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风俗民情
• • •
•
• • • • •
香港4
• • 款待与馈赠 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 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 主人。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 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 们象征断绝关系。 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 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交谈 感谢主人所送礼物时说DOR-jay (谐音,“多谢”),感谢别人为你 服务时说Ng-GOI(“唔该”,意为 “麻烦您了”)。 中国人乐于听西方要说他们的语 言,如能说上一两句广东话,必将受 到大大赞赏,但你必须对自己的发音 很有把握。 交谈中偶或问及健康或业务情况 被认为是礼貌的。
•
台湾4
• 3、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 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 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 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 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 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 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 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 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 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 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 “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 样好”。
• 4、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 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 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 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 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 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 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
台湾5
• (三)礼赠禁忌 • 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 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 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 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 断根”之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 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 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 2、禁以扇子赠人。扇子价廉 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 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 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 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无期 见”,即基于此种心理。恋爱的青 年男女赠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 说明心不诚,因此,千万不要以扇 子当礼物赠人。
韩国1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 •
•
•
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 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 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 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 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 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 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里 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 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 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 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 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 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 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 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 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 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 自己到处逛。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 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香 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 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 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 给她丈夫的。
•
台湾6
• 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 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 “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 使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所以,切 勿以剪刀赠人。 • 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 “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 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 且台语“雨”与“给”同意。 “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 会引起对方误解。 • 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 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 有好象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 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 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 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 “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韩国5
• 韩国节庆较多。农历正月初 一至正月十五的节日活动类 似我国春节。农历正月十五 为元宵节,传统饮食是种果 (栗子、核桃、松子等)、药膳、 五谷饭、陈茶饭等。农历4月 8日为佛诞节及颂扬女性的春 香节。农历5月5日为端午节, 家家户户都以食青篙糕,挂 菖蒲来过节。农历8月15为中 秋节,农历9月9日为重阳节。 清明扫墓,冬至吃冬至粥(掺 高梁面团子的小豆粥)。除上 述传统节日外,韩国人还重 视圣诞节、儿童节(5月5日)、 恩山别神节(3月28日至4月1 日) 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 活动有射箭、摔跤、拔河、 秋千、跳板、风筝、围棋、 象棋等。
忌娱乐忌 无形
•
香港5
• • 七、饮食习惯 香港人对西餐中餐均能适宜, 但对中餐格外偏爱。他们对各自的 家乡风味更加厚爱,若到内地旅游, 也愿品尝当地的名贵佳肴。他们绝 大多数人都使用筷子,个别人也使 用也叉用饭。 香港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 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鲜、嫩、爽、 骨、注重菜肴营养成份。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偏爱 甜味。 ③主食 以米为主食,也喜欢吃 面食。 ④副食 爱吃鱼、虾、蟹等海鲜 及鸡、鸭、蛋类、猪肉、牛肉、羊 肉等;喜欢茭白、油菜、西红柿、 黄瓜、柿子椒等新鲜蔬菜;调料爱 用胡椒、花椒、料酒、葱、姜、糖、 味精等。
• •
• •
•
•
香港5
• • 四、信仰忌讳 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 址。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作客, 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报们忌 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 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 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 因为“快乐”与“快落”谐音。,是很 不吉利的。他们忌讳“4”字。因为“4” 与“死”谐音,故一般不说不吉利的 “4”。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 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 二”来代替。在香港,酒家的伙计最忌 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 在香港话中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 “炒”声,被认为不吉利。会见亲朋好 友忌伸“香蕉手” 香港民间对空手上门的客人称为“香蕉 手”,意为两手空空,让人看不起。不 过,香港几乎全世界各国的产品都有, 礼品亦不好送。一般来说,内地居民去 香港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就好了。
4、行走。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 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 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 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 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 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 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 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
•
•
(二)婚丧喜庆
台湾3
1、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 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 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 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 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 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 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 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 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 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 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 婚现象。 2、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 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 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 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 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 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 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 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 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 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 灰。
香港2
• 二、社交习俗 • 香港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 句话来概括: • 香港同胞讲友谊, 态度和善重礼仪; • 传统特别喜吉祥, 逢事人人图吉利; • “8”、“6”数字很可亲, 愿多相见为神 气; • 不愿他人问私事, 忌讳“谐音”含歹 意; • 家乡多为粤、闽地, 生活习俗似祖籍。 •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 香港人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 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3”字在香港很 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 “升”意味着“高升”。“8”和“6”在香港 也很时髦。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 “发”意味着“发财”。“6”与“禄”同音, 也有“六六顺”之意。香港人过节时,常相 互祝愿“恭喜发财”。
韩国3
韩国4
• 韩国人注重礼仪。见面必互致问候, 男子见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双手, 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动与女子 握手。初次见面,交换名片。韩国 人多以软饮料待客,客人必须接受 主人提供的茶点。韩国人在一起聊 天,都不谈本国政治、经济、妻室 等话题,但喜欢询问个人情况。他 们自尊心极强,不容公开被人批评 或异议。在社交场合,男女必须分 开。在公开场合,得让男土先行, 各种会议发言者致辞都把 “先生们” 放在“女士们”之前。尊敬师长, 使用敬语,不得当长者面抽烟、戴 眼镜。上门造访习惯带上小礼品, 但不送外国烟;接物时必须用双手, 不能把礼品当场打开。在任何场合 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香港3
• • 三、礼节礼仪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 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 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 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 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 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 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一般礼仪 香港人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是矜持和拘礼 的。 要避免一切可能使中国人失面子的矛盾 冲突。 蓝色和白色是中国人表示悼念的颜色, 应予回避。 要备好大量商业名片,你将经常用得上 它们。 称谓与问候 见面时与告别时通常握手。初次握手引 见后,用双手递上商业名片。 约会与准时 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 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通常是遵守时刻 的。
香港1
• 一、地名渊源 • “香港”的名称由来有多 种说法,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 的有以下几种:有说是由“红 香炉山”演变成“红香炉港” 后简称为“香港”。有说是由 “芬蕉的港口”演变而成的。 早期一些外国商船水手们浏览 此地时,见遍地是芬芳的野花, 就称其为“芬芳的港口”后被 译成“香港”,有说与“香木” 有关。因明代至清初香港盛产 香木,不少居民都以种香及制 香为生。这样外运香水的海湾 就被称作了“香港”。
• •
•
• •
台湾1
•
•
(一)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