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之 实例分析
场地中每一主要土层 不少于6个原状土样, 原位测试不少于6组。
主要受力层范围内, 厚度大于0.5m的夹层应 取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土层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和原位测试数量。
◈勘探工作布置
➢随阶段深入,勘察范围大变小;点距稀变密;工作 方法简到繁;土样数量少到多;研究程度浅至深
阶段
可研
初勘
详勘
重点
选场
建筑配置
也不同,需合理配置,确定合适的基础类型。
5、地下水侵蚀性 测定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对混凝
土的各种侵蚀性。
6、地基施工条件—考虑深基边坡支护、降水。
➢、建筑物配置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是决定因素
选择较优的持力层 考虑: 合适的基础类型
合理的基础埋深
强度高、变形小; 持力层选择-- 层厚大、均匀、延展性好;
4、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
n
满足→
S
' n
0.025
S
' i
i 1
受压层底面深度zn即沉降计算深度。其下有软弱 下卧层,还需继续向下验算。
确定Δ z 值
b (m)
b≤2
Δz (m)
0.3
2<b≤4 0.6
4<b≤8 0.8
8<b 1.0
五、房屋建筑工程勘察要点
特点- 结合建筑物、关注持力层
→配合设计分阶段,满足建筑要求,考虑施工条件。
a
b
d
c
e
f
a,柱下单独基础
b,墙下单独基础 c ,砖砌条形基础
g
h
j
i
常用基础结构形式
d,混凝土条形基础 e,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f,柱下条形基础
g, h 联合基础
i, 板式基础 j ,壳体基础
基础埋深确定图示
相邻基荷槽载开对挖地引基起附邻加建应墙力体的开影裂响
基础埋深与相邻建筑距离
场地条件与基础埋深关系
➢ 3、地基稳定性(核心)
➢ 4、建筑物配置 ➢ 5、地下水侵蚀性 ➢ 6、地基施工条件
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区域稳定性—主要 涉及地震与活断层
2、场地稳定性 —斜坡稳定性(滑坡、 岩溶、泥石流等)。
3、地基稳定性 —地基强度与变形 同时满足要求。
4、建筑物配置 建筑物的结构、规模、用途不同,对地基要求
核心- 地基稳定性 强度:承载力-持力层选择-基础类型与埋深确定 变形:沉降量--变形控制--下卧层验算
扩展-
深基:基坑稳定--施工条件--方案设计(支护、降水) 桩基:桩型--桩承载力--沉降分析-施工条件
1、勘察的主要内容:
三个查明--场地、岩土、地下水 多个提供--设计、施工的各项参数 →确定承载力→检验变形
初设方案:桩基,置于中等风化岩层; 最终方案:箱基,置于卵石层,埋深提高1m,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技术关键:顶部强风化粘土岩的力学强度是否满足要求?采 用水下深层(10.30m)载荷试验,确定容许承载力值 (f0=550kPa),实际采用fk=180kPa 经济效益:桩→箱,工程造价节约107万,工期缩短半年。
变 形
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
控
沉降量、倾斜
制 要求:允许变形,不得超限
❖变形特征值中,沉降量是基本值。
3、沉降量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沉降量(规范法)
一般建筑沉降计算:
S
sS
s
n i 1
p0 E si
zi i zi1 i1
S’为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沉降量;Ψs:经验系数;
基础埋深—基础底面至地表的距离。
❖ 地基及相关问题
地基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底面接触的岩土层。 地基下卧层—持力层以下各岩土层。
地基强度-地基在建筑荷重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地基变形-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土体压缩产生 变形。变形量过大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1、区域稳定性 ➢ 2、场地稳定性
2)初勘阶段:
工作重点-准备工作--
确定建筑物平面布置、 主要建筑地基类型、 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方案。
取得前期勘察报告、场地地形图、工程性质 和规模等资料→
2)初勘阶段:
任务、 要求--
➢a. 初步查明地层、构造、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 埋藏条件、最大冻深;
➢b.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 现象的类型、规模、成 因、分布、对场地稳定 性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①地基土性质—
②水文地质条件
结构特征、
种类、
③基坑开挖情况—
稠状态, 深度、方法、速度、坑边荷载情况。
实例:京西宾馆东楼基础方案调整
建筑物特征:主楼29层(105.60m),地下 3层,埋深10.0m;群楼2~4层(11.7m),地 下1层,8度设防。
地层条件:填土、粉细砂、卵石层、第三 纪泥砾岩;地下水位:9.20m
