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苗圃学复习

园林苗圃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1、园林苗圃在园林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公用事业、环境建设和国土绿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美、清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离不开绿化。

运用城市绿化手段,借助绿色植物向城市输入自然因素,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治污染,调节城市小气候,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居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绿化的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评价城市的环境质量、风貌特点、发达程度和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园林苗圃是园林绿化苗木的生产基地,可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大量的园林绿化苗木,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障。

2、园林苗圃学的内容和任务园林苗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苗木的播种繁殖和营养繁殖、园林树木的大苗培育、园林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设施育苗技术、常见园林树木的繁殖与培育、以及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

●主要任务归纳为如下几方面:●①根据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需要和自然环境条件特点,研究园林苗圃的特点及其合理布局,进行园林苗圃工程设计。

●②论述园林树木的结实规律,了解园林树木结实的生理基础,为种实的采集、加工、贮藏、运输、以及种实品质的检验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技术措施。

●③根据播种繁殖苗和营养繁殖苗的发育特点,阐明培育园林苗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

依据苗木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提出苗圃灌溉排水和土肥调控技术,以及大苗的定向培育管理技术。

介绍组织培养育苗、无土栽培育苗、容器育苗及保护地育苗等设施育苗新技术。

●④根据苗木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及遗传学特性,评价园林苗木的质量,提出苗木检疫、包装、运输的关键技术环节。

●⑤结合苗木培育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树种的生物学特点及其苗木培育的关键技术。

●⑥分析园林苗圃的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进行效益和风险评价,探讨园林苗圃经营管理模式。

第二章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1、园林苗圃的种类及其特点一、按照园林苗圃面积的大小,可划分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和小型苗圃。

1.大型苗圃大型苗圃面积在20hm2以上。

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拥有先进设施和大型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强,常承担一定的科研和开发任务,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生产经营期限长。

2.中型苗圃中型苗圃面积为3~20hm2。

生产苗木种类多,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经营期限长。

3.小型苗圃小型苗圃面积为3hm2以下。

生产苗木种类较少,规格单一,经营期限不固定,往往随市场需求变化而更换生产苗木种类。

二、按照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可划分为城市苗圃和乡村苗圃。

1.城市苗圃城市苗圃位于市区或郊区,能够就近供应所在城市绿化用苗,运输方便,且苗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适宜生产珍贵的和不耐移植的苗木,以及露地花卉和节日摆放用盆花。

2.乡村苗圃(苗木基地)乡村苗圃(苗木基地)是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和城市绿化建设迅速发展而形成的新类型,现已成为供应城市绿化建设用苗的重要来源。

由于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适宜生产城市绿化用量较大的苗木,如绿篱苗木、花灌木大苗、行道树大苗等。

三、按照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可划分为专类苗圃和综合性苗圃。

1.专类苗圃专类苗圃面积较小,生产苗木种类单一。

有的只培育一种或少数几种要求特殊培育措施的苗木,如专门生产果树嫁接苗、月季嫁接苗等;有的专门从事某一类苗木生产,如针叶树苗木、棕榈苗木等;有的专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组培苗等。

2.综合苗圃综合苗圃多为大、中型苗圃,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规格多样化,设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期限长,技术力量强,往往将引种试验与开发工作纳入其生产经营范围。

四、按照园林苗圃经营期限可划分为固定苗圃和临时性苗圃。

1.固定苗圃固定苗圃规划建设使用年限通常在10年以上,面积较大,生产苗木种类较多,机械化程度较高,设施先进。

大、中型苗圃一般都是固定苗圃。

2.临时苗圃临时苗圃通常是在接受大批量育苗合同订单,需要扩大育苗生产用地面积时设置的苗圃。

经营期限仅限于完成合同任务,以后往往不再继续生产经营园林苗木。

2.建立园林苗圃的条件(一)园林苗圃的经营条件:交通条件、电力条件、人力条件、周边环境条件、销售条件、(广告效益)(二)园林苗圃的自然条件:地形、地势及坡向;土壤条件;水源及地下水位;气象条件;病虫害和植被情况3.苗圃地主要分为几类园林苗圃用地一般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

1.生产用地生产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设施育苗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等所占用的土地及暂时未使用的轮作休闲地。

2.辅助用地辅助用地又称非生产用地,是指苗圃的管理区建筑用地和苗圃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带、晾晒场、积肥场及仓贮建筑等占用的土地。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1、影响园林树木开花结实的因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开花与传粉习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因素2、繁育优良种实的途径:当园林绿化中急需大量优良种实时,建立母树林是充分利用现有种实资源,快速获得优良种实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长远的观点看,建立种子园是有效地提高树木种实遗传品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3、果实的分类,及拥有的几种果实形态:1)干果类果实成熟后果皮干燥。

蒴果、荚果和蓇葖果等,成熟时果皮开裂,散出种子;坚果、颖果、瘦果、翅果和聚合果等,种子成熟后果实不开裂,种子不散出。

2)肉质果类果实成熟后,果皮肉质化。

浆果、核果和梨果。

3)球果类裸子植物的雌球花受精后发育形成的,种子着生在种鳞腹面,聚成球果,如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柳杉、柏树。

