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设计摘要:本设计为某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设计,包括方案、路线、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以及沿线主要配套设施的设计。
本工程设计速度为80km/h,本次设计包括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等。
本设计的路线,纵断面设计共设3个边坡点,最大坡度为0.818%,最小坡度为0.33%。
竖曲线半径分别有25000m,15000m,20000m(自己改)。
路基宽度为26m,行车道宽度为3.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3m,中央分隔带3.5m。
路面结构中,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3cm),其中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土(厚度3cm),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6cm);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为45cm);底基层采用碎石灰土(厚度为25cm)。
本路段设计桥涵2座桥,结合桥头地质情况综合考虑灌溉、排涝及地方出行的要求进行桥跨布置。
关键词:工程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Abstract: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programs, routes, subgrade and pavement, drainage systems, as well as along the main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he province Road Xinghua, Taizhou segment. This engineering design speed of 80km / h, this design includes the road graphic design, road vertical alignment design, road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design of embankment,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ubgrade and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 bridge and subsidiary structures design.This design, too, Profile Design, 3 slope, the maximum gradient of 0.818%, the minimum slope of 0.33%. Vertical curve radius of 25000m, 15000m, 20000m (change). Roadbed width of 26m, the carriageway width of 3.75m, 0.75m soil shoulder hard shoulder 3m, the central median of 3.5m. Pavement structure, the surface layer of asphalt concrete (13cm), the surface layer is fine-grained 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mix soil (thickness 3cm) in the surface layer in grain-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concrete (thickness 4cm), the following layer of coarse grain 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concrete (thickness 6cm); primary calcareous soil (thickness 45cm); sub-base gravel dust (thickness 25cm). The design of the sections of bridges and culverts 2 bridge, combined with the the bridgehe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sidering the travel requirements of irrigation, drainage and local bridge span arrangement.Keywords:engineering design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roadbed design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bridges and culverts and ancillary structures design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说明 (6)1.1道路基本资料 (6)1.2沿线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情况 (6)1.2.2气象 (6)1.2.3区域地质构造 (7)1.2.4地震效应 (8)1.3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8)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10)2.1选线设计 (10)2.1.1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 (10)2.1.2平原一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10)2.1.3平原一级公路选线原则及依据 (11)2.1.4平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 (11)2.1.5平原一级公路选线的依据 (12)2.1.6平原一级公路选线方案比选 (12)2.2平面线形设计要求 (13)2.2.1直线设计 (13)2.2.2圆曲线设计 (14)2.2.3缓和曲线 (15)2.3计算算例 (15)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19)3.1纵断面设计要求 (19)3.2纵坡设计 (19)3.2.1 最大纵坡 (19)3.2.2 最小纵坡 (20)3.3坡长的要求 (20)3.3.1 最短坡长的限制 (20)3.3.2 最大坡长的限制 (20)3.4竖曲线设计 (21)3.4.1竖曲线各项指标要求: (22)3.4.2竖曲线各要素计算公式 (22)3.4.3竖曲线要素计算算例 (24)3.5平纵组合设计 (24)3.6线性与环境的协调 (26)3.7纵断面的设计步骤以及纵断面图的绘制 (26)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27)4.1横断面的组成 (27)4.2横断面各项技术指标 (27)4.2.1行车道宽度 (27)4.2.2中间带宽度 (27)4.2.3路肩宽度 (27)4.2.4路基宽度 (28)4.4.1超高横坡度及超高渐变率的确定 (29)4.4.2超高加宽 (29)4.5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29)4.5.1调配要求 (29)4.5.2调配方法 (30)第五章路基设计 (32)5.1路基边坡 (32)5.2路基压实标准 (32)5.3公路用地宽度 (32)5.4路基填料 (34)5.5一般路基处理 (35)5.5.1一般路基处理原则 (35)5.5.2路床处理 (35)5.6路基防护 (37)5.7填方路基的施工 (37)5.8边沟的施工 (38)第六章路面设计 (39)6.1交通分析 (39)6.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9)6.1.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40)6.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42)6.3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44)6.4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44)6.5设计指标的确定 (44)6.6设计资料总结 (46)6.7.确定设计层厚度 (46)6.8水泥路面计算 (50)6.8.1交通分析 (50)6.8.2初拟路面结构 (51)6.8.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51)6.9方案比较 (54)6.9.2弯拉应力验算 (54)6.9.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55)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56)7.1路基排水设计 (56)7.2路面排水设计 (56)7.2.1路肩排水 (56)7.2.2拦水带排水 (56)7.2.3中央分隔带排水 (58)第八章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 (59)8.1桥涵设计 (59)8.1.1桥涵设计原则 (59)8.1.2桥涵方案设计 (59)结语 (61)参考文献 (62)致谢 (63)第一章工程概况说明1.1道路基本资料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的先导段均为新建路段,起于主线与233省道改线段交叉口,终于主线与333省道改线段交叉口。
技术标准: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
1.2沿线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情况1.2.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区域地形地貌特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属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及河水补给。
地下水对混凝土具结晶弱腐蚀性,局部地段对混凝土具中等腐蚀性。
本工程所在地区地质以亚粘土和亚砂土为主,含水量高。
1.2.2气象(1)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具有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的特点。
季风特征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春秋阴湿多雨,冷暖交替,气温变化幅度大;夏季始梅雨绵绵,盛夏后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常有台风暴雨;秋季多晴朗天气,气候凉爽宜人,当10月第一章工程概况说明下旬常有秋雨连绵;冬季多干燥、晴冷天气,降水少,时有霜冻出现。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台风、冰雹、连阴雨等。
(2)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4.8℃。
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2℃,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1.6℃。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9.2℃(1953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69年2月6日)。
(3)降水、蒸发历年平均降水量1037.5mm,历年平均蒸发量1410mm。
最大年降水量为2080.8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200.6mm,最大时降水量为78.8mm。
7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23.4%。
12月份降水量最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
一年之中降雨量集中在6月至9月份。
蒸发量以5月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下旬最大,旬蒸发量65mm以上。
年平均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386mm,蒸发量一般大于降水量。
(4)湿度历年平均湿度78%。
一年之中7、8两月份最大,月平均84~86%,1、2两月份最小74~75%。
(5)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305.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2%。
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占可照时数61%;4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每天仅5~6小时,占可照时数48%。
(6)霜、雪无霜期较长,历年平均无霜期227天。
初霜日期为11月11日左右,终霜日期大约为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