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一、简介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
共有2003级本科生92人,2004级本科生66人,2005级本科生67人。
2007年微纳电子系开设了21门本科生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8门,专业限选课5门,平台课2门,专业任选课4门,新生研讨课2门。
二、课程设置•课程编号:30260093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王燕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
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吴行军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进行,涉及到反相器,复杂逻辑门(NAND,NOR,XOR),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
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刘雷波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
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岳瑞峰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以及亚微米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
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MEMS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33课程名称: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王自强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电路理论,实现简单的模拟集成电路。
课程分成3个部分:电路理论知识、电路仿真和版图介绍。
课程以讲述电路理论为主,通过电路仿真对电路理论加以验证,最后介绍版图、流片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全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有初步了解。
•课程编号:40260054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邓宁田立林内容简介: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中的电子态和平衡载流子统计,载流子的输运(非平衡载流子,产生和复合,载流子的漂移、扩散,电流连续性方程),PN结二极管和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光电器件,纳电子器件基础。
•课程编号:40260141课程名:微纳电子实验A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高力立内容简介:我们开了如下几个实验:1.集成电路测试实验:(1)数字集成电路测试(包括功能,最高工作频率各种直流参数测试)。
(2)A/D及D/A转换器测试(数、混合电路测试);2.计算机模拟实验:包括集成电路工艺模拟、器件模拟、Spice模型参数提取等;3.半导体器件实验:测MOSFET的三类I-V特性以获取:阈值电压VT、衬偏调制系数(体因子)γ 、亚阈值斜率、反型层载流子迁移率。
•课程编号:40260151课程名:微纳电子实验B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高力立内容简介:本课程有如下几个实验:1. 半导体物理实验:(1) MOS高频C-V特性测量(计算二氧化硅中的固定电荷和可动电荷)。
(2)霍尔效应实验。
2. 纳电子教学实验: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实验。
•课程编号:30260063课程名:微电子器件与电路课程属性:平台课任课教师:许军(秋)张莉(春)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涵盖微电子学专业所需掌握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材料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简单介绍,半导体物理基本知识,常见半导体器件(包括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微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以及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技术,其中重点讨论半导体器件部分。
•课程编号:30260083课程名:微电子器件与电路(英)课程属性:平台课任课教师:许军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涵盖微电子学专业所需掌握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物理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重点讨论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最后还将简要介绍微电子器件的一些最新进展。
•课程编号:40260012课程名称:量子信息学引论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陈炜内容简介:量子信息学是运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的编码、通信与处理的新兴交叉学科。
《量子信息学引论》讲解量子信息科学的主要思想与方法,一方面提供所需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使大家理解并掌握本领域的基本工具与结果。
同时介绍量子信息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课程编号:40260112课程名称:纳电子学导论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任天令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微纳电子学系本科专业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纳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了解微电子向纳电子发展的学科前沿。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纳米CMOS技术、共振隧道现象与器件、单电子器件、碳纳米管电子学、自旋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纳电子机械系统、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前沿进展。
•课程编号:40260043课程名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张文俊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使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EDA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用来描述所设计的电路系统的硬件描述语言,掌握模拟验证、逻辑综合、高层次综合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验证、测试与诊断和版图布局布线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编号:30260032课程名称:MEMS与微系统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王喆垚内容简介:微系统是在芯片上集成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处理电路等的集成系统,是微型化技术的前沿学科。
本课程介绍微系统的基础理论、设计制造方法、重要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包括微系统制造,物理力学基础,微传感器,微执行器,RF MEMS,光学微系统,芯片实验室,BioMEMS。
•课程编号:40260063课程名称: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任课教师:李福乐内容简介:CMOS工艺流程介绍;集成元件的制造过程与元件构造;全定制设计流程介绍;设计输入与SPICE仿真;版图编辑与验证;版图参数提取与后仿真;基于单元综合的设计流程介绍;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与可综合代码设计;仿真、综合与布局布线;基于单元的设计验证;课程设计项目训练(10位循环式模数转换器)。
•课程编号:40260072课程名称:微电子学概论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严利人内容简介:《微电子学概论》包含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专业课程中的最基础的一些概念与处理方法。
在介绍以上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些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课程编号:40260082课程名称:专业英语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尹首一内容简介:“微电子学专业英语”课程是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领域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水平的任选课程。
根据微电子学专业的具体要求,本课程选用最新英文原版教科书的相关章节、和相关的英语读物做教材,其中包括不同风格的英文研究论文,并辅以相应的音像资料、以及英语演讲等,力求使学生在微电子学专业英语的听、说、写等方面有所提高。
•课程编号:40260092课程名称:集成传感器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伍晓明内容简介:本课程面向全校电类各专业的学生,介绍各种集成传感器的原理和设计。
内容包括传感器的材料、传感器设计原理、传感器集成方法、传感器信号的转化和驱动电路、智能和网络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介绍了压力、加速度等力学传感器、磁传感器、声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和离子等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重点是各种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集成方法,让学生掌握现代传感器的制作及其应用。
•课程编号:40260162课程名称: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分析技术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任课教师:谢丹内容简介:微纳电子技术将涉及到各种新型材料、器件结构以及相关的工艺技术。
如何评价材料或器件的性能,必须借助一定的分析表征手段。
如:,(STM,AFM,MFM)等。
本课程将系统的介绍微电子和纳电子材料及器件的分析表征方法,比如:晶体结构分析方法(XRD等),表面形貌分析方法(SEM,TEM,A FM等),成分分析方法(A ES,XPS,SIMS等),以及这些分析手段在微纳器件方面的应用,同时,还将介绍一些新型的微纳电子器件的分析测试技术。
•课程编号:00260021课程名称:微小器件与系统及微型化方法课程属性:新生研讨课任课教师:刘理天内容简介:本课程研讨在信息与机电领域内器件及系统(芯片、计算机、MEMS……)微型化的现状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变革。
信息与机电器件微小型化技术是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技术领域,本课程也将讨论在此交叉领域还未解决的一些理论与方法问题,还将对目前微小型化技术(微器件与系统的设计技术与制作技术)进行初步讨论。
•课程编号:00260011课程名称: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课程属性:新生研讨课任课教师:王志华内容简介:晶体管是集成电路的核心、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其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
本课程以晶体管发明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探讨科学研究的规律。
讨论内容包括,科学预见和选题、科研方法与政策等。
三、SRT计划2007年本系申请立项并通过审核SRT项目情况:•项目名称:无线传感器节点软硬件平台设计及跨层优化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尹首一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快闪存储器的控制器设计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伍冬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采用RFID技术的校园交通车多媒体导游系统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张春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红外探测芯片电路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方华军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CA D算法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春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张进宇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面向新型微纳器件的铁电薄膜制备技术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谢丹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MEMS器件设计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刘泽文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低功耗数字电路设计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陈虹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王晓红学分: 2 学分•项目名称:集成传感器工艺及电路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刘泽文学分: 3 学分•项目名称:集成式的带有能量回收电路的电源管理电路的研究申请学期:2007 年秋季学期项目负责人:贾晨学分: 4 学分2007 年SRT 项目结题情况:•项目编号:071T0347项目名称:数据流乱序执行A ES加密处理器安全性评估项目负责人:李翔宇学分: 2 学分结题时间:07秋•项目编号:071T0348项目名称:适用于新型微纳器件的高品质介电薄膜的MOCVD制备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谢丹学分: 3 学分结题时间:07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