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教育手段,在初中美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基础音乐教育基本上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本文在对音乐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些方法策略,以期对当今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引言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并不与语数外等科目一样同中考密切相关,但的确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之一,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音乐欣赏和一定技巧的掌握可以让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净化、升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使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音乐是人类从生活实践过程中创出的精神领域的独特文化。

音乐具有丰富想象力、陶冶艺术情操,拓展思维空间等作用。

单看表面,它与自然科学分属不同科学领域,二者思维过程在某些方面却很类似,生理学家经研究曾提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平衡发育具有协调作用。

音乐通过激发人类内心深处情感而对其人格形成而发挥作用,凭借塑造情感以促使其个性和谐发展。

故音乐教学
有益于拓展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艺术思维能够促使其与科学思维的完美结合。

初中音乐教学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鉴赏能力等等。

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美好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因而教师不能错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指的是通过审美的方式培养一个人的艺术情操,让人对审美的对象进行评价、欣赏与判断,在不知不觉中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受到感染和熏陶,特别是在精神与气质方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初中音乐基础教育与美育教育息息相关,通过对音乐欣赏和一定技巧的掌握让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净化、升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二、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改变音乐教学方式
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一起普遍性与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基础新月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音乐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一定不要放松对他们的音乐教育,采用很好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一)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音乐课堂及艺术氛围,以最大限度使学生们主观能动的,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去,使他们从中体会并领悟音乐的美感。

音乐教学靠教师口头讲
授,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难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技巧,更不要讲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创新了。

“亲其师,信其道”,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任课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学生才会对课程充满兴趣。

我常常思考:教师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即使上课也是备受压抑的。

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才会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自觉的去鉴赏、思索和品位,进而在对美欣赏方面获得启迪。

(二)运用现代科技,开展音乐教学
伴随科技的日益进步,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

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

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破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因此,我们应合理应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创新音乐作品的介绍方式,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内容的感悟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其艺术素养。

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
能力。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

如。

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

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

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

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

在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

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
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

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1]顾福艳,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郑群,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评价刍议[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
[3]蒋春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探微[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