另一些裸子植物的坚果状种子,着生在肉质种皮或假种皮内,如红豆杉、罗汉松等。

4、种子的成熟种类: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5、种子活力影响因素:树种的地理变异与遗传因素、种子成熟度、种子发育过程、机械损伤、种子干燥与病虫害6、影响种子寿命内因与外因:内因:从种子活力的生理学基础分析可认识到,种子寿命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与种皮结构、含水量和种子养分种类有很大关系外因:种实采集、调制和贮藏条件第四章苗木的播种繁殖1、播种繁殖的意义与特点:意义:园林树木的种子体积较小,采收、贮藏、运输、播种等都较简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或嫁接繁殖用的砧木,因而在园林苗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特点:①利用种子繁殖,一次可获得大量苗木,种子获得容易,采集、贮藏、运输都较方便。

②播种苗生长旺盛,健壮,根系发达,寿命长;抗风、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适应力较强。

③种子繁殖的幼苗,遗传保守性较弱,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有利于异地引种的成功。

如从南方直接引种梅花苗木到北方,往往不能安全越冬;而引入种子在北方播种育苗,其中部分苗木则能在-17℃时安全过冬。

④用种子播种繁殖的苗木,特别是杂种幼苗,由于遗传性状的分离,在苗木中常会出现一些新类型的品种,这对于园林树木新品种、新类型的选育有很大的意义。

⑤种子繁殖的幼苗,由于需要经过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生理发育阶段,因而开花、结果较无性繁殖的苗木晚。

⑥由于播种苗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因此对一些遗传性状不稳定的园林树种,用种子繁殖的苗木常常不能保持母树原有的观赏价值或特征特性。

如龙柏经种子繁殖,苗木中常有大量的桧柏幼苗出现;重瓣榆叶梅播种苗大部分退化为单瓣或半重瓣花;龙爪槐播种繁殖后代多为国槐等。

2、整地作用:①深耕以打破底层,加厚土壤的耕作层,有利于苗木生长扎根。

②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

③可有效地消灭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3、种子休眠的原因:如种皮的透气、透水性不良;种胚尚未充分成熟;种子中存在某些抑制萌发生长的物质等。

4、播种时间与特点:1)春播:从播种到出苗时间短,减少管理用工,减轻鸟、兽、虫等对种子的伤害等优点。

气温适宜,土壤不板结,利于种子萌发、出苗、生长等好处。

春播幼苗出土后,气温逐渐增高,可避免低温和霜冻的危害。

2)夏播:适用于易丧失发芽力,不易贮藏的夏熟种子,如杨树、榆树、桑树、檫木等。

随采随播,种子发芽率高。

夏播应尽量提早,当种子成熟后,便立即进行采种、催芽和播种,以延长苗木生长期,提高苗木质量,使其能安全越冬。

3)秋播:一些大、中粒种子或种皮坚硬的、有生理休眠特性的种子都可以在秋季播种。

一般种粒很小或含水量大而易受冻害的种子不宜秋播。

符合自然规律的播种期,种子在土壤中完成了休眠、催芽过程,来春幼苗出土早、整齐,扎根深,能增强抵抗力。

秋播节省了种子贮藏和催芽工作费用,可降低育苗成本。

但秋播也具有种子留土时间长,易受鸟、兽危害,播种量较春播大等缺点。

4)冬播:我国南方气候温暖,冬天土壤不冻结,而且雨水充沛,可以进行冬播。

冬播实际上是春播的提早,也是秋播的延续。

部分树种(如杉木、马尾松等)初冬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可早发芽,扎根深,能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和成活率,幼苗的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均较强。

5、确定苗木播种密度的原则:(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快,冠幅大的密度应稀,反之应密些。

(2)苗龄及苗木种类苗木年龄不同,其密度也不同。

一般培育两年生苗的密度要比一年生苗的小,年龄越大密度越小。

(3)苗圃地的环境条件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好的宜密,条件差的宜稀。

(4)育苗方式及耕作机具苗床育苗的密度比垄作育苗的密度大,所以产量比垄作高。

另外,确定密度还必须考虑苗期管理所使用的机器、机具,以便确定合适的行(带)距。

(5)育苗技术水平育苗技术水平高、管理精细的密度可高些;反之,育苗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条件较差的,密度宜稍低。

6、播种繁殖方法与特点:1)条播:按一定的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中的播种方法。

苗木集中成条或成带,便于抚育管理,因此工作效益高。

条播比撒播省种子,苗木通风良好。

但由于条播苗木集中成条,发育欠均匀,单位面积产苗量也较低。

2)点播: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穴播种,或按行距开沟后再按株距将种子播于沟内。

适用于大粒种子,如银杏等。

3)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或垄上。

适用于一般小粒种子,如杨、泡桐、桑、马尾松等。

撒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单位面积产苗量较条播高,苗木分布均匀,生长整齐。

但撒播用种量大,一般是条播的两倍;另外撒播苗木抚育不便,同时由于苗木密度大,光照不足,通风条件不好,使苗木生长细弱,抗性差,易染病虫害。

7、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特点: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是从播种开始,到当年生长进入休眠期为止,在整个生长期中,由于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有不同。

根据一年生播种苗各时期的特点,可将播种苗的第一个生长周期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四个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