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汇编

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汇编

公共课教育学案例汇编公共课教育学改革小组二○○七年八月目录1、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 (1)2、校园里的隐性伤害 (1)3、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2)4、掌声中的舆论转化 (3)5、从一则公益广告想到的 (4)6、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 (4)7、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 (4)8、扬起爱的风帆——评“为雕像穿衣服”活动 (5)9、浅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 (6)10、也谈教育改革 (8)11、流失生的法律责任 (8)12、生命是美丽的 (9)13、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 (9)14、切错苹果的故事 (10)15、答案不是唯一的 (10)16、“课堂纪律”真的那么重要吗? (11)17、浅谈中美教育的差异 (12)18、学生老师换角色——中国科大举办班主任学校培训班见闻 (13)19、天鹅的悲哀 (14)20、妈妈,你能把我打聪明吗? (14)21、让孤雁返回群体 (15)22、“神童工程” (16)23、魏书生老师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17)24、把好教师的语言关 (18)25、特长教育给孩子的是馅饼还是陷阱? (18)26、巧设台阶 (19)27、谐趣诱导 (20)28、孩子需要什么 (20)29、搭起师生间思想情感沟通的桥梁 (21)30、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22)31、增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 (22)32、秋末初冬的果子 (23)33、酸酸的青苹果 (24)34、小议班风 (24)35、一个是拒人千里,一个刀光血影——研究生因恋爱失败害女友的惨痛故事 (25)36、在爱的沐浴下 (25)37、正确对待差生 (27)38、少年“网虫”游戏杀人酿大祸 (27)39、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9)40、快乐不应成为伤害 (30)41、由“卢刚事件”引发的思考 (31)42、老师文明不文明学生有权投一票 (32)43、儿子乱扔遭罚款母亲抵赖不认儿 (33)44、从偶像到战犯 (33)45、父母教育孩子要慎选“榜样”——少年为何杀害同班同学 (34)46、教师强行给学生剪发 (35)47、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36)48、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 (37)49、学校是否有罚款权 (38)50、投“骰子”学数学 (39)51、虐待学生的伪教育当休 (40)52、向母鸡学习,永不丢蛋! (41)53、教育的艺术 (42)54、老师的几句话让我放弃了物理学 (42)55、天才难“克隆”5岁孩子讨厌“哈佛女孩” (44)56、关注教育体罚现象 (44)57、教育真的离不开惩罚? (45)58、上课吃瓜子老师罚长跪一小时 (46)59、1999年教师施暴事记 (47)60、毒杀双亲——值得反思的一则教育悲剧 (48)61、学生的“逃学”现象 (49)62、让学生敢说“我不懂” (49)63、教育的机智 (50)64、教室里的纸屑 (50)65、错误也美丽 (51)66、十七岁女儿毒死亲生母亲 (51)67、“法律板”和“教鞭” (52)68、爱是教育的起点 (53)69、放飞 (53)70、师德沦丧:班主任竟罚七龄童吃屎——一起恶性虐待小学生事件新闻调查 (54)71“微鞠一躬”的效应 (55)72、有一种伤害叫做“爱” (56)73、向母鸡学习,永不丢蛋! (57)74、教师的人格魅力 (58)75、教育,更需要总结失败的经验——也说对失误教育案例的研究价值 (59)76、我心飞翔 (60)77、为犯错误的学生筑“台阶” (61)78、珍爱学生的每一份自尊 (61)79、梦醒时分 (62)80、小议“批语” (64)81、蛐蛐事件 (64)82、比珍珠还贵的 (65)83、良药最好不苦口 (66)84、教育如诗 (66)85、工读学校和问题学生的出路 (67)86、心理病历 (67)87、“天才”之祸 (69)88、“发明神童”的烦恼 (71)89、少年纵火案 (72)90、教师心理健康不能回避的话题——由“尿毒茶水”事件引起的思考 (72)91、逼子成才酿悲剧——国家级科学家痛丢爱子 (73)92、在校学习权利状况报告 (76)93、爱心教育——给学生一片爱的天空 (78)94、今天是我第一次 (79)95、无人监考能走多远——济南无人监考首日目击 (80)96、积极的领导方式 (81)97、家庭暴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82)98、小班教学:南京教育新亮点 (83)99、给扭转心理偏差这一杠杆找个支点 (83)100、爱心无阻 (83)案例1: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这张手绘的“合肥市交通地图”被其父亲撕毁的时候,地图的作者,合肥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锐伤心地哭了。

小锐有个特别的本领,要到合肥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去,他能一口报出乘哪路公交车,经过哪些路可到达目的地。

他这个本事帮了开出租车叔叔,叔叔送客人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只要他放学在家,一个电话就解了叔叔的急,连跑一条路到哪儿上厕所方便,小锐也能一口报出。

