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复习《我们的人身权利》
2014复习《我们的人身权利》
一、判断以下行为侵犯他人的什么权利 1、为了寻找班内丢失的物品,班长在教室里挨个搜查同学的身体 ( ) 2、甲给乙取了个很难听的外号,致使乙抬不起头,甚至不敢来学校上课 ( )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中的公民的身体 3、照相馆的工作人员看到小雅的艺术照片很漂亮,擅自拿去做广告 不受非法搜查 ( ) 4、甲同学以乙同学的名义给班主任写信,信中全是一些辱骂班主任的语句 ( ) 侵犯乙的姓名权 5、小里隐匿并私自拆开王远的信( )
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宪法》《刑法》《未成 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婚姻法》
5.我国法律如何捍卫公民的生命健康权P27
·人教版
考点二: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健康权?P29 2.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P28-29
考点三:
1.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P30-31 2.侵害生命权健康权的行为?P30 3.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P31
2.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目的,经常在 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这种行为属于侵犯我国公民隐私权 B.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 标志 C.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保护隐私权的愿望更加迫切 D.提倡尊重、保护个人隐私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
单项选择
1、个人隐私指的是 ( ) ①个人生理②个人心理秘密③个人阴谋 ④个人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行为中属于尊重他人隐私的是 ( ) ①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 ② 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③出于好奇心去窥视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④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是( A.个人隐私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 D.人身自由权
3、为解决校园暴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 • • • 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解决校园暴力有法可依; 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宣传暴力的危害; ③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 ④青少年要提高自身修养,防止社会暴力行为的影响
考点四:
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权的地位含义内容?P34-35 2.人格权与人格尊严权的关系与区别?P25.35 3.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p35 4.什么是名誉以及名誉的意义,侵害名誉的危害? (名誉集中体现了什么?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 什么?)p35-36 5.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 6.如何利用和维护名誉权?P38 7.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后果?P38-39
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生命权
身体健康权利 健康权
精神健康权利
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考点一:
1.人身权利的地位及组成部分?P24 2.什么是人身自由权?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 自由权?P25 3.什么是生命健康权?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 健康权?(地位)P26 4.为什么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 保护?措施、保护的法律名称?P26-27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 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 重要的权利。 •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我 们 的 人 身 权 利
人格权
物质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
精神性人格权:人身自由权、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
人格尊严权。
身份权: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等
人 身 权 利
人 身 自 由 权 生 命 健 康 权
考点七: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 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 尊重别人的隐私。
1.保护隐私的必要性?(为什么要保护 个人隐私)P46-48 2.隐私的含义及内容?P46 3.隐私权的含义、内容、保护意义? P48-50
·人教版
考点八:
1.如何尊重他人隐私?P51-52 2.怎样看待侵犯隐私权的行为?P53 3.侵犯隐私权的表现、危害?P53、48 3.隐私权受侵犯时的做法?P54 4.怎样正确维护自己的隐私?P54-55
1.下列属于人格尊严权的有( ABDF )
A肖像权 D姓名权 B名誉权 E人身自由权 C荣誉权 F隐私权
人格尊严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核心内容是名誉权, 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2.某企业子弟小学的一名教师,为惩罚一名 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就在该学生的脸上刺下 “贼”字.这一行为侵犯了该学生的( A )
·人教版
1.下列不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 权利行为的有( ) A.工人下班时,在厂门口进行搜 身检查 B.商场对偷盗嫌疑人进行搜身 C.司法机关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 D.张三因纠纷拘禁李四
2. 陈斌在自家的阳台上放了一盆月季花, 一天中午,一阵大风把这盆花吹掉了下去, 刚好砸在从楼下路过的王某头上,王某受 了重伤,这时候陈斌并不在家,对此事议 论正确的是( )C A、陈斌不在家里,不用对此事负责 B、如果陈斌在家里,就必须对此事负责 C、陈斌有义务放好自己的花盆,要对王某 负赔偿责任 D、王某走路不小心,后果自负
·人教版
考点五:
1.肖像权?P40-41 2.公民依法享有肖像权的内容?P41 3.侵害肖像权的行为?P41 4.如何维护肖像权?P42
·人教版
不属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 。如政治家、外交官、知名学者、艺术家、运动员。 (2)国家机关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 令上嫌疑犯的肖像 。 (3)使用在特定场合会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 如参加集会、游庆典等活动的人的肖像。 4)为了本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如寻人启示 上的照片;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 (5)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 用他人肖像如出于临床医学教学研究在专业报刊上展示 病人照片等。 (6)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的照片、录像。
A生命健康权和名誉权 C肖像权和隐私权 B生命健康权和荣誉权 D隐私权和姓名权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3、在同学中出现的大同学殴打、辱骂小同学的行为, 属于( ) A、侵犯生命健康权和名誉权的行为 B、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 C、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行为 D、侵犯生命权和受教育权的行为 4、有些同学经常以他人的身体缺陷给他人取绰号, 这种做法实际上已侵犯了公民的( ) A、荣誉权 B、姓名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5、高考结束后,刘某历迟迟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而以为落榜了,后来才得知胆张某冒名顶替自己上大学。 刘某愤然将张某告上法庭,因为张某侵犯了他的( ) A.名誉权 B. 姓名权 C. 肖像权 D. 隐私权
学以致用
某校女生徐某和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们偷了一瓶化妆品, 便对她俩进行查问、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严厉制止。 工作人员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 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影 响,并向两名女生给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A、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B、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C、你从这一案例中得到了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商场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权(或名誉权) • B、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
C、你从这一案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说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 犯。
2、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的违法行为要受 到法律制裁。
1、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2我国公民的 人身权利和人受到国家法律保护。3、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 到非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4、 要尊重他人 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5、同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作 斗争。
3.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要进入公民的 住宅时:( ) A.只要需要就可以进入 B.只要与案件有关的住宅都可以进入 C.任意进出,无需作出说明 D.进入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程序进行, 出示有关证件
校园暴力的发生
• 1、产生的原因: 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游戏 等泛滥。
• 2、表现: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体罚与变相体罚; 学生打架斗殴;
侵犯小雅的肖像权
侵犯乙的姓名权和侵犯班主任的名誉权
侵犯王远的隐私权
下列案例各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1、吴某在动物园门囗被保安强行搜身 ,带来极大的心理伤害. ---人身自由权
想一想
2、“神医”胡万林非法行医,治死190余人,后 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生命健康权 3、某摄影中心未经顾客同意,擅自将顾客照片剪 成多块,供人们作为有奖拼图游戏用。 ---肖像权 4、某校初二学生叶某写作文时,用了邻居的真实 姓名,虚构了邻居重男轻女、家庭不和的情节,被 校刊选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姓名权、名誉权
考点六:
1.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P43 2.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及维权措施有哪些? P44
·人教版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
• 盗用:指经本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 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 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 冒用: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 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 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4、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是 ( ) ①父母私自查阅子女的手机短信 ②老师批发学生的作业 ③同学之间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④ 家长互道孩子的隐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多项选择
1、下列行为属于尊重公民隐私权的是( A.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B.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C.新闻报道披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D.邮递员为集邮毁弃他人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