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城市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

广州城市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

广州城市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本文分析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的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园林绿化等问题,提出了做好城市生态规划、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扩大城市园林绿化、以森林包围城市、运用政策法令调控城市生态环境等解决措施,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 ,解决措施, 广州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引言: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简称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是我国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第三位。

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113亿元,增长11.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8834元,增长10%。

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656亿元,增长7.2%。

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广州的发展目标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广州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

广州作为经济重市,经过长期的工业发展,环境受到很大的污染,在城市布局、经济模式、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压力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广州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广州城市生态环境问题1. 空气环境污染对于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与汽车尾气以及工厂的排放。

大气污染物种的CO、NOx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并且环境浓度与排放源强大小成正比关系。

2010年机动车增加至173.34万辆,平均22.2km/h 车速情况下,计算出排放CO、NOx总量分别为:45.0t/h和289t/h。

并且不考虑固定源对市区大气的影响,估计2010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CO、NOx如下图:广州虽然加大了对工厂气体排放的力度,但是仍有许多工厂还是会偷排,无视人们生命安全。

尾气能引发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等问题,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近100年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

冰川融化、水位上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2.水环境污染首先:广州市三大水源污染加剧。

广州水域污染情况没有根本好转,珠江河段的水污染还应严加注意。

其中由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流徙河水质下降;受东莞排放污染影响,东江广州河段两岸污染隐患加重;佛山污水经过广州西航道支流花地河流入珠江,使该地区的水长期发黑发臭,也使得该航道污染日益严重。

其次,生活污水处理未达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进度和处理率还远远达不到环保城市的要求。

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珠江,对珠江广州河段造成严重有机污染。

再次,农药污染饮用水源。

农业面源污染对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如农用化肥量的逐年增加,其流失到水体的氮属以万吨计;农药滥用,使农药在水体中长期积累,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溪流河两岸的禽畜养殖业尚未杜绝。

3.噪音污染噪声污染跟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音不但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严重的更会对人们精神造成损伤,导致失眠、血压升高、精神萎靡等问题。

身边环境的噪音主要来自交通而且以公交车、大货车为甚,人在晚间睡眠时受到噪音干扰较为严重,当身边的噪音严重影响生活、休息时,多数人又感到无可奈何,而不是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很多人对现在身处环境噪音不太满意,有人认为在发动机上安装消音器会更好。

4.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的种类繁多,概括起来有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医疗废物等。

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

广州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增加 ,据统计6 0年代日产仅为400多t,80年代1172多t,90年代增2772多t,到1993年日产量已达到4200t,且每年以 1 0 % 左右的速度递增 ,全市人均产量为 06 6kg 人 /日由于垃圾收集点和装运点的管理不善 ,既不分时间 ,又不分物类收集 ,故往往引起恶臭、扬灰、污水和噪声等给市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由于垃圾量日增 ,填埋场容量吃紧 ,建设和填埋未严格按卫生要求进行,对填埋场附近的空气、溪流、鱼塘和农田造成污染。

工业固体废物 ,主要包括煤石渣、冶金炉渣、燃料渣、化工废渣、选矿的尾矿渣等。

广州市城区由于工厂数目多,故工业废物污染也相当严重 ,特别是天河区、黄埔区和海珠区的危险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据报道,1993年广州市的工业废物产量为 3 4 6 万 t 其中粉煤灰占有很大比例,虽然可以再利用 ,但目前的综合利用率只有43%。

医疗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外科疾病患处换卜的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和废安瓶等。

广州市医疗固体废物污染的后果严重 ,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 (含部队)有 2 3 23 问 ,区级以上的有 13 9 间。

日产医疗废物有5 9.6 9 t,且每年增长率为 5 % 左右。

本来这些医疗废物应进行消毒处理才能排放或焚烧处理 ,但现在仅有 2 2 间医院备有专用小型焚烧炉 ,处理能力只有 10 0 ~ 2 0 0kg/h 。

对于未被焚烧的医疗废物 ,虽注意利用“来苏儿”对细菌病毒污染物进行消毒后投入生活垃圾中,但多数个体承包清理者则往往没有采取任何消毒灭菌措施就直接作生活垃圾运走 ,甚至有些医疗废物又被拾荒者当作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拾起,造成病菌传播污染 ,直接危害人群健康,这是值得注意。

5.生物群单调、生态功能脆弱生物资源是自然界中所有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自我更新并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命物质,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相应的生存环境。

由于一些地方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的心态,导致对大自然的无休止索取和掠夺式开发,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广州市区的植被被群落全是人工化类型,群落结构简单,种类较少。

全市林地26.35公顷,森林覆盖率40.8,林份结构不尽合理,针叶林比重仍较大,生态功能脆弱。

全市植物种类1651中,主要科目仅20多个,有事数字树种只有马尾松一种。

动物资源更少,白云山基本没有兽类足迹,野生鸟类约10种,广州河段的前航道市区极度鱼虾绝迹,珍贵野生动物14种,野生植物13种。

6.农业资源锐减、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广州市城市建设需要占用了大量耕地,然而可供开垦的土地后备资源却极为短缺。

据调查,全市土地资源相对较为充裕的白云、番禺、花都和从化市,均没有面积大于600亩集中连片的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以及面积大于300亩、可集中连片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

广州市属土地资源希缺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虽然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手段保护耕地,但由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基本建设主要还是占用农用地。

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实惠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微量元素缺乏;氮污染明显。

60、70年代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通过食物链给人体造成的影响,至今在近郊人群中仍能检出。

并且存在许多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让耕地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二.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广州市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的城市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和环境等综合实力。

广州作为南方名城,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既是现实的选择,又是长远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

因此 ,今后必须重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防治对策。

(一)做好城市生态规划由于广州市的城市布局不合理 ,是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 ,做好城市生态规划是整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城市生态规划是一项自然生态保护和人工生态建设的系统工程。

它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导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协调安排人口、能源、资源和建设布局 ,以避免一些国际大都市发展过程中所走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弯路 ,所以我们应采取“先规划 ,后建设”的模式。

但广州市城市生态规划不应受到现有市区行政边界的限制 ,而应考虑自然影响范围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范围,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和广州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根据资源状况和环境承受能力提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目标 ,确定土地开发规模、人口密度、产业布局和园林绿化等 ,把广州市区和花都、从化、增城、番禺 4个县级市作为一个整体 ,规划 3个生态功能区的布局。

即 :以市区流溪河以南 ,后航道以北规划为人工生态为主的生态功能区 ;以新华、街口、荔城和市桥刁镇围的城镇群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区域,规划为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功能区 ;以花都市北部、从化市温泉镇及以北区域、增城市北部的森林、农业区 ,以及番禺市沿珠江至内伶仃洋自然风景保护区 ,规划为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功能区。

这样 ,通过城市生态规划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 ,又不会超过生态环境容许极限的要求。

(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 ,限制人类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

其核心问题是遵循城市生态规律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1.空气污染治理措施1.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本地区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

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1.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广州市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

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1.3区域集中供热积极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