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适宜于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游戏有哪些

适宜于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本身有其固有的教育功能。

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认识成人社会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国,凡是儿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借助于游戏与竞技,而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不能不如此”。

由于自闭症儿童疾病的原因,他们往往对于参与性游戏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同龄伙伴的鼓励和帮助。

根据现代学前教育对游戏治疗教学研究的分类,游戏的种类有十多种之多。

根据实践应用和理论推断,我们认为以下几类游戏较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教育康复。

1.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

角色游戏是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产生于两三岁,学前晚期达到高峰。

这种游戏即使没有成人的指导与参与,幼儿同样会进行。

角色游戏的自娱自乐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渴望平等.渴望长大、渴望独立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闭症儿童常常一人独坐或手中一直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而嘴里低声咕噜着谁也听不懂的话。

据推断,实际上他们在进行着的就是一种特有的角色游戏。

但是他们的这种角色游戏可能是单一情节的,似乎永远无法演绎到尽头的一种游戏。

自闭症儿童进行这种游戏时是不允许别人干扰的,如果他在游戏时有意去干扰他,会出现自闭症儿童特有的抵制方式,尖叫或情绪紊乱。

自闭症儿童的角色游戏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的,角色游戏适用于低龄(5岁前)自闭症孩子。

事先教师和家长要精心设计,游戏情节要十分简单明了。

如一个布娃娃,起名叫牛牛,想要一个苹果,“他”拿一个杯子跟我换了一个苹果。

这个游戏要求自闭症孩子给“牛牛”一个苹果,同时要拿回一个杯子。

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孩子建立“交换”的概念。

组织这类游戏.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游戏前,要反复跟孩子讲解这个游戏的情节;二是要反复告诉他们布娃娃的名字叫“牛牛”;三是要反复强调并示范“交换”动作。

组织实施中,开始可以教师或家长拿着布娃娃并扮演成“牛牛”,当自闭症孩子可以熟练完成这个游戏时,可以将“牛牛”放在孩子对面,教师、家长站在自闭症孩子一侧,用口令叙述游戏情节,让孩子主动完成。

当这一步完成后,教师、家长可以将对象“牛牛”换成其他名字,苹果和杯子也可以换成其他物品。

如果这一步自闭症孩子也能顺利完成时.教师、家长可以直接提出自己拿任何一个物品换自闭症孩子自己的东西,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物物交换的概念。

如果这个自闭症孩子有语言能力,可以让他边说边做,模仿已经学会的角色游戏。

同时为防止自闭症儿童常有的总是重复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的行为,应鼓励他多变换人物来完成角色游戏。

2.表演游戏表演游戏又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

如幼儿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和皮影戏等。

由于疾病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

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因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

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自闭症儿童参加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帮助。

游戏前教师和家长要反复对他讲解角色,关键是要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注意:他们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或拟人化了的动物),加强对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反复指导。

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组织的一次教学汇报演出,他们就让一名自闭症儿童(10岁)担任了一个角色,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好,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前来观摩的嘉宾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个表现敬老题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个自闭症孩子扮演一位老大爷,有两句台词,三个动作。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经过这里时被一个石头绊了一跤,孩子见了急忙来扶起老爷爷,老爷爷很高兴并夸奖了他们。

在这个游戏中,老爷爷的两句台词分别是“哎哟”“好孩子,谢谢你们”。

三个动作分别是“学老爷爷的样子走路”“跌倒”“面对观众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说感谢的话”。

游戏结束后我们了解到,就这样一个简单情节的游戏,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学期的课后时间来教他。

一是解决他语调单一的问题,光“哎哟”一个词的声调纠正就用了十天,在第二句中的“谢谢”一词的轻重音的发音纠正上也是用了十天的时间。

二是解决他在游戏中的行为动作。

在老爷爷上场这一个动作的模仿上,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教他。

一开始他听到要上台的口令后,就很快地走到台上,而且挺胸抬头,并且眼睛总是盯着斜上方的灯光。

后来教师和家长一遍遍地模仿给他看,家长回到家里也反复模仿并教他如何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终于学会了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蹒跚走路的样子。

在解决他模仿老爷爷“跌倒”这个动作上,一开始他到指定位置时就往地上一坐,后来教师和家长反复讲解并模仿老人“跌倒”的动作,光这一个动作让他学会,用了近十天的时间。

在最后一个动作“拍同学肩膀并面对观众说感谢词”的模仿上,开始时他总是不能目光平视,总是头昂起来,目光看斜上方。

后来在教师和家长的模仿和反复纠正下,终于学会了目光平视。

从上述游戏中我们看到了,自闭症儿童是可以进行表演游戏的。

这尽管是一个个案,但却说明,表演游戏不是正常儿童的专利。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通过这个情节游戏的表演,这个自闭症孩子的性格上比以前变得开朗了,与家长和教师的对话能力增强了许多,在表达自己情感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片、泥、沙、雪等),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

