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肺部感染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
肺部感染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
肺曲霉菌感染
女 82岁 反复咯血 肺曲霉菌感染
男 31岁 慢性肝硬化病人 穿刺活检曲霉菌
女 77岁 反复咳嗽半年,再发伴咯血15天
肺隐球菌病
• 是由吸入空气中的新型隐球菌孢子感染引 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以中青年 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 临床表现:一般症状较轻或体检发现,多 有低热,咳嗽、咳痰、胸痛
治疗5天、8天后床边胸片复查
入院第一天CT
H7N9禽流感肺炎入院9天后
1个月复查,病灶明显吸收
入院第3天CT
H7N9禽流感肺炎入院15天后复查
一年后复查
入院时CT检查
H7N9禽流感肺炎一年后复查
H5N1禽流感肺炎入院第一天CT检查
入院5天后复查
一年后复查
H7N9禽流感肺炎
韦格氏肉芽肿
• 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因不明,主要特征为 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灶性肾小球 肾炎及广泛小血管炎,病变对激素和环磷 酰胺治疗有效,所以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 义。
韦格氏肉芽肿CT表现
• 1、三多:多发性、多形性和多变性,多发指 从肺尖到肺底同时或先后出现病灶,弥漫 或局限分布,中下肺野较多见;形态多样, 以结节、空洞最多见;多变指病灶游走, 此起彼伏,出现快、消失快。 • 2、空洞出现:约2/3患者出现,可单腔或多 腔、壁厚、不规则、可有液平面。 • 3、供养血管:病变以血管为中心生长,增 强扫描见强化血管影进入结节。
肺部隐球菌CT表现
• 多态、多样、多病灶 • 1、结节或肿块,孤立或多发,可有分叶、胸膜凹 陷征。 • 2、浸润实变灶,病灶呈大叶或节段分布,远端密 度实,近心处密度淡, • 3、空洞、薄壁(多见于免疫缺陷患者) • 4、弥漫混合病变,结节、团块、实变、斑片灶多 样分布。 • 5、弥漫粟粒影。
男 57岁 肺部隐球菌感染,治疗一个月后
侵袭性曲霉菌病
• 为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炎症,坏死、脓肿及肉芽肿 性病变。 • CT表现:1、大片致密影以及沿支气管分布的小 斑片状影。 • 2、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周围见“晕征”, 为具有高度血管侵袭性的真菌造成的病灶周围出 血。 • 3、空洞:曲菌病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排出 后形成空洞,常见半球形的附壁结节,即所谓的” 空气新月征“
韦格氏肉芽肿
淋巴瘤肺部浸润
肺部真菌感染
• 常见: • 1、曲菌病 • 2、肺隐球菌病
感染途径
• 1、气道 • 2、经皮肤或粘膜入侵
肺曲霉菌病
• 1、曲菌球:由曲菌丝、纤维素和粘液形成 游离状态的曲菌球,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 • 2、CT表现:一般继发于肺结核空洞、支扩、 支气管囊肿内,病灶类球形,可见“空气 新月征”,随体位改变而变动。
肺泡蛋白沉着症
女 48岁 反复活动后气促半年,肺泡灌洗后确诊
女 24 新月体肾炎、血管炎
病毒性感染
• 呼吸道感染常见 •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主要是流感病毒 和腺病毒 • 免疫抑制病人中主要是巨细胞病毒
病毒性感染
• • • • • 诊断要点: 1、多发、多变、易反复 2、片状或灶状 3、局限性实变或广泛磨玻璃或二者兼有 4、少见肺内结节、间质增厚、支气管周围 斑片影、胸腔积液
卡氏肺囊虫肺炎
• • • • •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肺炎 其它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易感 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发病率越高 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 病死率15-20%
卡氏肺囊虫肺炎CT表现
