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巩义基本情况介绍

巩义基本情况介绍

巩义基本情况介绍
巩义总的概貌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作定性的描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地灵人杰、经济繁荣、社会昌明。

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濒黄河,东瞻河南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国土面积1041 平方公里,北纬34”31' 一34”52' ,东经112”49' -113”17',属典型的豫西浅山丘陵区。

秦时置县,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得名巩县。

建国后,巩义隶属郑州专署,1955 年 1 月改属开封专署,1983 年8 月复属郑州市,1991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仍隶属郑州市,现辖16个镇、5个街道,292个行政村,人口79万,耕地50多万亩人口79 万人,有汉、回、维吾尔、彝、苗、白等民族。

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5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9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目前的排名是45位。

是河南省赋予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扩权县市、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科技进步示范区。

上世纪20年代,吴佩孚就在巩义办兵工厂——孝义兵工厂,蒋介石时期是全国三大兵工厂之一,这里面还诞生了“中正牌”手枪。

到了上世纪40年代,巩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在巩义出现了50多家小烟草厂,大部分是巩义人自己投资兴建的。

这50多家小烟草厂后来合并成一家,搬到新郑,成为现在新郑卷烟集团的前身。

1975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说,巩义市回郭镇“孕育诞生的社队企业是中国农村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邓小平在昔阳会议上号召全国学回郭镇。

同时,巩义回郭镇被称为中原的“小上海”,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

黄河和伊洛河的汇流处就在巩义,这里曾经演绎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象神龟负图、龙马献书,河图洛书就诞生在这里,伏羲八卦也诞生在这里,帝王祭天、修坛沉璧、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很多历史典故、故事也在这里演绎。

北宋皇陵,是巩义又一大文物特点。

整个北宋时期,从赵匡胤和他的父亲以及后代,全部葬在巩义,称为七帝八陵,还有名臣良将如包拯、寇准、杨六郎等也都葬在巩义。

从风水学上讲,巩义是风水好,所以赵匡胤,北宋整个的皇亲国戚以及名臣良将都葬在巩义,形成了一个宋陵群。

康百万庄园,是一种商业文化的代表、庄园文化的代表。

康百万庄园和四川的刘文彩庄园、山东的牟二黑庄园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和沈万三、阮子兰又被并称为三大活财
神。

以康应魁为代表的康百万家族,起于明末,衰于民国,历经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兴盛了12代400多年。

相传当年是“马跑千里不食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当时康家有18万亩良田,再加上漕运、商业等,生意已经做到了日本东京。

还有和少林寺、白马寺齐名的青龙山慈云寺。

少林寺叫武寺,慈云寺叫文寺;洛阳的白马寺叫下寺,慈云寺叫上寺。

唐僧取经回来以后是先到慈云寺,再到白马寺;吴承恩撰写《西游记》,就是在慈云寺创作的。

还有北魏石窟,它里面有石雕帝后礼佛图、飞天等,人民大会堂天花板上的那个设计,就是受到石窟寺飞天的启发以后设计出来的。

早在30 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多处。

夏代曾建都斟郡(今稍柴、罗庄一带)。

西周、春秋时,巩为巩伯国。

战国,称东周。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 )置巩县。

巩县以“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历代因之。

又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史有“东都锁钥”之称。

巩义为历史古邑,是古代名人活动和墓葬的宝地。

据先秦典籍载,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等都曾在这里活动,创造了为后人称道的尧天舜日式的稳定与繁荣。

境内的古斟郡(今销柴、罗庄一带)曾是夏王朝建都的地方。

汤(前16 世纪期间),大旱七年,汤以六事自责,身祷于桑林之野(今鲁庄一带);周武王讨伐殷纣王(前11 世纪期间),至鲸水(巩义西北部,滨黄河),见殷大臣胶见;西周穆王(前947 一前928 )初,东游黄泽(今和义沟村),宿于曲洛;春秋时代,周敬王十月二十一日到郊(罗庄附近);秦朝二十八年(前219 ),始皇帝出巡,经巩东去;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00 )九月,孝文帝元宏在小平津(今康店裴峪)阅兵;隋大业元年(605 )八月,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从话渠口坐小朱舰途经洛口(今河洛镇洛口村),换乘大龙舟入黄河南下;唐太宗贞观19 年(公元645 年),太宗驾临巩县石窟寺朝佛;唐朝睿宗太极元年,诗圣杜甫诞生于南瑶湾(今站街镇南瑶湾村);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 )二月,太宗赵员到巩义,住洛口,赐西山名“太平岗”;真宗景德 4 年(公元1007 年),真宗赵恒驾临巩义,祭把永安请陵;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 ),慈接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京,途驻驾巩县城(今站街镇老城村);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四月,宋太祖赵匡于永昌陵(今西村镇常封);至造三年(977 )三月,太宗赵灵葬于永熙陵(今西村镇涵论村东);乾兴元年(1022 )十月,葬其宗赵恒于永定陵(今芝田镇蔡庄岭);仁宗天圣元年(1O2 ),寇准归葬于孝义保(今芝田镇寇家湾);嘉佑八年(106 )十月,葬仁宗赵侦于永昭陵(今巩义市区),
等等。

尤其是古代文人学士、墨客骚人、高僧名道来巩著书讲学、撰书碑刻、隐居传教者故不胜举。

如汉代曹植,晋代潘岳,唐代储光合、岑参、韦应物、刘禹锡,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清代张汉等均游历于此,并赋诗赞巩。

在中国历史上,巩义曾出现过不少名人。

春秋时期哲学家程本,著有《子华子》传世;汉代尹勋,时称“八顾”之一,被誉为“天下英藩尹伯元”;晋代植物学家嵇含,他是世界第一位植物学家,所著《南方草木状》为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唐代诗圣杜甫,著有文集传世;金代有文状元卢亚;清代有武状元牛凤山。

政界、军界的刘振华、刘茂恩、吴桂贤(当年的副总理)、王国权、张浩若到现在我们河南省政协主席范钦臣,从我们的豫剧大师,最近国务院才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常香玉到书画家谢瑞阶、陈天然,音乐家吴歌等,都是巩义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