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编制依据⋯⋯⋯⋯⋯⋯⋯⋯⋯⋯⋯⋯⋯⋯⋯⋯⋯⋯⋯⋯⋯ 1第三章施工部署⋯⋯⋯⋯⋯⋯⋯⋯⋯⋯⋯⋯⋯⋯⋯⋯⋯⋯⋯⋯⋯ 21、工作计划⋯⋯⋯⋯⋯⋯⋯⋯⋯⋯⋯⋯⋯⋯⋯⋯⋯⋯⋯⋯⋯ 22、工艺流程⋯⋯⋯⋯⋯⋯⋯⋯⋯⋯⋯⋯⋯⋯⋯⋯⋯⋯⋯⋯⋯ 23、工期计划⋯⋯⋯⋯⋯⋯⋯⋯⋯⋯⋯⋯⋯⋯⋯⋯⋯⋯⋯⋯⋯ 24、劳动力计划⋯⋯⋯⋯⋯⋯⋯⋯⋯⋯⋯⋯⋯⋯⋯⋯⋯⋯⋯⋯⋯ 35、设备配置计划⋯⋯⋯⋯⋯⋯⋯⋯⋯⋯⋯⋯⋯⋯⋯⋯⋯⋯⋯⋯ 3第四章施工工艺⋯⋯⋯⋯⋯⋯⋯⋯⋯⋯⋯⋯⋯⋯⋯⋯⋯⋯⋯⋯⋯ 41 、施工准备⋯⋯⋯⋯⋯⋯⋯⋯⋯⋯⋯⋯⋯⋯⋯⋯⋯⋯⋯⋯⋯42、混凝土裂缝修补⋯⋯⋯⋯⋯⋯⋯⋯⋯⋯⋯⋯⋯⋯⋯⋯⋯⋯⋯ 53、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加固⋯⋯⋯⋯⋯⋯⋯⋯⋯⋯⋯⋯⋯⋯⋯7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91、安全管理及措施⋯⋯⋯⋯⋯⋯⋯⋯⋯⋯⋯⋯⋯⋯⋯⋯⋯⋯⋯⋯9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93、安全生产责任制⋯⋯⋯⋯⋯⋯⋯⋯⋯⋯⋯⋯⋯⋯⋯⋯⋯⋯⋯⋯94、高空作业⋯⋯⋯⋯⋯⋯⋯⋯⋯⋯⋯⋯⋯⋯⋯⋯⋯⋯⋯⋯⋯⋯⋯105、安全领导小组⋯⋯⋯⋯⋯⋯⋯⋯⋯⋯⋯⋯⋯⋯⋯⋯⋯⋯⋯⋯⋯10第六章协调、配合措施⋯⋯⋯⋯⋯⋯⋯⋯⋯⋯⋯⋯⋯⋯⋯⋯⋯⋯10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 商贸、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改扩建工程,位于x 号。
主体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x 层。
该主体混凝土结构工程早已施工完毕多年, 且未施工围护结构,混凝土结构多年暴露在大自然中,经检查结构楼板从地下-4 层至16 层出现较多的不规则贯通裂缝。
第二章编制依据第三章施工部署3.1 工作计划安排1.1流水施工段的划分:总的是从16层向下施工,总的划分三个工序内容:一、施工准备工作,二、裂缝灌浆修补,三、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1. 2流水施工:按两层为一个流水段。
1 .3 活动式脚手架:需要搭设6 层。
每层预计搭设5 个可移动式脚手架。
1.4做好每层楼的临时给排水工作,采用人工收集并运至消防电梯基坑沉淀后, 采用水泵抽到临时排污井。
完工后, 人工清理电梯基坑。
3.2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楼层基层清理、高压冲洗干净→蓄水→楼层搭设活动式脚手架→在板底对渗水裂缝进行标记→清理裂缝→埋设注胶嘴→封缝胶→密封检查→压力注浆→检查补注胶液→固化养护→清理注浆嘴和工作面→涂抹找平胶→ 涂抹浸渍胶→粘接碳纤维布→涂抹面胶→养护固化→碳纤维布防火涂料保护层两遍。
3.3 工期计划3.1 建设单位审计核价3.23.43.5附:加固机具,介绍。
产品特点:1、灌注压力可达70MPa,可进入0.02mm以上发丝裂缝。
2、流量大,可快速止水,抽吸式进料。
3、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4、结合止漏剂及高压灌注工法,可确实达到混凝土止漏效果(又称追水止漏工法)。
5、取代传统敲打或表面封堵止漏方式,不会损害原结构胶体。
6、止漏效果快速,可立即施作后续装修工作。
7、与孔壁的附著力佳,干缩量小,可将细微的空隙充分堵塞。
8、可应用于饮水及适用于海水、废水及稀释的酸硷化学品。
9、使用材料、范围广泛、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浆液材料。
10、一机多用、堵漏注浆、固结注浆、填充注浆、备压注浆。
高压注胶机。
第四章施工工艺4.1施工准备1.1用石匠对结构基层进行清理,打扫干净。
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进行适当的蓄水。
1.2楼层搭设活动式脚手架,从x 层为一施工段,x 层为一施工段,x 层-y 层为一施工段,即2层为一段。
需要同时打设6层的活动式脚手架。
1.3用记号笔对裂缝平行200进行标记。
并对楼层积水进行清理干净。
1.4碳纤维:采用300g/m2纤维复合材采用高强度Ⅰ级单向织布。
选用AB 灌浆树脂型号。
