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及其职能
政府首先是一套机构,是执行和表达国家意志 的工具。政府机构与私人机构或其他公共机构 相比,主要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政府拥有(被赋予)某种私人机构所 没有的政治权力。 (公共权力机关:强制手段、 非等价交换) ➢ 第二,在民主社会,政府领导人是由选举产 生的或经过政治程序任命的,从而使其合法性 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4)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 的困难。
July 20
20
2、政府行为越界
主要表现在本该选择市场交易方式,却选 择使用了政治交易方式。
产生政府越界行为的深层原因在于缺少一 种能使决策者把私人成本和效益与整个社 会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有效协调的非市场机 制。
那么,政府行为应该有哪些?
July 20
21
政府行为
1、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
市场缺失——市场无法提供的领域:提供 公共商品
弥补市场——市场配置严重不足的领域: 基础产业、社会公益事业
娇正市场——市场配置无效率或不经济的 领域
图示
July 20
28
2、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
区域间的均衡配置—— 西部大开发
部门间的均衡配置—— 三峡工程
图示
July 20
29
现实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与市场分工 协作)。财政作为政府实现其目标的一种 手段,其职能体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分 配和经济稳定等三个方面。
July 20
50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就像自然界的一个有机体,每 个人就是这个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政府可以 认为是这个有机体的大脑或心脏。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否认个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 主体所具有的利益和价值。
“机体论”者认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由政府确 定,并由政府领导公众去
财政职能应定位于三个容易出现市场失败的
领域: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
济稳定职能。
July 20
25
二、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是指政府在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
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生产什么(财政职能范围,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生产 (生产方式的选择?由政府生产还 是私人生产)
三、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通过税收 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干预市场机制下自动达成的 收入分配状况,保证人们最低生活需要,实现收 入合理分配的目标。
内容
提供公共商品与劳务 调节所得、消费与财产 社会保障体系
July 20
32
(二)公平的判断
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个人对自身处境“合理” 性的判断
机会差异 有效率不公平 调节机会差异
理性差异 既有效率又公平 中性对待理性差异
July 20
38
中国的收入分配
特征
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达0.49
群体间差距大,群体内个体差距小
成因
计划经济时期
转型时期的收入分配
规范的收入分配
对策:
制度建设
初次分配领域:加速市场化,消除壁垒
再分配领域:收入再分配
July 20
(3)成本高,浪费多,寻 租普遍(公共物品供给的 低效率);
(4)官僚主义严重,机构 不断膨胀,效率却不断下 降。
July 20
17
(三)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1、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主 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有限的信息;
(2)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 的有限性;
(3)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 限性(官员有其自身的效用 特权);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 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 容和标志。
July 20
47
经济稳定职能
D
45º
D2
总 需
C' E C
B B'
D0 D1
求
O
Y1 Yf Y2
Y 国民收入
通货膨胀缺口与通货紧缩缺口的消除
July 20
48
本章小结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 分条件)。政府可以通过非市场机制对市 场进行必要的弥补和娇正。但如同市场 不是万能的一样,政府也不是万能的。
这种论点认为,政府并不是社会机体的一个 器官,而是众多的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个 人目标而制造的一个机械装置。
国家或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由众多的个人决 定。
由于在国家目标内容上的分歧,机械论者又 有两种观点,即自由意志论者和社会民主 论者。
July 20
9
(三) 折衷的观点
无视个人利益的“机体论”实际上是无视和背离 了人的本性,导致了低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损 害了集体或国家利益;
36
收入差距的成因
机会差异:
由于社会成员给定的个体或群体的客观境况(要素的数 量与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势力)差异产生的收 入差异。
理性差异
由于个人选择差异导致的收入差异
制度差异
由于社会成员面对不同交易规则形成的收入差异。包括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July 20
37
政府的作用
制度差异 既无效率又不公平 消除制度差异
July 20
11
二、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 是政府计划经 济与市场经济的综合经济 模式,即在一个国家的经 济体系中同时运用市场机 制和计划机制进行资源配 置的社会经济模式。
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国家 的经济模式都是带有市场 和计划色彩的“混合经 济”。
July 20
12
混合经济
私人部门
市场
非市场
July 20
第二,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一方面彻底动摇 了人们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国“罗斯福新 政”的成功实施也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政府干预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市场失败理论。
July 20
14
四、政府失败
即公共政策失败,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
或合理的公共政策。
一是经济公平,即对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 资格都一视同仁,所有社会成员都按同一规则参 与经济活动,各人按照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获取 相应的收入份额。这种公平遵循的是市场原则, 故又称市场公平或机会公平。(权利分配“合理” 性程度)
二是社会公平,即强调劳动成果在分配结果上的均
等,遵循的是社会道德准则(福利分配“合理”
为谁生产
July 20
26
(二)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采用两种手段: 1、预算安排:政府投资、政府采购 2、制度安排: A.环境性制度; B.制约化制度:纠正外部效应,保障充分
竞争; C.引导化制度:通过税种设置、税基、税率
来引导企业投资。
July 20
27
(三)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产品和服务(提供法律制度等) (二)管制和补贴投入生产(外部性、自然垄断
等) 思考:为什么要管制?
管制的目的是什么? 在哪些行业实施管制? 管制手段、范围是怎样变化的? (三)购买产品和服务 (四)收入再分配
July 20
22
第三节 财政职能
一、财政职能的界定 二、资源配置职能 三、收入分配职能 四、经济稳定职能
距越大。
G<0.2 绝对平均;
0.2-0.3 较平均;
0.3-0.4 较为合理;
0.4-0.6 警戒状态;
0.6以上 危险状态。
July 20
34
两种收入分配机制
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净收入
分配主体
市场
政府
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 按“需”分配
分配功能
效率
公平
分配顺序
初次分配
再分配
July 20
“机械论”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使国家利益或集 体利益得不到保障,结果又反过来损害了个人 利益。
因此,出现了介于“机体论”和“机械论”之间 的折衷观点:应当承认相对独立的个人利益, 但在有些场合,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July 20
10
第二节 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一、计划经济模式及其特点
计划经济模式(统制经济或命令经济模式),是以现代社 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国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其 资源配置特点是:
(1) 资源配置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由政府决定。
(2) 价格由政府确定;信息的内容主要是实物指标。
(3) 个人收入取决于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格局;经济运行 的“动力”来自行政命令。
(4)微观行为和决策的协调主要通过政府计划实现
弊端: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 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合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管理的过程,
指权力的行使;也可以指该过程的存在,
指“有秩序的法规”的状况;还可能指机
构的结构和安排及其如何与被管理者发生
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二者交替
使用。 July 20
3
第一节 政府透视
一、政府的特征 二、政府行为 三、关于政府的不同观点
July 20
4
一、政府的特征
(一)背景
由政府内在机制决定的并导致经济出现低 效率现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国 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化 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 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后”怪 病。
July 20
16
(二)政府失败的表现
(1)政治制度失灵;
(2)权力滥用、预算扩张 明显(表现在内部性与政 府扩张);
性程度)
July 20
33
衡量收入差异状况的指标——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Y为洛伦兹曲线,该曲线越弯曲,收
横轴表示人口, 入分配就越不平等。
纵轴表示社会 基尼系数:G=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