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
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下图反映的是北纬
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日出时间=12-
日落时间=12+
昼长2
昼长2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