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

一.回填的质量保证措施1.注意回填料标准。

除淤泥、粉砂、杂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植土、过湿土和大于20cm石块外,其他均可回填。

但结构的侧、顶板必须采用粘土回填,厚度不小于1.0m。

2.清空基坑内的杂物,并注意排水。

顶板防水保护层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强度要求后,开始回填基坑。

回填前,将基坑内排水、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

3.确定回填土的参数。

各类回填土使用前,分别取样测定,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度等参数。

回填土为粘性土和砂质土时,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如含水量偏大应翻松、晾干或加干土拌均;如含水量偏低,可洒水湿润,并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重型压实机械碾压。

回填料为碎石类土时,回填或碾压前宜洒水湿润。

不同类土回填,按土类分层填铺。

4.分层、水平夯实。

基坑回填分层、水平夯实;隧道结构两侧水平、对称同时回填;基坑回填标高不一致时,从低处逐层填压。

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挖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的台阶。

5.采用合适机械。

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结构以及防水保护层。

结构顶板50cm范围内以及管线周围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采用机械碾压时,要薄填、慢行、先轻后重、反复碾压,碾压时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

6.同步检测回填土密度。

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度。

机械碾压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50m(且不大于1000㎡)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25m(且不大于500㎡)取一组;取样点不少于6个。

7.注意特殊作业情况下的措施采取。

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工序紧凑,取、运、填、平、压各环节紧跟作业。

雨季施工,雨前要及时压完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成一定坡势。

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壤。

8.确认周围场地安全。

当地下水位满足要求以及回填土适合回填的时候,要确定周围是否又工地正在施工,不可在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基坑的回填。

9.注意。

基坑不宜冬季回填。

如必须施工时,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除按常规施工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减少20%~25%,并适当增加压实密实度。

b、冻土块填料含量不大于15%,粒径不大于150mm;均匀铺填、逐层压实。

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工程设计高程1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块。

c、基坑回填前,清除回填面上积雪和保温材料。

d、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取、运、填、平、压各工序连续作业。

e、基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必要时可撒盐水。

f、加强测试,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

要注意土的含水量和土的密实系数。

控制好。

要分层夯实后在回填。

二.旋挖桩的施工工艺过程及质量要求和检查1.旋挖桩的施工工艺:(一)放样定位工程开工前,根据轴线及桩位布置情况,在场地内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依据控制网测放各桩位中心点。

(二)旋挖机就位钻机就位必须稳固、周正、水平,定位,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误差不大于10mm。

(三)埋设护筒护筒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大200mm,长度应满足护筒底进入黏土层不少于0.5m 的要求,护筒顶端高出地面0.3m,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护筒埋设偏差不超过30mm,护筒四周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

(四)旋挖机成孔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我方采用现代工具旋挖机进行成孔:在护筒埋设并定位后,使用SR-250 型转挖机钻进,该钻机扭矩大,转速高,成孔效率高,适合在中风化层中钻进。

钻机在就位时应重新测量、定位,在成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

利用钻进过程中钻头对泥土的搅拌作用自然造浆,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泥浆的比重进行调节,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2~1.3 之间,泥浆在循环过程中在孔壁表面形成泥皮,它和泥浆的自重对孔壁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孔壁坍塌。

通过成孔施工,泥浆护壁效果比较好,完全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可通过掏渣筒掏渣以及给孔内加清水的方法来调节泥浆的比重,根据实际施工需要,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3 以上,这样有利于钻进和孔壁的稳定。

(五)清孔(如有扩大头才需清孔)在钻机钻至设计孔深后,将钻头降至孔底,慢转,重点是清出扩大头扩出的余泥。

(六)钢筋笼制作与安放1.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在现场分节制作,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隔点焊加固,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表2 规定。

制作好的钢筋笼,即进行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

表2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主筋间距±102箍筋间距±203钢筋笼直径±104钢筋笼长度±502.钢筋笼孔内安放钢筋笼长(超过16m)在孔口焊接,单面焊10d,焊缝高度≥0.3d,焊缝宽度≥0.7d。

