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科学观察实验报告册-首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科学观察实验报告册-首师大版


制作走马灯 链 接 视 频
流动的空气
1. 不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把点燃的香放在实验箱的左外侧通风口, 观察香冒出的烟朝向什么方向?
观察发现:香的烟朝上飘 2.猜想:如果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把点燃的香放在实验箱的左外 侧通风口,香冒出的烟朝向什么方向? 猜想:
3. 点燃蜡实验箱内的蜡烛,把点燃的香放在实验箱的左外侧通风口,观察 香冒出的烟朝向什么方向?
使用建议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为什么要关注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学生很难理解食盐颗粒变成微粒; 均匀分布在水中。
高锰酸钾的出示:
学生将观察到大颗粒---微粒; (搅拌后)不均匀分布---均匀分布。
第一页
• 猜想1:白糖和食盐在水中消失了;在水中 溶化了等。
• 猜想2:水变成紫色;高锰酸钾溶化了;高 锰酸钾颗粒在水中消失了等。
推测其传播方式 实际传播方式 巧借风力
动物帮忙 随水漂流 自身弹射 巧借风力 动物帮忙 随水漂流 自身弹射 动物帮忙(鸟)
提升观念,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种子的构造
• 27页 • 归纳几种种子的结构的共同特征:都有种
皮和胚,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 •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共同特征:同上
1.4探究风的成因。
·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讨论自然界 风的成因。
1.5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 常有用的。
1.6欣赏美丽的天气。
·讨论某大型运动会的时间安排。
·观察并绘制有关天气的图画;欣赏有关天气 的美文;找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1.7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1.8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将滤纸对折两次,并在开口处剪成弧形。
1. 把折好的滤纸打开,成为漏斗状,其中一面为3层,一面为1层; 2. 取下漏斗,把滤纸放入漏斗内,使3层一面在漏斗颈短口一侧,滤纸上沿低于 漏斗口; 3.用水湿润滤纸,使其紧贴在漏斗的内壁,将漏斗按原样放回铁环内。
4.过滤
1.将玻璃棒倾斜着轻轻靠在漏斗内滤纸的3层一侧,不要弄破滤纸;
实验二:比较搅拌、不搅拌对溶解 快慢的影响
• 实验材料:带刻度的烧杯两个、胶头滴管、冷水、 热水、搅拌棒
• 不同条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 相同条件: 两个烧杯中的水量一样、水温一样,
高锰酸钾的颗粒大小一样、高锰酸钾的量一样多、 同时到进水中。
• 实验现象:搅拌后的高锰酸钾很快在水中溶解了, 水的颜色很快变成了紫色。没有搅拌的水中的高 锰酸钾只有很少的部分溶解在水中。
怎样关注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观察重点:高锰酸钾的颗粒、颜色、分布变化; 水的变化;结合着进行观察。
1分钟后
3分钟后
搅拌后
图例
从上往下看
5
从侧面看



