系。如表1中各类工业部门产 值比重之和应是百分之百的,它们之间是属于此消彼长的关 系。如表2中的两列数据,同比增长的数据是在前面的入境 人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4.对表格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判读表格重在认 识表格统计资料所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做 定性分析,大多数表格可以从中直接观察出地理事象的强弱、 多少、大小等变化,如表1中的数据显示某市的工业结构中 煤炭工业比重最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有时要对表格数据 进行定量分析,如表3中判断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增加了还是 减少了,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才行。
【参考答案】(1)自然 科学 (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1.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 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 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入手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重在语言的规范性。 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 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 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联系某地旅游资源开发事例,综合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 特点及开发条件等相关内容,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2.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合理发展的基础,其中对旅游景区规划 的考查相对较多,复习时可主抓旅游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以 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 3.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分析发展旅游的作用,评价 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注重旅游环境保护,是今后的主要命 题趋势。
【参考答案】(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滨海地质公园适宜 建在B地。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B地:岩石 裸露,海蚀地貌发育。 (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处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 加固。
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要步骤
发展旅游的意义及旅游环境保护 【典例4】(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 否优良。 ③考虑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 是否优良。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资源的质量与价值:质量越好、价值越高。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则开发 条件优越。 ③市场距离: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 ④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 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 载量相适应。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 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线路一较短,在有限时间内 可以增大游览时间;同时,其经过的C-D-A段具有线路二所 不具有的多种旅游资源,且集群状况较好,因此线路一总体 游览价值高。线路二线路长,造成大量交通时间,其经过的 C-E-A段与A-B-C段旅游资源雷同,旅游资源分散,降低旅游 价值。 第(2)题,从题干文字“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 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 程”可知:该岛国际交通联系单一,景区容人量较低,旅游 环境容量有限,制约该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地理表格的判读 一、典型表格展示
表1 某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单位:%) 年份 煤炭 电力 油气 纺织 其他 2005 46.1 12.3 11.0 10.9 19.7
2009 60.7 8.1 12.3 2.2 16.7
表2 2011年1月份我国国际旅游部分客源分布统计表
国家 韩国 美国 菲律宾 蒙古 俄罗斯 日本
5.注意表格数据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将表格数据进行 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的趋 向及特点,从而可以总结地理规律等。如表1数据的纵向比 较可以看出该市的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表2中通过数据的 比较可以得出与我国同属东亚的日本和韩国是我国1月份主 要的旅游客源地,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两个国家游客的同 比增长比重有很大的差异;在表3中统计项之间的整体性联 系非常明显,在其数据的比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 对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该地区森林植被被破坏,气候逐渐变 干,年温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地理表格主要是呈现某类地理统计数据,在地理的命题中是 命题者常用的一种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的载体,主要以人 文地理的题目设计为主,如人口统计,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比 较,工业、农业结构的变化等。 地理表格还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图像资料组合,进行地 理命题的设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与其他统计图组合。如将某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柱 状图与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结合,考查该地已出现的 生态环境问题。 (2)与区域分布图组合。如将某地大的区域分布图与该地的 农业各项用地比重表结合,综合考查该地农业发展的相关内 容。 (3)与地理原理示意图组合。如将水循环示意图与某地水平 衡统计表结合起来,判断该地的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1.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世界遗产——典型的旅游资源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 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 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因此世界遗产属 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 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确定世界遗产的主要目的是对 其进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研究、开发,促 进我们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积极致力于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截至2011年 6月,我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已 达41项,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和文化混 合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3项,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典例2】(2011·山东文综)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 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 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 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入境人数(万人次) 32.32 15.46 7.15 7.10 17.47 25.43
同比增长(%) 2.52 8.67 14.08 26.54 14.62
-10.94
表3 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8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 表
年 份
项 目
耕地面积(km2)
1996 400
2008 521
森林覆盖率(%)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第(1)题,海南岛地处我国的热带地区,热带自然风光独特, 红树林是天然滨海防护林,生态价值独特,尖峰岭国家森林 公园属于热带雨林景观,二者都是自然景观,科研价值都较 大。
第(2)题,图中黑圆点的大小代表游客的到访率的大小,从 图中圆点的分布看,①线路因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较好, 且线路较短,应最受欢迎。 第(3)题,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必将会促进该地的经 济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促进其社会文化繁荣,但在其发展 中应注意其独特的热带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