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13
病理
4.催乳激素:
由于雌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激素抑制
因子(PIF)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下丘脑分泌PIF增 加,致使催乳激素浓度降低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绝经后妇女垂体GnRH试验,LH增高明显,
说明下丘脑-垂体之间保持联系,功能良好
6. 抑制素

自然绝经:
绝经的年龄 影响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卵泡的储备数量、消耗量、营 养、地区、环境、海拔高度、吸烟 不相关因素:教育程度、体形、初潮年龄、 妊娠次数、服用避孕药等。

人工绝经:
指人为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毁坏双侧卵巢
后造成的绝经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11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2
5.骨质疏松:



主因骨小梁减少,引起骨骼压缩,出现骨痛(腰背和四肢 关节疼痛),甚者致桡骨远端、股骨颈、脊椎骨折 雌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降钙素,从而抑制骨质吸收,对 骨骼起保护作用 雌激素缺乏时骨转换加强,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使骨丢失 雌激素下降 降钙素分泌不足 骨吸收增加 易 发 生 骨 折
或月经延后量少,渐致闭经
也有月经突然停闭,但较少见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0
(二)雌激素下降有关的症状 1.血管舒缩症状 典型症状:面红潮热,烘热汗出 表现为:面部和颈胸部皮肤阵阵潮热 可伴有心悸、眩晕、疲乏等症 2.精神神经症状---精神过敏、情绪不稳定: 表现为:多疑敏感,抑郁忧虑,或烦躁易怒, 不能自控,甚者喜怒无常 可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6
2013/7/14
辩证要点

主要辨肾的阴阳虚衰以及心、肝、 脾的失调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7
鉴别诊断
原发高血压 心绞痛 围绝经期精神病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 尿道及膀胱炎 增生性关节炎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8
西医治疗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32
2013/7/14
激素替代疗法禁忌症



2013/7/14
血栓性疾病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慢性肝、肾功能不全 胆汁瘀积性疾病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 严重静脉曲张 嗜烟 不能坚持长期随诊者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33
激素替代疗法适应症


更年期精神、神经症状 因雌激素缺乏所致的萎缩性阴道炎 复发和顽固性尿道-膀胱炎 骨质疏松等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9
病因

随年龄的增加,卵泡不可逆减少是绝经 发生的原因
孕20-24周胎儿的卵子数量达600万个,新
生儿卵子数约40-50万个,生育年龄妇女大 约仅400个卵泡发生排卵,绝大多数卵泡相 继闭锁。

精神、神经、社会环境、心理创伤、家 庭矛盾等
10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12
病理
2、性激素变化 雌激素降低 孕酮 雄激素 3.促性腺激素:绝经前FSH增高,LH正常。
绝经后FSH和LH均增高,绝经后2~3年可达最高水
平,两者分别可增高10~15倍和3~5倍,FSH/LH>1。 经过5~10年后可逐渐下降,绝经20~30年后可低于 生育年龄水平。
肢肿、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7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记载,但有关本病的 临床表现及治疗论述较多,依其临床表 现的侧重不同,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 “心悸”、“失眠”、“眩晕”、“头 痛”、“脏躁”、“郁证”、“百合 病”、“年老血崩”等范畴进行辨证施 治。 1964年修订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时才 将绝经前后相关症状在《中医妇科学》 中正式命名为“经断前后诸症”。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4
2013/7/14
概念 (2)

围绝经期 perimenopausal period 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 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
更年期 climacteric

原义为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 的过渡阶段,包括绝经前、绝经和绝经 后。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5
心理治疗
雌激加强卫生宣教,解除精神负担
激素替代疗法
非激素类药物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9
激素替代疗法的利与弊



HRT的利 ①对绝经过渡期的月经失调有调节作用。 ②缓解绝经症状,尤其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 定症状。 ③缓解或消除泌尿生殖道症状。 ④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⑤改善血脂代谢。 ⑥延迟和降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5
诊断依据


