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亲敬老演讲稿1000字

孝亲敬老演讲稿1000字

孝亲敬老演讲稿1000字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

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

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

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

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

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

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

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

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

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

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

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

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

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

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

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

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

听后老父亲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籁籁地掉了下来。

像这样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

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

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他们为儿女付出了许多心血,作为儿女,我们应时时处处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我们这些独生子女,仗着自己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样样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自己照顾得稍不如意,便会乱发脾气,父母的话不听,还粗声粗气地顶撞父母,更谈不上体贴父母,帮父母做事了。

你说,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现吗?在人类的天性中,最愉悦的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的理由就是无限彻底的奉献,当我们在品尝爱的甜美时绝不会有丝毫的邪念和市侩,如果那样就不是爱,而是交易,是对爱的最大的亵渎。

朋友,请学会孝亲敬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有多少感天动地的孝事至今仍铭记在人民心中。

古代有王祥卧冰取鲤;董永卖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笋……现代也有感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骑着一辆破旧不堪的三轮车在捡完饮料瓶后向一个无人的胡同骑去,一个青年拦住了她的去路,用刀对着她,歹徒用力掰开她的手,而她却紧紧的攥着手里的钱死活不松手,还拼命呼叫,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

众人带着歹徒搀着小姑娘来到了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

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

而那位小姑娘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

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

”小姑娘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

”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的耷拉着。

而手里钱的数字让人们都惊呆了,手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

为了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小姑娘,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

所以,将小姑娘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小姑娘的身后,以期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出了医院她买了几种水果,最后她来到了墓地,在一块新墓地前跪了下来说:“妈妈,我已经还完了为您治病所欠下的钱。

还挣了8元5角。

妈妈我可以为您买水果,都是好的,您尝尝吧!这是您生前的小愿望,您虽不说但我知道。

谢谢您…...”这让我想起在报纸上看到的《孝子患绝症隐瞒七年六旬老母捐肝救子》的故事,更是让我更加深刻体味了母爱的伟大。

儿子患病为让母亲安度晚年,撒了七年的爱心谎言;母亲得知真相后,决定捐肝救子。

母亲只有一个心愿:“我只希望儿子好好活着。

只要儿子能好,卸我身上哪块器官都行!”面对这样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我想,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也不过如此。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正因为这样才显得我对父母的爱是那么渺小。

她不图回报,只知奉献;她为孩子的进步、成功、幸福、健康而兴高采烈;她为孩子的失意、挫折、疾病而焦虑不安!只要孩子能好,她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只要孩子能好,她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情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我们一生也永远报答不完的。

每个人成长的一生,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浇灌;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凝聚着父母的爱心一片。

向父母尽一份孝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有的人认为“只要让父母吃饱、穿暖、居安、行便”就是尽孝了,其实,也不尽然。

老年人更需要感情上的温暖。

孝心不是一桌山珍海味的盛宴,也不是一身花团锦簇的衣冠。

是一个平常的电话:报声平安;是一次心境的交流:无所不谈;是一次举步之劳:常回家看看。

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在“孝”的天枰上它们都相等。

都让父母感到无比温暖。

用心关爱父母,不要说还来得及,也许今天的错过,就成为了明天的终身遗憾。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计其数的家传美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程门立雪……这一个个故事都是要教给我们孝亲敬老,尊师重学。

无论你身在天涯还是海角,有一些人,他们总是占据你内心的黄金位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九九重阳菊花为他们而盛开,他们就是你的父母和亲人。

孩提时代,总是在母亲的故事声中酣然入睡,总是在父亲坚实的臂弯下蹒跚学步,总是在老双亲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你可曾想过生病时,父母为你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你可曾想他们鬓角的青丝为谁而生。

但是,或许你还不知道他们的年龄和生日。

蓦然回首,从前的我们知道些什么?只有调皮和叛逆。

面对亲人的爱,能够当之无愧说我已经回报过亲人的人简直是子虚乌有。

其实回报父母之恩,用不着为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而是以一颗孝心和平常小事去回报。

像黄香为父亲温被子一样,一件小事,足以让他们的心中暖融融的。

当父母年老时,牵着他们的手去赏夕阳美景;在他们生病时,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虽然报恩简单,却要我们用一生一世去持续。

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些人是掌握命运的天使,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来蓝图的画家,他们就是老师。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深夜里,总有一些人还在奋笔疾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生,甘当无名英雄,默默为人类付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桃李满天下,弟子胜三千”这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老师,您用心血浇灌我们求知的渴望。

没有您,我们难以爬上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您,世界才文明。

荀子曾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您就是为我们开“求知号”小船的船长。

但是,面对老师的奉献,我们总是昧着良心去回避。

蓦然回首,你可否发现自己不尊师的行为?上课睡觉,作业不写,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高等动物的`“尊重”。

蓦地,在质问自己时,想起了宋朝的一件事。

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放弃高官厚禄,到河南拜程颢为师,后来程颢死,而杨时也有四十多岁了,但仍旧刻苦学习,于是便于友游酢一起去程颢的弟弟程颐那里登门求拜,但去时,程先生正在闭目养神,他们便在门外等候,天公不作美,忽然大雪纷飞,但他们仍旧毕恭毕敬地站着,大半天,程颐才醒来,但发现两人已成雪人,而且毫不倦怠。

比比我们,与老师斗嘴是特长,随便进办公室是专利,岂是尊师?尊师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因为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和传递者,我们岂能让它们为我们操心?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改掉以往的错误,让尊孝伴随我们成长!我相信,这些优良品性是我们成长中的一剂良药!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让身为21世纪主人公的我们,把中华民族上千年的美德一代代传下去,也许在抬头的一瞬间你就会发现,时间的老人已在父母身上留下了痕迹,是永不磨灭的痕迹,但你还会发现父母笑了,开心的笑了,不是因为他们有了山珍海味…….而是因为又儿女陪在身边,让父母感到了欣慰。

让孝道更好的发扬下去!老,这样你会永远沐浴在爱的光辉之下,收获一份温暖与幸福《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

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

自己本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

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小时侯,常听祖父讲过这么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耄耋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

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

第二个故事说: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

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

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