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探究中国茶文化
课题小组成员:
班级:高一班
辅导老师:
结题时间:年月日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探究中国茶文化
1、摘要: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大力提倡并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然而至今绝大多数中学生却并不了解中国茶文化,这是极其不应该的。
所以我们对中国茶文化做了一些研究。
2、关键词:茶文化茶的用途中国传统文化
3、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
(2)、加强对中国茶文化知识的了解
(3)、运用茶的特性、用途,使生活更便捷
4、研究过程
(1)、观察我们及亲朋好友每天所饮茶几各类茶饮料
(2)、了解各类茶组成成分及分类方法
(3)、了解我们每天所饮茶几各类茶饮料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5、结果与讨论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吧。
一、茶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
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57年-54年),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大迁徙,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
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部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 唐朝一统天下,修文息武,重视农作,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由于国内太平,社会安定,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迅速兴盛起来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元朝,茶叶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至元朝中期,老百姓做茶技术不断提高,讲究制茶功夫,有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茗茶。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过去某些弊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一措施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清末,中国大陆茶叶生产已相当的发达.据数据记载,1880年,中国出口茶叶
达254万担,1886年最高达到268万担,这是当时中国大陆茶叶出口最好的记载。
二、茶道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
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
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
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
”月之一轮,映像各异。
“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三、茶的种类的划分方法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
根据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
根据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
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四、喝茶的好处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具体作用有:有助于延缓衰老;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抗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有助于美容护肤;有助于醒脑提神;有助于利尿解乏;有助于降脂助消化;有助于护齿明目。
6、结论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