本工程粘接碳纤维的粘接剂采用免底涂、且浸渍、粘接与修补兼用的单一粘接剂。
1.5对于现浇板出现明显弯曲、等变形的裂缝处,封的两侧搭设双排脚手架,立杆间距小于1200mm,立杆顶部采用顶托支撑,以防止板加大变形。
4.2混凝土裂缝修补2.1裂缝灌浆施工程序裂缝检查→裂缝处理→埋设灌浆嘴→封缝胶→密封检查(试压)→配制灌浆胶→装入压力容器→压力灌注→封口结束2.2操作方法2.2.1裂缝检查、分类对裂缝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记录裂缝发生的位置、宽度与长度做好标记。
对于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2.2.2裂缝处理灌浆前应对裂缝所在位置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对裂缝进行打磨,用钢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屑清除干净,并用丙酮等有机溶液将裂缝两侧2~3c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裂缝采采用化学灌浆修补裂缝,是靠粘结剂的粘结力将结构内部组织重新结合为整体,恢复应有的强度,同时阻断空气和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避免腐蚀钢筋和混凝土,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抗渗性。
2.2.3埋设灌浆嘴在裂缝较宽处、端部及裂缝贯穿处埋设灌浆嘴(盒),灌浆嘴(盒)间距300~400mm,原则上缝宽应密,但在一条裂缝上必须有进浆嘴、排气嘴、出浆嘴。
电锤打孔,埋设铝制注胶嘴:沿着缝隙处钻Φ 12的孔,清除孔内灰尘安置注胶嘴。
埋设时,先在灌浆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
注意注浆口必须对中,保证导流畅通,注浆口应粘贴牢靠。
2.2.4封缝1)对于裂缝可用环氧胶泥或结构胶直接封缝,即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mm)涂一层环氧基液,然后抹一层厚1mm,宽度20~30mm的环氧胶泥或结构胶。
对裂缝较宽时,可粘贴玻璃纤维布密封,可粘贴1~2层。
2)对凿“ V”形槽的裂缝,可用水泥砂浆封缝。
先在“ V”型槽面上用毛刷涂刷一层1mm厚的环氧基液,涂刷要平整、均匀,防止出现气孔,然后用水泥砂浆封闭。
2.2.5密封检查为保证密闭空腔的密闭性及承受灌浆压力,灌浆前应对裂缝的密封效果进行检验。
检验前沿裂缝涂刷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气压控制在0.2 ~0.4MPa,若裂缝处无冒泡现象,表示裂缝密封效果好,否则应予以修补。
试气时对于竖向裂缝从下向上,斜向裂缝由低端向高端进行。
2.2.6配制浆液根据设计采用灌浆材料,按灌浆材料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比例、方法配制浆液,每次配制不宜过多。
灌浆材料一般选用环氧树脂类材料,施工前应进行试配,以使可灌性和固化时间满足设计,施工的要求。
2.2.7裂缝灌浆灌浆是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应确保质量:1)灌浆前,打开灌浆嘴上的阀门,用空气压缩机将孔道及裂缝吹干净。
2)在一条裂缝上灌浆可由一端到另一端。
从一端开始压浆后,另一端的出浆嘴在排出裂缝内的气体后喷出浆液,其喷出浆液与压入的浆液浓度相同时,可停止压浆。
对于竖向缝及斜向缝宜从下向上进行灌注,以保证灌缝的密实度。
化学灌浆的压力一般控制在0.2MPa,达到规定的压力后,在保持压力下封堵灌浆嘴。
3)检查补注胶液,在胶液没固化时,及时检查漏注的地方,及时补注。
固化养护,一般注完结构胶后要养护24小时。
2.2.8封口结束灌浆后,待缝内浆液初凝而不外流时,可拆下灌浆嘴(盒),用环氧胶液或结构胶对灌浆孔进行封口并抹平。
清理注胶嘴和工作面,待养护时间到后,清理露出界面的注胶嘴,和渗出胶液做到工完场清。
2.3注意事项2.3.1配制粘接剂的原料应密封贮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3.2配制和使用灌注剂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2.3.3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一定的劳动保护措施。
