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健康的生活品质加快了追逐的脚步。
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
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需要的食品添加剂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而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杯卫生部列入食品非法添加物的行列。
是对人体有危害且不允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国民利益不受不法企业所侵害。
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故应加强管理监督工作。
平民生活也应学习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鉴别某些非法添加物是否存在,来维护自身利益。
关键字:食品添加剂,食品非法添加物,苏丹红,三聚氰胺。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比起曾经的解决温饱,现在大多数家庭早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是正向着更高的生活质量追求。
高蛋白,更健康等字眼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
为了迎合国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近几年一些大打养生旗号的保健食品层出不穷。
然而,又有多少是真正安全的食品?有些所谓的保健养生食品不仅没有能够使身体健康的功效,反倒是为了达到海市蜃楼似的虚幻实时效果,给消费者造成“急速有效”的错觉,在产品中加入对人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的非法添加物欺骗消费者。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对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警惕性!以免在身体受到侵害后才知真相,到头来只有追悔莫及。
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正确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分辨清楚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与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区别是首要任务。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即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①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然而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
卫生部规定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才可定义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另外,只有在能够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或是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等实际情况下添加剂的使用方能被认可。
其它一切未被卫生部列入合法食品添加剂范畴内的食品添加物均应视为非法食品添加物。
类似豆制品中的吊白块,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红鸭蛋总中的苏丹红等,这些物品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中添加的,共5批47种。
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危害被卫生部列入合法食品添加剂的有氨基乙酸、铵磷脂、白油、丙二醇等。
其中氨基乙酸是大多数肉质熟食及果蔬汁的增味剂,铵磷脂作为乳化剂在众多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中均有添加,而丙二醇更是作为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和增稠剂在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和糕点中被广泛使用。
近些年,非法食品添加物给我国国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喝了毒奶粉而患肾结石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了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受害者,一个受伤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受伤的家庭,可见食品添加物的非法使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造成怎样的可怕后果。
添加了苏丹红的肯德基、加入罂粟壳的火锅底料等等,他们都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热门食物。
然而却隐藏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犹如安插在我们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爆发他不可估量的能量。
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非法添加物的成分和危害呢?苏丹红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了,早在06年的苏丹红红心鸭蛋就一度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苏丹红俗称油溶黄;为黄色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油脂、矿物油、丙酮和苯。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尤其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而那害了无数家庭和可爱孩子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
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剂。
三聚氰胺本身未显剧毒,但该品在高温下能分解产生高毒的氰化物气体。
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现状与建议虽然GB 2076-2011新增了食品分类系统,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比如它仍以一个食品类别对象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对食品涵盖范围的限定亦不够清晰,并没有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给标准的是实质性带来一定的困难。
并且我国添加剂编码体系采用五位数表示,虽具有更大的容量,但是与国际认可的INS编码不同,支队食品添加剂的某一种功能赋码,没有反应食品添加剂的多种功能,而且在国际上不通用,不便于国际交流和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GB2760-2011没有专门针对某些他书膳食食品(如婴幼儿配方食品)或者不宜添加添加剂的主食品的特殊限制,这非常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使一些不法商贩钻法律的空子,给消费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望我国政府及卫生部能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建议我国借鉴欧盟的做法,调整标准框架结构,进一步完善食品分类与编码系统、适用范围以及相应的使用说明,同时明确规定某些特殊食品(如婴幼儿配方食品)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目录或者列出不宜添加添加剂的食品目录。
同时,采取有效促使促进标准的实施,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相对严格,有较完善的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需扩大适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审批;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的审批和管理等。
②我国多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县、区机构。
并且由我国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有相当一部分并未明确统一检测标准,很多物质的检测方法均为“无”。
这客观上给视频添加剂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执行带来了一定困难。
其中三聚氰胺在食品检测中可以蒙混过关的原因就在于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本身存在漏洞,才使得三聚氰胺带来高蛋白的假象,鱼目混珠进入市场残害儿童。
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国际及各地政府部门加大技术、人力、财力等的投入,优先对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添加剂品种进行研究。
望能做到未雨绸缪,而非亡羊补牢,造成惨痛后果后才知追悔莫及。
我国允许使用的相当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属于天然的动植物提取物,虽然有相当长时间的使用历史,但是质量规格资料较为贫乏,纯度不高或者质量不够稳定,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不够系统规范,危险性评估欠缺很难被国际认可。
其次,由于不断地增补,企业在获得和使用新标准是很不方便;另外,品种质量标准滞后,我国已经批准的添加剂中只有一小半的有国家质量标准。
若能借鉴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则为好。
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是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因此,在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积极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的食品消费结构,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
生活中的辨别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专业仪器供我们按照国家要求检测市场上的食物,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懂易掌握的小知识、小技巧来初步判别食品的安全性。
如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子也就越深;“知道”了以后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在价格战的背后,有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汉堡包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另外还有一些针对某一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家庭自测法,就那曾经摧残了无数家庭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举例,在买回奶粉后按比平常浓的分量用热水冲开,充分搅匀后静置于冰箱内降温;将冷却的牛奶倒在一块作为过滤器盖在一空杯口上的黑布上,若有白色固体滤出,再冲洗固体几次后,仍有白色晶体,则将白色晶体放于清水中,若晶体沉入水底,那则极有可能是三聚氰胺。
这种奶粉就用拿去给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排除不是三聚氰胺后才方可饮用。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
食品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正所谓“病从口入”。
正是说明了食品安全在人民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食品质量的不安全,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曾经、现在、以后并将一直在食品安全的道路上探索着,进步着。
参考文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注:暴露量:某物质通过空气、食物及水等暴露途径进入体内的总量叫做某某的暴露量。
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