结构游戏始于3岁左右,一般从简单的积木游戏开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动作技能的发展,结构游戏也趋向复杂化、多样化,并常常出现在扮演角色的游戏中。

结构游戏不单是一种构造活动,而是一种包含多种技能的创造性组合活动和全面培育心理素质的综合活动,有着广泛的教育意义。

结构游戏是自闭症儿童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有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在玩拼图、组装玩具模型等方面有超常能力;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在拆装玩具方面有天赋。

但是有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只对他熟悉的拼图感兴趣,而对新的拼图,哪怕是最简单的拼图也会采取抵制的态度。

至于个中原因,目前还不得而之。

但是,我们发现在自闭症儿童中,对结构玩具的喜好程度、玩具类型的选择也不尽一致。

结构游戏多用手进行操作,他们在游戏中不停地做着各种动作(摆、放、插、拼、整理等)。

这时他们手部的小肌肉充分活动,使他们的手指、手腕、手臂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得到锻炼,手的控制力得到加强,手、眼协调能力和配合得到充分发展。

这种手眼协调、手脑并用练习,会有效地促进他们感知觉的发展。

在结构游戏中,一切的结构活动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思维为基础。

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去构思、设计并制造具体的物品,这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

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行为。

自闭症儿童尽管喜欢单一的陈旧的结构游戏,但我们发现,通过鼓励和激励,他们还是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结构游戏的。

要鼓励他们去完成带有创造性的结构游戏,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拼装游戏可以从有图到无图,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展开。

对于他们完成了游戏,要加大鼓励力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又被称之为运动性游戏或活动性游戏。

体育游戏有传统游戏和现代游戏两种,是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组成的一种活动。

体育游戏不同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它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有严格的规则,明确的结果,是以发展儿童身心为目的的以运动为载体的活动。

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激发孩子“玩”的兴趣和愿望,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

体育游戏也是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前面介绍的一些儿童游戏的案例,都属体育游戏的范畴。

自闭症儿童参与体育游戏的最好形式是与正常儿童一起活动,这样可以通过欢快、轻松的氛围感染他们,激起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

任何游戏如果被组织者要求强行参加,游戏者则无法体验快乐,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我们看到一些康复机构将自闭症儿童集中起来进行游戏,并由家长参加,这在康复初期是可行的。

但是,真正的通过游戏达到对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目的(我们更看重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认为,让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或特殊学校中的其他儿童在一起游戏是最好的办法。

5.发展感知觉能力的游戏发展自闭症儿童感知觉能力的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生动、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

它可以使自闭症儿童在轻松的活动中发展感知觉,并从游戏这种活动形式中得到快乐,提高认知能力。

(1)听觉游戏。

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在感觉能力方面呈现出视觉和听觉的不同步,视觉优于听觉。

在听觉方面,主要问题又集中在对声音的辨别和对声源的方位判定两个方面。

如果单纯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强制性训练,常常适得其反。

因为每个自闭症儿童对音质(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的区分度不一样,承受力也不一样。

但是如果通过游戏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以训练为目的的活动,可以减少他们的恐惧感,同时也容易贴近生活。

A.分辨音质的游戏,是以分辨声音特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自闭症儿童区别声音性质以及从物体的音响特征来识别物体的目的。

分辨音质的游戏,可以有效地通过游戏这种活动形式,帮助自闭症孩子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通过声音辨识物体的能力。

进行这类游戏,我们不能像要求正常儿童一样蒙上他们的双眼,也无法组织他们进行辨识音竞赛。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音响资料,通过播放,让他们从中进行辨识。

辨音游戏一定要坚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

同时,要十分注意观察他们对各种声音的反应,避免伤害他们(有的自闭症儿童对某种声音极度敏感,把握不好,容易引起他们出现极端行为)。

组织辨音游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通过物理器材练习辨音的活动。

在一个安静的训练室.教师根据事先准备的音响资料,先反复播放,让他们先熟悉各种声音后,老师可以进行有计划的提问.并根据他们辨识的数量和速度,给予奖励。

声音设置应先单一,后复杂,先室内声音,后室外声音,最后再到在混合声音中确定某一种声音的难度。

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家长或辅助教师现场配合,发出如说话、拍手、洗手等声响的现场辨识活动。

活动声响尽可能发自孩子的前面.辅助教师或家长可以在幕后做出各种声响活动。

B.判定声源方位的游戏,是以判定声音源来自何方为内容的活动,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辨识声音来源为目的的。

通过这种游戏,提高自闭症儿童从物体的声响特征来识别物体的能力。

判定声源方位游戏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声音发生源是固定的,一种是声音发生源是移动的组织方法同辨音游戏,但是判定声源方位的游戏其声源应该是全方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