(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等)。
2.3.4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
2.3.5施工机具,照明用电必须安全可靠2.4 质量检验裂缝灌浆处理后应检查灌浆密实情况,一般可采用压水(气)检验法和取芯检验法。
如发现缺陷应及时补救。
2.4.1压水(气)检验法:通过灌浆嘴向裂缝通入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压力P=0.2MPa),检查裂缝是否漏水或漏气来判断裂缝灌浆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2.4.2钻芯取样检查法:骑缝钻芯取样,检查裂缝内是否满充灌浆材料,从外观上可以判断灌浆效果,还可通过对所取芯的混凝土进行力学试验、检验裂缝处理的好坏。
2.5原材料2.5.1灌注胶建筑结构胶为混凝土裂缝灌注专用胶,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各种原因产生的裂缝的灌注。
该产品粘结力强、可灌性好、有弹性,灌注后可使裂缝构件连接成整体,恢复构件的强度及刚度,对挡水构件还可起到止水堵漏作用。
4.3 维复合材料补强加固3.1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施工程序混凝土表面处理→涂抹找平胶→涂抹浸渍胶→粘贴碳纤维布→涂抹面胶→ 养护固化3.2操作方法3.2.1混凝土表面处理(1)在混凝土表面划线,确定粘贴碳纤维布位置。
(2)在该范围除去粉刷层,清除结构表面剥落、疏松、蜂窝等劣质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混凝土表面凸出部分应凿掉,使其尽可能平整,必要时可用修补材料(如环氧砂浆等)将表面修复平整。
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3)桥墩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4)取掉注浆嘴,被粘贴混凝土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松散物及油污等杂质,直至露出混凝土新面,且平整度应达到5mm/m。
(5)混凝土表面打磨后,应用强力吹风器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
3.2.2找平处理(1)配制找平树脂胶,按比例将A、B 两组分胶均匀地搅拌,用电动搅拌机搅拌5分钟,用胶量少时也可用人工搅拌,搅拌要充分均匀。
(2)底层树脂胶手触干燥后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分用找平胶修补填平,应使混凝土面达到光滑、平整。
(3)转角处应用找平胶修复为光滑的园弧形,半径不小于20mm。
(4)找平胶手触干燥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3.2.3粘贴碳纤维布1)裁剪碳纤维布①根据设计图纸和构件实际尺寸编制各构件碳纤维布裁剪尺寸及数量计划表。
对于裂缝较多部位,采用满粘碳纤维布加固。
②按计划表裁剪碳纤维布,为便于粘贴和保管,裁好的碳纤维布应卷在小圆棍(筒)上(圆棍或圆筒直径应大于20mm),并编号以备使用。
在裁剪、剪布存放过程中应保持碳纤维布表面无灰尘、杂物。
(2)配制浸渍胶①根据需粘贴的碳纤维布数量(面积)确定所需浸渍胶的数量。
②按配合比例将A、B 两组份胶装入容器中,用电动搅拌机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
用胶量少时可用人工搅拌,必须搅拌充分、均匀。
每次搅拌的胶当次使用,超过时间不可使用。
(3)涂抹底层浸渍胶将配制好的浸渍胶用橡皮刮刀或滚筒均匀地涂刷在构件表面。
(4)粘贴碳纤维布涂刷底层浸渍胶后立即将预先裁剪好的碳纤维布均匀地敷设在底层浸渍胶上。
用专用的橡皮刮刀或橡胶圆筒沿纤维方向滚压或刮平,应注意不要来回滚压,应沿一个方向滚压刮平,排除气泡和多余的胶液,使浸渍胶充分渗透碳纤维布并与混凝土表面牢固粘接,滚压刮平时不得损伤碳纤维。
多层粘贴时重复上述(2)~(4)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