1. 年龄与病史:45~55岁之间的妇女;或早 发绝经;或卵巢早衰;或双侧卵巢遭毁坏 2. 月经紊乱或已绝经 3. 典型症状:有烘热汗出,面红潮热;或伴有 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 血压波动,腰腿酸痛等。 4. 生殖激素测定: 雌激素低落:E2<5pg/ml 促性腺激素升高:FSH>40U/ml 此2项为卵巢衰竭的实验室依据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
绝经后期(postmenopause):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3
概念 (1)
绝经 menopause 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意味着卵巢功 能的真正衰竭至月经终止。月经完全停止 一年以上称之绝经。 绝经过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 从月经周期出现明显改变至绝经前的一段时 期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36
HRT常用方案
主张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周期联合治疗:模拟自然月经周期,以28日为一个治疗周期, E连续使用,第15-28天加用P,适用于绝经3-5年的妇女 序贯联合治疗:以28日为一个治疗周期,1-21天连续使用E, 第11-21天加用P,孕激素用药结束后发生撤血,适用于围绝经 期及卵巢早衰的妇女 连续联合治疗:雌激素和孕激素均每日给予 适用于绝经多年妇女 无对抗单一雌激素治疗:已行子宫切除手术者 加用雄激素治疗:HRT中加用少量雄激素,可以起到改善情 绪和性欲的作用
④胆石症

2013/7/14
激素替代疗法(HRT)用药原则



①应用能缓解症状的最低剂量,并要求个体 化治疗。 ②绝经过渡期以补充P为主,也可行周期疗法; 在绝经后以补充E为主,定期加用P ③凡保留有子宫的绝经后妇女,均应每3~6 个月加用孕激素10~12d。 ④周期疗法即治疗3周,停药1周。 ⑤伴有轻度症状的危险病例,最好用E3 或经 皮吸收的E。 ⑥定期监测用药后效应,每半年重新确定治 疗方案及剂量。
与绝经相关的名词定义
青春期 卵巢功能开始下降 绝经 一年 生命终止
过渡期
围绝经期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更年期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6
围绝经期综合征: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或
人工绝经后,出现一系列因雌激素减少
所致的症状,包括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表现: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
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
个体化用药方案,考虑因素:是否有子宫; 年龄;卵巢功能衰退情况;风险因素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35


2013/7/14
常用药物种类和制剂

雌激素
口服制剂:倍美力、补佳乐、尼尔雌醇 经皮肤给药 皮下埋制剂 阴道给药:倍美力软膏 孕激素:安宫黄体酮 雌孕雄激素复方药物:利维爱1.25-2.5mg/d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3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24
体征: 第二性征及内外生殖器官逐渐萎缩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FSH、LH、E2测定: FSH>10U/ml—储备下降 FSH>40U/ml---功能衰竭 B超检查 其他如:分段诊刮、影像学检查等
病理
1.卵巢的变化:
围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是卵泡耗竭、卵巢功能
减退,卵巢逐渐停止排卵 22~25岁是卵巢的“黄金时代”,两侧卵巢 共重10g,45岁为6.5g,55岁为5g,恰是年 轻时卵巢重量的1/2 从组织学看,至围绝经期,卵巢皮质菲薄, 髓质肥厚,黄体闭锁,卵泡减少,血管硬化。
2013/7/14
2013/7/14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37
HRT副作用及危险性
子宫出血
性激素副作用:雌(乳房胀痛、白带多、头痛、水肿
2013/
绝经期相关的症状和疾病
近 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
月经改变
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疾病 骨质疏松症 心血管疾病 老年性痴呆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19
中 期
远 期
2013/7/14
临床表现
病史 症状 (一)月经紊乱

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量多伴经期延长 或持续阴道出血不止
阴不涵阳 阴虚血燥
肾阳虚 命门火衰 外腑失温 腰酸骨楚、畏寒肢冷
火不温土
2013/7/14
水湿泛溢
溲清便溏、面浮肢肿
17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过渡期、绝经期相关的症状和疾病
血管舒缩症状 睡眠障碍 月经紊乱 心境变化
阴道萎缩 性欲减退 皮肤皱缩 骨质疏松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60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