• CT表现可反映病变的不同时期 • 早期表现为两肺门周围斑片状磨玻璃影, 部分呈散在片状实变影 • 慢性期呈间质性改变 • 另一特征性表现是囊状阴影,上肺多见, 且位于磨玻璃影或实变影之中
卡氏肺孢子菌感染
• 女,63岁,反复发热15天 气促三天 • 肺泡灌洗查出卡氏肺孢子菌
入院15天后床边胸片对比
卡氏肺孢子菌
男 21岁确诊AIDS 后治疗一个月复查
肺泡蛋白沉着症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疾病,中老年男性 多见。 • 病变多为两侧同时受累,单侧罕见,在病 理上为肺泡、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或充 满浓厚的灰白色、结节状、PAS染色阳性 的嗜酸性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类脂质。
肺部特殊感染的CT诊 断和鉴别诊断
• 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 蔡瑞萍
肺部感染系指发生于肺实质或肺间质 的炎症性疾患。生物性致病因子、过敏以 及物理、化学因素均可引起肺炎。生物性 致病因子的感染途径可为气源性、血源性 或淋巴源性,在肺内沿支气管肺泡系蔓延 (经支气管、孔氏孔、兰勃管)。病变可以腺 泡、肺小叶、肺段或肺叶为单位。
男 61岁 穿刺活检 隐球菌感染
男 43岁,反复咽痛、咳嗽10年,加重1个月
穿刺活检证实肺隐球菌感染治疗一个月
治疗三个月后复查
细菌感染的CT表现
• • • • • 1、单一形态病灶,可以多发 2、以肺叶或肺段分布 3、可见腺泡结节 4、坏死内见气-液平面 5、病灶边缘收缩
细菌感染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壁增厚
小叶中心细支气管增厚
支气管肺炎—树丫征
腺泡、小叶渗出、实变影,边缘模糊, 多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可互相融合。
急性间质性肺炎大体病理标本
老年人多见,发热、咳嗽、气急、紫绀, 临床症状明显而体征少。
• ①病变分布:多累及两侧,好发肺门区附 近及肺下野 • ②病变形态:累及的间质部位不同,显示 的形态不同 • ③肺门改变:肺门阴影增大,密度增深, 但结构不清 • ④阻塞征象:炎性分泌物阻塞可引起肺气 肿或肺不张 • ⑤吸收消散:粟粒点状影先吸收,后条纹 影逐渐消失
PAP的影像学表现
• 1、地图样分布:病灶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 清楚,形成鲜明的对比,类似地图。 • 2、碎石路样表现:小叶内和小叶间隙增厚, 形成多种形态的“铺路石征”。 • 3、肺水肿样表现。 • 4、肺实变样表现:由于大量蛋白样物质沉 积于肺泡所致,以两下肺多见。 • 5、间质性纤维化样表现:常见于晚期,可 表现为网格状阴影,可能为小叶间隔水肿 或炎细胞浸润所致,而非纤维组织增生。
男71岁,寒战、高热,肺脓肿治疗 10天后复查
间质性肺炎
• 多见于支原体肺炎或病毒性肺炎 • X线平片呈支气管壁增厚和模糊网状阴影 • CT示肺间质和小叶间隔增厚
• 细菌或病毒感染(前者多见)→支气管炎→支 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间质→水肿、淋 巴细胞浸润 • 炎症→间质内的淋巴管→淋巴管炎和淋巴 结炎 • 终末细支气管炎症→部分或完全性阻塞→ 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 影像表现: – --肺纹理增强模糊、 紊乱,两肺下野明显; – -- 肺门影增大、增浓, 结构紊乱模糊,肺门 支气管周围炎; – -- 网状、小点状阴影: 肺间质炎症的重叠影 像,与模糊的肺纹理 并存。 – --弥漫性肺气肿改变.
急性间质性肺炎、间质纤维化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慢性间质性肺炎
肺部感染性疾病
• 1、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治病微生 物引起。 • 2、感染途径:最常见来自气道,其它可以 来自膈肌、纵隔。
CT检查的原因及目的
• • • • • • 1、不典型的临床和X线表现 抗菌素的及时使用或不适当的应用 2、少见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增多 增加了诊断难度 3、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4、区别肺内或胸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