n为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p0为对应于荷载标准值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kPa);Esi 为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zi, zi-1 为基础底面至 第i层土和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αi、αi-1为基础底面计算 点至第i层土和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的附加应力系数。
孔深应控制地基主要受 力层,当b≦5m,条基: 孔深不小于基宽3倍,柱 基:不小于基宽1.5倍, 且不应小于5m;
深度,一般性孔应达到 当有大面积堆载或软
基底以下0.5~1.0倍基宽, 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
并深入稳定地层;
深控制性孔深度;
3、详勘阶段:
方法及工作量-➢c.取样、测试
取样、原位测试数据 地层结构、地基均匀 性及设计要求,甲级 建筑每栋不少于3个。
ηb、ηd:承载力修正系数 b<3m,取3m,>6m,取6m; 计算所得fa<1.1fak;取fa=1.1fak。
四、地基沉降计算 1、地基变形 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土体压缩产生变形。 变形量过大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变形特征值:
沉降量 沉降差 倾斜 局部倾斜
沉降量-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值S;
变
再:提出建议(基础、施工、治灾) 场地(烈度≧6度)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设计方案要求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阶段划分及各阶段任务要求: 一般分可研、初勘、详勘三阶段; 简单合并,重要则加施工阶段。
1)可研阶段:
重点-评价场地稳定性、适宜性、方案比选。 特点-范围大、角度宏观、程度浅。
方法-收集资料、踏勘、测绘、必要的勘探等。 对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各方面要素。
地下水位以上、最大冻深以下 。
•a-建筑物特性
基
a-1,建筑物类型、结构特征、用途;
础 埋
a-2,荷载性质、大小;
深
a-3,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确 定
•b-工程地质条件
--
b-1,地基中岩土体结构及工程地质性质;
b-2,水文地质条件;
b-3,季节性冻土深度。
地下水侵蚀性-- 水中(HCO3 -、 SO42-、CL - 、侵蚀性CO2 等)含量过高时对建筑材料有侵蚀性。
准备--取得建筑总平面图,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 尺寸、预计埋深,对基础设计的特殊要求
3)详勘阶段:
任务与要求
a.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 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 危害并提出整治方案;
b.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层 岩土的类型、分布、工程性 质,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 均匀性和承载力值;
c.提供地基变形 计算参数,预测建 筑物变形特征;
沉降差-相邻单独基础沉降量之差
形
△S=S1-S2;
特
征 倾斜-单独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沉降差与其
值
:
距离之比 θ=tg-1(S1-S2)/b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之 内基础两点沉降差与距离之比
θ′=tg-1(S1-S2)/l。
框架结构-
不
沉降量、沉降差
同
建
砌体承重结构-
筑 物
沉降量、局部倾斜
地基强度
程度 方法
了解
初步查明
查明-确定
测绘、物探 钻、物、室内 钻、坑、原、室内
布置依据 复杂程度、建筑特性
建筑物等级
勘察工作程序
➢ 设计标书、投标、竞标 ➢ 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完成勘察工程设计(勘察纲要) 确定勘察工作量、做勘探孔平面布置图、钻探设计书、室内
实验(现场测试)任务书 ➢ 开展外业工作: 钻探(取土样)、水文地质试验、取水样、静探、动探、声
第七章 岩土工程勘察 第五节 实例—房屋建筑工程勘察
房屋建筑工程勘察
主要内容
承载力确定 变形验算 基础论证 深基问题 勘察要点
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划分标准
分类
高度(m)
层数
低层建筑
3~6
1~2
多层建筑
9~12
3~7
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
24~60 > 60
8~20 >20
对建筑结构起控制 作用的荷载
查明场地条件
◈强震场地效应液化、震陷、斜 坡坍滑、采塌;
◈大断裂的位置、规模、 活动性、力学性质、与 场地和地基的关系等;
◈ 不稳定斜坡 ◈ 岩溶作用 ◈ 人类活动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建筑物有危害或威胁;
对建筑抗震危险的;
❖选场时需避开的地段
地基性质差;
洪水或地下水有威胁; 地下有未开采的矿藏或采空区。
3、地基承载力深度、宽度修正:
由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还需按实际的深度、宽度进 行修正后,方可作为地基承载力值。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深大于0.5m时,按下 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