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八单元第1节[课下作业]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答案 C
2.(2013·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答案 B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管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答案 D
4.如图是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答案 C
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细胞中CO2的排出路径是③→②→①
答案 C
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
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答案 A
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答案 B
8.(2012·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 D
9.(2013·济南一模)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 D
10.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 B
11.(2012·上海)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 D
1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方式。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做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D.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13.(13分)(2012·益阳模拟)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1)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降低碳酸氢钠(4)如图
14.(13分)如果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5)5
15.(14分)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

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对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现象与结论一起总结出来。

答案(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