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湖北省黄石市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半湿润区④热带气候区⑤热带雨林带⑥行政区A. ②③④B. ④⑤⑥C. ①②⑥D. ①⑥『答案』D『解析』自然分区的界限具有过渡性,往往不太明确,但行政区域有明确的界限。

据此分析①⑥有明确界限,则本题选D。

2.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

9月1号,刘柳同学前去武汉大学报到,她从家乡坐火车到达武汉站后,不知道去学校的路线,她用手机的“滴滴出行”这个软件约了网约车,最终快速顺利到达学校。

“滴滴出行”可以查找附近可用车辆并且规划最优出行路线。

据此回答下题。

“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GIS ②RS③GPS ④数字地球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软件可以查找附近可用车辆,这需要定位,采用了GPS技术,而规划出行路线需要分析,采用的是GIS技术,因此①③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D。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热带雨林带的主要分布区。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热带雨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4.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B. 植物生长速度快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答案』3. A 4. C『解析』【3题详解】热带雨林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

甲虽然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并没有位于赤道附近且基本不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甲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作用,这些因素使得这里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是非地带性的表现。

据此分析本题选A。

【4题详解】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对。

生物残体分解快,植物生长速度快,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是生态功能强的表现,A、B、D错。

据此分析本题选C。

5.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 )①水能②风能③生物能④煤炭⑤石油⑥天然气⑦核能⑧太阳能⑨潮汐能A. ①②③⑧⑨B. ④⑤⑥⑦⑧C. ①②⑦⑧⑨D. ②③⑥⑦⑧『答案』A『解析』在自然界短时间就能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及时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综上所述,可知A项正确。

6.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洪涝灾害加剧B.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 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答案』B『解析』湖泊是湿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湿地的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湖泊的调蓄功能下降会导致区域的洪涝灾害增多,农业灾害增多,粮食产量下降,为了获取足够的粮食,人们会开垦荒地用来耕种;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据此分析本题选B。

读“中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 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A. 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B. 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C. 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 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8. 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 过度放牧B. 过度开垦C. 过度砍伐D.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9. 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 保护草场,合理放牧C. 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答案』7. A 8. C 9. B『解析』【7题详解】图中甲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生态问题是森林减少;乙是内蒙古高原,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丙是三江平原,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A正确。

【8题详解】图中甲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生态问题是森林减少,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C正确。

【9题详解】乙所在区域为内蒙古草原,农业类型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保护草场,合理放牧,B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地理位置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1.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 甲地区植被退化B. 乙地区沙化C. 丙地区荒漠化D. 丁地区植被改善『答案』10. D 11. C『解析』本题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信息和题干信息判断区域位置,再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0题详解】图中显示有冰川,河流有时令河,且有断流现象,判断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最低,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D正确;甲乙丙海拔都较高,相对而言土壤盐渍化没有丁严重,其他选项错误。

【11题详解】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C正确,D错误;甲地位于乙地上游,乙地引水灌溉不会对上游造成影响,A 错误;乙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出现此生盐渍化,B错误。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A. 居民点密度与草地退化率呈正相关B. 居民点密度与草地退化面积呈正相关C. 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D. 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13. 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水分气温B. 光照坡度C. 气温光照D. 土壤水分坡度『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根据图示做出判断,居民点密度与草地退化率、草地退化面积不是成正相关的关系,AB错;草地退化率最小是海拔5 200~5 300米处,D错;海拔4 300~4 400米处的草地面积最大,退化率较高,因此草地退化面积最大,据此分析本题选C正确。

【13题详解】坡度较小,土地面积大,形成的草原面积可能就大。

土壤水分条件好,多湖泊、沼泽,草类生长茂盛,草原面积可能就大, D正确。

读图可知气温高、气温低的地区草原面积都较小,可见其影响较小,AC错。

黄河源地区光照充足,其差异较小,影响较小,B错。

据此分析本题选D。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右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5. 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 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14. C 15. A『解析』【14题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欧洲位于温带和亚寒带,①错;红树林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②错;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③对;红树林分布在沿海潮间带,遭海水淹没,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④对,故C 项正确。

【15题详解】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的繁衍栖息地,A项正确。

读我国各省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回答下列各题。

16. 甲、乙、丙依次是()A. 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B. 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C.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D. 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17. 相对于乙图例代表的地区,甲图例代表地区能源的优点不包括( )A. 开发难度小B. 可再生C. 对交通运输的压力不大D. 清洁、无污染『答案』16. D 17. A『解析』【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甲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为水电丰富区;乙图例代表的地区位于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火电丰富区;丙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消耗大,发电少,是电力短缺区,D正确。

故选D。

【17题详解】由上题可知,甲图例代表地区以水电为主,乙图例代表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可再生,原料不需要运输。

但是水电开发需要建设水库、大坝等,工程浩大,开发难度比开采煤炭难度大,BCD选项叙述正确;A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A。

2012年9月16日,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简称“能博会”)在太原隆重开幕,第四届“能博会”提出了“绿色能源与转型跨越”的主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 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C. 井矿巷道的建设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9. 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 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B.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C.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D. 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20. 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 )A. 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B.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C. 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 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答案』18. D 19. B 20. B『解析』【18题详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以煤炭开采、煤化工、钢铁生产等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高能耗、高污染。

故D项正确。

露天开采、矿区道路的铺设和井矿巷道的建设只是煤炭开采时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部分环节,并非生态问题的根源,故ABC项错误。

故选D。

【19题详解】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污染,延长煤炭的生产链,提高资源附加值,故B项正确。

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效益差,不符合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对能源基地建设影响不大;故AC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