第三页
• 表1-1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后大部分沉在水底,但升起来一
些紫色的线。一分钟后,紫色的线越来越粗,三 分钟后,从上面看水变成了浅紫色,五分钟后, 谁的颜色逐渐变深了,杯底还有高锰酸钾的 “团”,搅拌后,高锰酸钾的颗粒完全消失了。 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变成微小的颗粒,均匀的分 布在水中,就可以说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溶解 了。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做水的溶解性实验。
3.5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观察生物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生存质量。
·实地调查当地水体的污染源(如废水、垃 圾、清洁剂等)
《变化的空气》单元
热空气 流动的空气 风的观测
关心天气
实验5 热空气的研究
实验6 探究风的成因
观察2 观察风向 制作1 制作简易风向标 观察3 学会使用气温计 活动2 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首师大版
科学观察实验报告册 第2册
1
(首师大)科学观察实验2册
共有观察实验活动24个
观察:9个
分类:1个
实验:7个
制作:1个
调查卡:8个
课标要求
《生活中的水》单元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水的净化 保护水资源
实验1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情况 实验2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实验3 加快溶解的方法 实验4 过滤的方法 活动1 自来水是怎么来的 观察1 观察水样是否被污染
·讨论最喜欢的天气;讨论谁最关心天气。 ·观看灾害性天气的图片或影片录像。
《动物的生活》单元
动物怎样吃食物
分类1 根据动物的食性给动物分类 活动3 动物怎样吃食物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观察4 观察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观察5 观察动物的一生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 ·做根毛吸收水分、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观察发现:香的烟朝箱内飘,并从点燃的蜡烛上方的烟囱飘出 难点的解决--链接
• 结论:空气在蜡烛的热作用下,体积膨胀, 密度减小,比冷空气轻就会上升,腾出一定 得空间,这时旁边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 充热空气上升后流下的空间,当热空气源 源不断的上升,冷空气源源不断的流过来
补充时,就形成了风。
观察风向
• 实验结论:研成粉末能够加快溶解。
• 结论:用热水、搅拌、把要溶解的物质研 成粉末能够加快溶解。
水的净化
名称:水的过滤实验 目的:初步学会做水的过滤实验 器材:铁架台、铁环、烧杯、漏斗、玻璃、滤纸、剪刀、沉淀后的泥水。
操作步骤
操作要点
1.组装仪器
2.折滤纸 3.放置滤纸
1.将铁环水平固定在铁架台的竖杆上,在铁架台底座上放一个烧杯; 2.将漏斗颈插进铁环里,并使它的长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杂食
口器 刺吸式口器 雌蚊口器长有刚毛的尖端(上)包藏 着一根尖针,雌蚊落在人身上以后露出尖针,用上面锯 齿似的利刃划开人的皮肤组织.它把一根毛细管伸入
皮下微血管.然后吸血。
杂食 口器 舐吸式口器 当它吃食品时,先从口吻里吐出 一些液体,把食物溶解,然后再舐吸。
肉食 有尖牙(尖长)、切牙和磨牙。尖牙用来撕咬食物, 切牙用来切割食物,磨牙用来磨碎食物。
2.将沉淀过的泥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中,烧杯的尖嘴紧靠玻璃棒,漏斗 中水面的高度低于滤纸上沿;
3.待烧杯内有大约20毫升水后,停止过滤。比较过滤前后的泥水,观察滤纸上存 留的物质。
5.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说明: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6页
水的净化标准操作--链接
•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可以先制作、后观察 第13页表格根据学生实际观察情况填写
温度计的使用--
学会标准操作 P15
读温度计
读作:十二摄氏度 零摄氏度
写作:12℃
0℃
零下十二摄氏度 -12℃
动物怎样吃食物
动物名称 蜗牛 蚊子
苍蝇 老虎 牛
食性 吃食物所用的器官、器官的特点及吃食方法
植食 齿舌 齿舌上长着很多排列整齐的小齿,齿舌可以伸 出口外刮取食物。
• 讨论题后应该给学生一个结论: 食盐、白糖、高锰酸钾都能在水中溶解。
第三页
• 表1-2 • 学生自己填写实验表格
• 结论:面粉、土不能在水中溶解;白糖、 味精、纯碱能够在水中溶解。
第3—4页
• 三个实验,实验报告册中只给了一个表格, 但因为学生对于对比实验掌握的还不是很 熟练,教师应当带着学生设计第一个实验, 并指导学生操作。
实验一:比较冷水、热水对溶解快 慢的影响
• 实验材料:带刻度的烧杯两个、胶头滴管、冷水、 热水
• 不同条件: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 相同条件: 冷水、热水的量一样多、高锰酸钾的
颗粒大小一样、高锰酸钾的量一样多、同时到进 水中。 • 实验现象:热水的颜色很快变成了紫色,高锰酸 钾的量减少了,冷水中的高锰酸钾只有很少的部 分溶解在水中。(热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 冷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慢。) • 实验结论:用热水能够加快溶解
植物怎样“喝水” 实验7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 ·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
物生长的过程。
展示观察记录。
1.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 ·查阅多种生物生命周期的资料。 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 ·自制展示典型生物生命过程的标本。 程的复杂多样。
植食 牙齿比较小适合吃植物类食物。
提升观念,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19页图1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竹节虫、七星瓢虫 、乌龟 、壁虎
问题: 它是昆虫吗?
分类能力训练 延续1册的活动

问题:它是通过拟 态保护自己的吗? (竹节虫、七星瓢虫)


竹节虫
七星瓢虫

问题(:乌龟 、壁虎 )
它是通过硬壳 保护自己吗?
• 实验结论: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实验三:研碎(把要溶解的物质研 成粉末)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 实验材料:带刻度的烧杯两个、胶头滴管、 冷水、热水、方糖、研成粉末的方糖
• 不同条件:一杯方糖、一杯是研成粉末的 方糖
• 相同条件: 两个烧杯中的水量一样、水温 一样,方糖的量一样多、同时到进水中。
• 实验现象:粉末状的方糖很快在水中溶解 了,方糖块在水中很长时间只小了一点。
1.1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 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地下资源》单元
铁、铜和铝 煤
观察9 观察铁、铜和铝的性质
活动4 煤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5 填写煤的用途气泡图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 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2.2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 ·观看矿石及其提炼物的标本。 物的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