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新)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2)第三章规划布局 (2)第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4)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8)第六章景观规划 (10)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 (12)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1)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3)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3)第十一章规划的实施措施 (35)第十二章附则 (36)第一章总则第1条.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适应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新沂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建设部《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7)《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9)《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10)《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11)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

(12)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有关城市和本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

第3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60.00平方公里,北至323省道、新戴运河、大桥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唐纬十一路,西至经一路、唐经一路,东至城东高速公路引线。

第4条.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5条. 指导思想1.用高瞻远瞩的、全局的、长远的眼光规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开发区的现状、未来发展的新条件、新机遇、新机制,使规划符合并促进建设。

3.体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性发展观。

4.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5.突出特色。

6.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一规划,逐步实施。

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第6条. 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建设为“改革开放先导区,先进管理试验区,现代工业集聚区,东陇海线产业带第三大城市新区”。

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快“一主二副”开发区(中心区、东区、南区)建设步伐。

第7条. 开发区产业定位开发区产业主要为:纺织(含服装)、机械、基础化工、高新技术、精细化工、传统工业、物流。

第8条. 开发区性质开发区性质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第三章规划布局第9条. 用地布局规划结构总体用地布局规划结构为:八区。

●生活服务办公区:即市府路和新戴运河以南、大桥路以北地区,以生活服务办公(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广场、科技教育、信息、交通、市政、公园绿地等)为主。

西部工业的生活服务由瓦窑镇配套,南部基础化工区的生活服务由唐店镇配套。

高新产业起步区的生活服务城区配套。

●传统工业区:即市府路以南、大桥路以北、工业路以东、臧圩河以西地区。

以传统工业为主。

为二类工业。

远期搬迁有污染的工业,产业升级。

●机械工业区:即大桥路以南、老庄路以北、臧圩河以西、新墨河以东地区,以机械工业为主。

●纺织工业区:即老庄路以南、徐连高速公路以北、臧圩河以西、新墨河以东地区,以纺织工业为主。

●高新产业起步区:即大桥路以南、徐连高速公路以北、黄墩河以东地区。

以电子、新材料、生化工业等高新产业区为主。

为一类工业。

●高新产业发展区:即大桥路以南、徐连高速公路以北、新墨河以西地区。

以电子、新材料、生化工业等高新产业区为主。

为一类工业。

●物流基础化工区:即大桥路以北、徐海路以南、新戴运河以西地区。

以物流和基础化工为主。

●精细化学工业区:即徐连高速公路以南地区,以精细化学工业为主。

第10条. 各区用地一览表1.1.1.1.1.1.1.1 各区用地面积表第11条. 居住用地1.用地指标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53.0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4.4%。

2.规划布局布置在生活区。

居住主要结合现状布置,相对集中。

对影响布局、规模小、分散、建筑质量和环境差的小村庄进行迁移合并。

第12条. 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3502.1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60.4%。

一类工业用地2052.0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35.4%。

二类工业用地605.0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10.4%。

三类工业用地845.1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14.6%。

第13条.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布置(适当分散),形成办公商贸区,布置在服务区。

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行政管理用地集中布置,形成行政中心。

商业金融用地。

商业包括工业市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展销中心。

规划布置一个集贸市场。

第14条.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布置在物流基础化工区,靠近主干道,便于交通运输。

一部分工业仓储用地与生产建筑用地结合,一部分商业仓储用地与商业用地结合。

第15条. 规划分期规划分二期:近期:新墨河以东、徐连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远期:新墨河以西、徐连高速公路以北地区,29.99平方公里。

第四章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第16条. 对外交通规划1.加强开发区与新沂火车站的联系,方便铁路运输规划开发区有323省道、工业路与新沂火车站联系,以保证交通运输畅通。

2.保证过境公路畅通,并加强开发区与过境公路的联系205国道和323省道按照一级公路规划。

205国道可按55米红线控制,双向6车道。

主干道市府路、大桥路、老庄路、焦墨路、工业路、新港路、泰山路、金山路、东经二、东经四、东经六等与205国道和323省道联系。

3.加强开发区与高速公路的联系,方便运输开发区的南部、东部与高速公路衔接,保证交通运输畅通。

4.加强开发区与港口的联系,方便水路运输规划新戴运河为四级航道,整合市区现有内河码头,统一搬迁至新戴运河码头区。

5.加强开发区与新沂市区的联系,使二者联为一体开发区与新沂市区之间,规划多条主要联系干道,二者联为一体。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第17条. 道路框架规划道路结构为:交通方便的方格网结构。

