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省情 —— 第一课 中原崛起绘蓝图 教学目标: 1、20XX年8月,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确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发展布局和战略举措,会就了全省21世纪头20年的宏伟目标。让学生了解这一远景规划。 2、让学生了解、展望家乡美好的明天,坚信中原崛起、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勉励学生要为曾辉中原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设疑:如果让你以《我为家乡绘蓝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怎么写呢? 引出:必须先了解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规划。 二、 学习新知 1、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纲要》。 2、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1)、《纲要》是由谁在什么时间指定的? (2)、《纲要》的指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3)、《纲要》中所规划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4)、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3、教师重点知识点的讲解: (1)、《纲要》的重要性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绘制的河南省到2020年的发展规划,是指引河南经济发展、引领全省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与基本途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000元。 (3)、判断是否进入小康社会的指标 一方面是看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是否达到目标;一方面看是否有一班人都居住在城市——市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三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步伐。 最终实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民→市民。 三、课内交流 1、想象一下:2020年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你的家庭生活又会怎样? 2、如何实现自己家庭的小康生活目标? 四、课堂小结 1、河南省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进来,而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从自身做起,从我们每个同学的家庭做起,每个小家庭的小康目标的实现才能够真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2、回家后和父母交流,制定出家庭的奋斗目标,在河南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同时实现自己家庭的小康生活。 3、课下作业:搜集资料了解史来贺、吴金印、任长霞、吴玲
第二课 红旗渠水万年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了解红旗渠的故事,了解集中体现河南人精神的突出人物事迹,使学生认识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既是红旗渠精神,也是河南人的精神。 2、 通过对红旗渠精神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河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红旗渠精神,了解河南突出人物事迹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调查:有谁去过红旗渠?了解学生对红旗渠的初步感知。 二、了解红旗渠精神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红旗渠。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让我们回到1960年,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红旗渠修筑的故事: (1)、修筑时间——与当时的修筑工具联系起来,你有什么感想? (2)、红旗渠修筑的位置——山腰,你会想到什么? (3)、你对“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一美誉如何理解? (4)、修筑时长——10年,你怎么认识? 3、讨论交流 我们对红旗渠的修筑故事已经了解,知道了修筑红旗渠是为了解决红旗渠人吃水问题,是造福子孙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你在林州人身上发现了什么精神?从哪看出来的? 4、小结 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三、 了解河南先进人物事迹 1、再入课题《红旗渠水万年长》,引出红旗渠精神要发扬光大,红旗渠精神也是河南人的精神。 2、交流河南名人的先进事迹及其身上的好品质 学生在班内交流史来贺、吴金印、任长霞、吴玲的先进事迹,发现他们身上的高贵品质。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四、说一说 1、你身边或你熟悉的人中有这样具有高尚品质的河南人吗? 2、为什么会有人歧视河南人? 五、课堂小结 1、我们该如何从自身做起维护河南人的形象? 2、查阅资料,了解河南突出的科技成就及科学家。
第三课 绚丽的科技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河南突出的科技成就及科学家。 2、 使学生认识到河南的科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了长足的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河南突出的科技成就及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河南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河南有哪些突出的科学技术呢?学习《绚丽的科技园》。 二、 学生读课文,了解河南的科技 三、 学生汇报交流 1、科技成就展示 五笔字型输入法——河南南阳人王永民 大豆纤维技术——全球“第八大纤维”——河南滑县农民李官奇 2、科技明星 20XX年当选的“两院”院士——吴养洁、邬江兴、张铁岗 四、拓展学习 教师介绍王永民、李官奇、吴养洁、邬江兴、张铁岗等的先进事迹材料,了解他们的科研精神。 五、课内交流 你有过小发明吗?你参加过一些科技创新(科幻画)活动吗? 六、课堂小结 科技的创新才能带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争做创新型人才,为河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四课 可持续发展在河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可持续发展,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2、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并自觉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中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教学过程: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由成语“杀鸡取卵”的理解引入可持续发展:把鸡杀了就不能再得到鸡蛋,地球遭到了破坏,不能再给我们提供资源,我们人类还能发展吗? 二、学生阅读课文 三、学生汇报交流 1、河南发展中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2、如何实现河南的可持续发展? 四、集中讲解 1、影响河南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1)、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环境污染严重。 (3)、生态遭到破坏。 (4)、资源供应不足。 (5)、资源浪费严重。 2、实现河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从问题入手,针对问题寻求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 (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4)、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注意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物种减少、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五、说一说 为了河南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 六、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控制污染和浪费,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你的家庭以你为领导,号召家庭所有成员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 第五课 小康路上 教学目标: 1、 知道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了解河南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初步了解我省的小康村建设。 2、 明白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增强学生发奋成才、建设家乡、振兴河南的信心。 教学重点: 对农村劳动致富奔小康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河南省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引入,农村人如何提高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奔小康?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初读课文 2、说一说 (1)、你对“小康”、“小康户”、“小康村”的理解。 (2)、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如何脱贫致富的? 3、想一想 (1)、自己的家庭与总目标中的距离有多远?是贫困户、富裕户还是小康户? (2)、你的父母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有什么打算?如果还没有什么打算,学了本课后你能对父母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4、交流 把自己对未来我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5、了解河南有名的小康村 (1)、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认识交流 (2)、教师补充讲解 河南四朵金花:漯河临颍的南街村、新乡的刘庄村、新乡的小冀镇、巩义的竹林镇的补充介绍。 三、讨论 你向往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四、课堂小结 实现小康生活是需要付出辛勤劳动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小康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你们的家庭也绘好了蓝图,回家之后和父母沟通,指定出切实可行的家庭奔小康的规划来,早日实现小康户目标。 第六课 中原城市大发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河南省城市化的有关知识: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明白城市的发展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河南城市发展的大致进程,了解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构想。 2、 激发学生作为河南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原城市群建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引入,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加快城镇化步伐。河南省的城市化建设构想怎样呢? 二、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三、汇报交流 1、班内调查:自己来朱兰上学的原因交流——重点统计从农村来到朱兰买房的学生数。 2、你明白发展城市的原因吗? 3、介绍一下河南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 (1)、城市数量变化:从13个到38个。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从49年的2.3℅到02年的25.8℅. (3)、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4、测算 根据12页的表格,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还需要多少,大约需要多少农村人住进城市?(总人口的一半住进城市) 5、说一说 (1)、中原城市群建设规划你知道多少? (2)、你了解河南哪个城市的建设规划?课后可以上网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