两段笼子应保持顺直,同截面接头不得超过配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

钢筋焊接完好后,应缓慢下放入孔内,严禁砸笼。

(七)下导管1.导管的选择采用丝扣连接的导管,其内径φ250~φ280,底管长度为4m,中间每节长度一般为2.5m。

在导管使用前,必须对导管进行外观检查、对接检查。

(1)外观检查:检查导管有无变形、坑凹、弯曲,以及有无破损或裂缝等,并应检查其内壁是否平滑,对于新导管应检查其内壁是否光滑及有无焊渣,对于旧导管应检查其内壁是否有混凝土粘附固结。

(2)对接检查:导管接头丝扣应保持良好。

连接后应平直,同心度要好。

经以上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导管严禁使用。

导管长度应根据孔深进行配备,满足清孔及水下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即清孔时能下至孔底;水下浇筑时,导管底端距孔底0.5m 左右,混凝土应能顺利从导管内灌至孔底。

2.导管下放导管在孔口连接处应牢固,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卡挂钢筋笼和刮撞孔壁。

(八)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车搅拌运输;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cm;用搅拌车混凝土直接到孔口倒入料斗内。

2.水下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对不同直径、深度的桩孔分别计算出混凝土浇筑初灌量。

施工中要保证浇筑初灌量。

浇筑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并做记录,浇筑混凝土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筑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试块制作:在浇桩过程中,随机抽取1~2 盘混凝土做试块,每支桩应做一组试块,制作好的试块在12h 后拆模,放置静水中养护。

试块评定采用数理统计法评定。

(九)起拔护筒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浇筑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十)回填桩孔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将上部未灌混凝土部分利用场地内护筒、沟、池、槽开挖出来的泥土、矿渣等进行回填,回填满后,用混凝土重新将孔口封住,变成整块硬地坪场地。

成孔内容1.成孔前:需对钻具参数进行标定,包括钻头高度、直径、主杆长度、加杆长度、孔口及平台标高、孔底标高。

2.在钻进过程中应记录以下参数:泥浆比重、黏度、钻进速度、转速及进尺速度,各地层钻进异常情况描述。

3.终孔孔深及时记录,调节泥浆比重与时间记录,测量孔深记录,提钻时间记录。

2.旋挖桩的质量要求和检查0.1 施工前应检查以下内容:1.施工准备是否符合本规程要求(已包括材料准备);2.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的实施情况;3.试成孔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施工组织设计);4.桩位检验。

0.2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1.成孔后要经参建各方会同验槽,判明持力层土(岩)性情况,对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验;2.应对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质量检测、检查记录;放置钢筋笼后要二次清孔并检查沉渣情况;3.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0.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1.除本规程另有规定外,工程桩的桩体质量和承载力等检测方法和数量应按照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或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2.对覆土深度超过护筒的旋挖桩基桩身质量检验,应全数用采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

当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重新用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一)因声测管埋设的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导致无法判定桩身质量时;(二)因声测管变形、破裂、内壁有焊疤导致堵管,无法对所有剖面和全桩长进行检测时;(三)检测报告显示,测试桩长与实际桩长不符合时;(四)检测报告显示,测试剖面未全数检测时;(五)在未达到砼强度及检测龄期要求开展的检测;(六)当由现场委托检测的桩,成桩质量二类桩占委托总检测桩数20%,及其以上时应采用钻芯法对二类桩成桩质量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数量不少于5%;(七)检测报告仅提供检测结论,未按本通知第四条规定表述相应检测信息及检测图形结果,导致无法证明其检测有效性,检测报告均应判定为无效检测报告,不能作为质量验收依据。

0.4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验收批、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中混凝土灌注桩的有关规定。

0.5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近时,旋挖成孔灌注桩的验收应待基桩施工完毕后进行;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待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

0.6基桩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2 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单;3 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4 原材料的质量合格和质量鉴定书;5 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6 成桩质量检查报告;7 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8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9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

参考资料的链接:/view/8300a0355a8102d276a22f69.html /view/1803569.htm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施工》教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