第18条. 道路宽度、密度﹡(1)主干道规划主干道红线宽度40—55米,横断面以三块板型式为主。

主干道间距控制在800—1000米。

(2)次干道和支路规划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5—30米,横断面以一块板型式为主。

次干道间距控制在400—600米。

支路红线宽度规划为15米,横断面为一块板型式,支路间距控制在200—300米。

1.1.1.1.1.1.1.2 开发区规划道路一览表注:以上规划路名均为暂命名。

第19条. 广场规划﹡规划广场4个。

总用地面积为12.8公顷。

第20条. 公共停车场与公共加油站规划﹡公共停车场,规划45个,总用地面积为40.5公顷。

公共加油站,规划10个,总用地面积为3.0公顷。

第21条.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交站场10个,总用地面积10.0公顷。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第22条. 规划指标﹡规划绿地870.4m2。

第23条. 总体布局规划在外围结合高等级公路、铁路、河流构筑永久性的生态绿地网络;在中部沿河建设滨河绿化景观带作为绿化轴线,布置景观休闲公园,构筑多元化的绿地公园体系。

规划以河流、道路以及周边绿化为廊道,将多元化的公园、绿地相互串联,并与外围生态绿地相连接、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化的绿地系统。

第24条. 公共绿地(1)公园规划规划2个公园:新墨河公园:区级公园,位于205国道与大桥路交叉口西北侧,占地面积26公顷。

黄墩河东公园:区级公园,位于黄墩河与大桥路交叉口东南侧,占地面积14公顷。

(2)带状公共绿地规划臧圩小河绿化带:结合对臧圩小河水体的改造,建设滨河绿化带,有效隔离生产和生活用地,同时联系各绿化节点空间,构筑完善的绿地网络。

新墨河绿化带:开挖、疏浚新墨河,改善水体质量,形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主要绿化廊道。

新戴运河绿化带:开挖、疏浚新戴运河,改善水体质量,形成贯穿东西的一条主要绿化廊道。

黄墩河绿化带:结合对河水的改造,建设滨河绿化带,有效隔离生产和生活用地,同时联系各绿化节点空间,构筑完善的绿地网络。

大桥路绿化带:结合道路,建设沿大桥路绿化带,成为联系东西的核心绿化带。

焦墨路绿化带:建设焦墨路景观大道,串联南部,反映新城面貌。

第25条. 防护绿地﹡1)公路、铁路防护林带徐连高速公路、205国道、323省道、陇海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按照各个部门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控制。

(2)水系防护林带新戴运河、新墨河、黄墩河两侧各控制50—100米防护林带,其它水系两岸防护林带不少于30米。

(3)高压走廊防护绿地110KV高压走廊下控制15—25米防护绿带,220KV高压走廊下控制30—40米防护绿带。

(4)市政设施周围防护绿带污水厂周围控制20—30米防护绿带,天然气二级门站周围控制50米防护绿带。

(5)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绿带有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结合地形地貌,设置30米以上防护绿带。

无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10米以上防护隔离林带。

(6)断裂带两侧各控制150米防护绿带。

4.生态绿地网络规划在外围形成环状生态绿地网络,包括徐连高速公路绿化控制带、205国道绿化控制带、323省道。

通过沿主要道路、河流的绿化带与外部生态绿地系统相互融合,形成网络,将外围绿化引入开发区。

第六章景观规划第26条. “二区”——特色风貌区1.生活风貌区即生活服务办公区,规划展示行政办公、商贸、居住都市风貌。

2.生产风貌区即除生活风貌区以外的地区。

以现代化的建筑和有机的绿化景观布局反映生产(工业)新面貌。

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特色的延续和空间的有机组合,以连续、多样的开敞空间串联各景观节点。

第27条. “三环”——绿色生态开敞景观环(一)主区“三环”1.西部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景观环由经一路、徐连高速公路、新戴运河、新墨河和陇海铁路沿线绿化带构成的环状空间,以绿色生态景观环为主,组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公共空间。

2.中部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景观环由新戴运河、徐连高速公路、新墨河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

3.东部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景观环以新戴运河、新墨河、臧圩河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有效阻隔工业对生活用地的干扰,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东区“一环”由黄墩河、徐连高速公路、大桥路、205国道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

(三)南区“一环”由外环路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

其内含二个小环。

第28条. “七轴”1.市府路、经八路景观轴以市府路、经八路为主轴,西部以生活性功能为主,以人性化尺度控制沿线建筑和公共空间,满足两侧居民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