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1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
专业技术
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
大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生理学》第五版主编刘玲爱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理学发展简史;熟悉生理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及与医学的关系;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和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四)入胞与出胞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自学)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
(二)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化学门控通道
(二)电压门控通道
(三)机械门控通道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酪氨酸激酶受体
一、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一)神经-肌接头结构
(二)传递过程
(三)传递特征
二、骨骼肌细微结构和收缩原理
(一)骨骼肌的细微结构
(二)骨骼肌收缩原理——肌丝滑行学说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25分钟
75分钟
自学
40分钟
65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第一节概述1学时,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学时,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兴奋性与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难点]1、刺激、反应、兴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与特点、细胞生物电(AP、RP)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兴奋-收缩耦联。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本章共7学时,第一节2学时,第三节2.5学时,第四节2.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提问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易化扩散、离子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耦联过程。
(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一)静息电位的记录与概念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
(一)动作电位概念、波形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三)动作电位产生条件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组织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一)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二)组织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6、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实施情况及
分析
课堂中,采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注意前后内容的相互衔接,注意开场语句和过度语句。在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时,通过改变语调,提高声音,减慢语速或采用身体语言,或重复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有生命的生物体必须具备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等基本特征,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客观指标。
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等机制调节各器官、系统之间的活动,经体内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稳态,并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在人体功能的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起辅助作用。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兴奋性、兴奋、阈值、内环境、稳态、反射、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3、举例说明正反馈和负反馈的调节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4、临床上进行高频电疗时,尽管电流足够大,为什么患者没有痛的感觉?
5、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二)在体(活体解剖)实验法
(三)慢性实验法
五、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六、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二、生殖(reproduction)
三、兴奋性(excitability)
(一)刺激(stimulus)
(二)反应(reaction)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
三、前馈控制系统
50分钟
50分钟
35分钟
15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功能及其产生机理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等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理,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研究方法是生理学实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2、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第一节 概 述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二、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四、生理学研究方法
(一)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难点]1.生物电(AP、RP)产生机制;
2.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一、内环境与稳态(internal environment)
二、生理功能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一)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收缩形式)
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2-4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0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
专业技术
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
大
学时
7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骨骼肌的细微结构、骨骼肌收缩原理与过程、骨骼肌收缩形式及负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