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心理学相关论文

政治心理学相关论文

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塑造的探讨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成员对政治生活参与在不断扩大和深入,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情况已经成为影响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和力量。

政治心理是一个国家政治参与和公民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政治心理在当代社会起的作用愈发重要,同时政治心理对未来国家成为主要力量的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政治观,思想观和社会发展观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入新世纪之际,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嬗变。

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人,受到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相互撞击,他们的政治心理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近些年,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形形色色的数据和资料不难看出,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已经成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社会活动和政治参与行为重要指向。

我们知道,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渊源于我国旧式知识分子的传统政治心理,经过“五四”运动后的转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革和发展,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所形成的,有着与其他社会群体政治心理不同之处,同时也占有者更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且不因地域的不同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独立意识增强,个体政治理念体系逐渐形成;政治参与意识强烈政治行为趋于理性;对社会政治现象有基本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评价;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

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无论是其积极向上的主流还是略带消极冷漠的不良倾向,都是当代社会和时代政治风云变化的一种反映,都植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之中,同时与其自身政治心理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概括起来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时期的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益成熟和内化的重要阶段。

随着大学生向成人过度其心理结构趋于完善,但心理状态尚未达到成熟和稳定。

大学生强烈追求个性的独立,希望自己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然而,社会只将他们作为准社会人看待,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并非大学生所希望的那么高,这种冲突和困惑往往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自我意识和人生经历等。

同样,大学生个体由于其学业背景、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不同,其自身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也各不相同。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任务就是在将
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所集中表现的社会主义政治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信念,从而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

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传统政治心理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具有弱化作用,具体表现:1.政治冷漠心理至今仍是制约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追求热情的主要因素;2,极力依附心理是部分大学生政治是非标准出现模糊的首要因素,容易产生从众的政治心理;3,法律意识的淡薄是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而且,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各种思想和理念的碰撞,使得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坚定性开始动摇。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政治心理的完善和提高,而且还影响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三,当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主要是指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个网络的世纪,网络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网络社会中网络有其特有的政治功能: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网络是一种第五种权力;网络可以为创造“阳光政治”提供一个平台。

同时政治文化的传播也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发展趋势的影响表现在网络促进政治文化传播的民主化、社会化、高效化与国际化。

先进发达的网络一方面可以方便大学生群体获取相关政治信息和扩大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与认识世界的主要平台;信息交互的便捷性,有利于大学生政治心
理的成熟,增强大学生政治思想的现代观念。

但是网络的跨民族跨区域的交流也给了某些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传播反动思想提供了便利,很使得这些思想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放大,并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四,社会客观现实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随着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重视,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我过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提高。

大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了民族自豪感,而且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获得大幅度提升,从而社会政治心理得到更好完善。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市场经济主要看经济效益政治无关紧要,因而政治意识,政治观念淡薄,降低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亲和力。

同时,党风不正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当代大学生,使得他们的价值观表现为功利化,在政治参与上具有个体本位思想等不良影响。

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时代性和复杂性,所以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正确引导是极其重要。

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政治意识具有强烈时代性,对政治知识和政治现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但政治评价往往具有双重性和矛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搞,对现实关心较多理想信念淡薄,而行动上又往往表现出盲动和急功近利。

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的政治心理还是不够成熟,需要多加引导的,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治心理和社会主义政治观。

我们可以主要靠以下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
导:
一,高校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让理论教育与政治行为实践相结合;同时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要同步进行,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学习,而大学生应当在其中得到锻炼而形成正确的政治心理。

结合高校现行的教育实际情况,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建立高效的政治动员机制,加强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二是加政治强课程教学的塑造,使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思想;三是舆论和多方位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文化活动进行教育。

二,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在自身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外界对政治心理的形成和成熟所造成的影响,这里来说主要是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而且网络上流传的各种信息、思想观念也成为大学生政治心理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无论是所谓的“网络水军”,还是“五毛”或者“美分”,都无时无刻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着各种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网络健康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良性运行的同时能够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政治心理导向,并且努力使大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政治动机,树立服务于人民的崇高理想,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牢固地确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

综上所诉,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人,其政治心理健康正确
与否,深刻影响着以后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和政治生活。

因此,我们要响应党的不断推进政治改革的号召,从大学生政治心理培养做起,为我国政治改革注入一股新的,有活力的力量,从而推进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建设;推进我国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使我国社会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国家建设取得新的胜利。

09政治本一班
刘扬901110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