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动物疫病防制知识
1、如何做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
答:预防动物重大疫病必须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控,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注意猪舍的保暖和通风。

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二是科学免疫。

严格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做好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和新城疫等疫苗的免疫。

三是药物预防。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和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四是严格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五是规范补栏。

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两周以上,体况正常再混群饲养。

六是报告疫情。

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

七是“四不准一处理”。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病(死)猪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答: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

一是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

二是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

三是做好环境、鸡舍、用具的消毒。

四是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

五是一切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必须严格消毒。

六是定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

3、如何预防口蹄疫?
答:一是对易感动物(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每年接种两次疫苗。

二是不从疫区购入动物及其产品。

三是当疫情发生时,必须立即上报,确切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管,禁止人、动物和动物产品流动并在兽医指导下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高致病性蓝耳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可防难治,重在科学免疫。

每年春、秋防要集中进行一次免疫和抗体监测,平时注意补针。

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一次。

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

在免疫过程中兽医要注意,一是将疫苗置于冷藏箱中并加冰保存;二是规范免疫操作;三是做好各项消毒工作。

5、如何防制猪瘟?
答:坚持骟猪打双针(对仔猪和母猪免疫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做好春秋两季普免,日常补免。

其他办法参考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制措施。

6、疫苗免疫副反应如何处理?
答:若轻微反应,注射部位肿胀,出现经、肿、热、痛症状,一过性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日,这属正常情况,一般不必做任何处理,1-2日后自行恢复。

也可使用电解多维拌水饲喂即可。

有时因个体差异,个别家畜接种后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表现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肌肉震颤、口吐白沫、站立不稳等症状,应及时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7、病死猪只如何处理?
答:为防止病死猪只的疫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按照国家《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是选择远离居民、建筑、易燃物品,上不能有电话线和电线,下不能有天然气和自来水管道,周围有足够防火带,位于主导风下风口,避开公众视野的地方。

二是挖一条高0.7米的坑,将取出的土堆在坑沿两侧。

坑内用木材架满,坑沿架数条粗湿木棍,将尸体放在架上在尸体周围及上面放些木材,然后在木材上倒上柴油(也可使用修车厂废弃机油)。

三是用柴油(注意燃油不能用汽油)浇透木材和尸体,在保证人员安全情况下点燃,焚烧后掩埋并撒布石灰或消毒剂。

8、如何做好卫生消毒?
答:消毒就是利用消毒药剂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加强饲料、饮水、地面、饲槽、饲养工具、进出车辆等的消毒,在预防传染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消毒药剂应选择无毒或低毒且高效的,并且选择二种以上不同类消毒药轮换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在污水沟、水塘可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