小锐这种特殊的本领来自随父母亲逛街,很小的时候他便喜欢问这是哪条街叫什么路,回家后就把逛过的街道及路画出来,还标出沿街的建筑物。

久了,他便有了许多这样的“地图”。

不仅如此,他还让经常出差的亲友们将所到城市的地图买回来,如今他手头收集了国内外一百多座城市的地图,同一个城市的地图他能找出上十个版本。

主张地图是他在房间里干了好几天的结晶,每夜都要到清晨两三点才上床睡觉。

家人认为他学习,后来发现他躲在房间里画新版“合肥市交通地图”,父亲一气之下撕毁了这份地图。

小锐的父亲告诉记者,自己也深知儿子对地图感兴趣不是坏事,但是他马上要中考了,不全力拼搏考上重点,前途肯定受影响。

说实话,撕毁儿子费尽心机画出的那张极精美的地图,自己也很难过,但学习这么紧迫,不忍痛将他的这个兴趣扼杀掉又怎么行呢?——摘自《新安晚报》2003年5月24日案例2:校园里的隐性伤害[甲例]某地一初中女生平时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有写日记的习惯。

一次课间偶然的机会,一女同学无意中发现其书包里的日记,好奇地翻看,并将日记中记录爱情心理活动的一段文字摘抄下来,汇报给了班主任。

第二天,班主任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出来,并斥责说考试在即却不好好学习,作为女生不思检点等。

当该生失声痛哭时,老师将此视为对自己的不尊重,说学生“要哭出去哭,知道要面子就别写那样的日记。

”消息传开,学校中到处有人对该生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该生觉得再也无脸见人,前途无望,回家后服毒自杀。

—摘自《安徽青年报》2003年4月21日[乙例]1998年,北京某学生因成绩较差无法升学,父母应学校的要求去医院为孩子开了一张“中度智力低下”证时,不料学校很多人将此公布开来,老师在课堂多次当众侮辱学生是“弱智、白痴”其了学生也常常的此来嘲笑,欧打该生。

后来该生被诊断为患了情神分裂症。

学生父母向学校提出了赔偿诉讼,要求学校为擅自透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适其精神障碍一事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张维平《中小学校学法用法案例评析》案例3: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有一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某地质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亦被学校指定为留法预备生。

按照计划,他先要在北京进行为期一年的法语学习,然后直接从北京出发赴巴黎留学。

但半年之后,他却从北京休学返回了原先所的地质学院,失去了留学的机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位研究生虽然在学习上是佼佼者,但缺乏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以往,由于学校离家不远,母亲可以经常来校给他送吃的、穿的、用的,帮他洗衣、补衣、拆洗被子。

母亲出于对儿子的溺爱,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动手,使他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来到北京后,由于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他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晚上躺在床上,他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法国,如果真的去了那里,该如何生活?一去数年,如果身体有什么不好,那怎么办?家里的情况怎样?带来的衣服破了,被子也该洗了,可妈妈怎么没有来呀!……他经常失眠,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学业也难以继续。

不得已,他向校方提交了休学报告。

休学后,“出国恐惧症”仍未得到控制,以致发展到全身抽搐。

神经生理学家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根源在其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休学后,这种压力则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研究生的科学水平,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案例4:掌声中的舆论转化这个实例是李镇四老师《走进心灵》里面提到的。

一次上公开课,按惯例,我应该依学号顺序抽一名学生起来进行课前“一分钟讲演”。

直到上课铃响起时,我还在犹豫,今天的公开课是否取消这个“节目”?因为这次讲演正轮到魏霞,而她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的胆小的女同学,如果她没说好,岂不是“杀”了我这堂公开课的“风景”?但是,不容我多想,当师生互相问好以后,我正准备直接讲课时,魏霞同学竟然举起手并用哆嗦的声音说:“李……老师,今天……该我……讲演……”我只好让她走上讲台发表演说,内容是报告当天的新闻,她的声音照样结结巴巴,但比平时要稍微大声一些,而且看得出来,她事前是做了相当认真的准备的,仅凭这一点,我就应该鼓励她,而且相信她会受到鼓舞的。

正当我准备热情洋溢地表扬她一番时,我脑子里突然转了一个弯,何不把我个人对她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她的赞赏呢?于是,我有意问全班同学:“比起过去,魏霞同学的进步大不大啊?”“大!”同学们一致说。

“好!那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魏霞的进步表示祝贺!”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来自同学们的鼓励无疑让魏霞振奋,因为,这以后她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

案例5:从一则公益广告想到的我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哄上床后,端起洗脚水帮婆婆洗脚,正好这一切被还未入睡的孩子看见,当这位妈妈再次回房时,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向她走来,并说:“妈妈,洗脚!”。

听着儿子这稚气未脱的声音和他满脸的水珠这位妈妈会心地笑了。

案例6: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的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下载于搜索“教育案例,全汉文网”经典篇)案例7: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