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自由锻是锻造大件的唯一加工方法。
(√)2、在正确控制化学成分的前提下,退火是生产可锻铸铁件的关键,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是制造球墨铸铁件的关键。
(√)3、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4、由于石墨的存在,可以把铸铁看成是分布有空洞和裂纹的钢(√)5、熔化焊的本质是小熔池熔炼与铸造,是金属熔化与结晶的过程。
(√)6、直流正接:焊件接正极,焊条接负极(厚板、酸性焊条)。
(√)7、电阻点焊是用圆柱电极压紧工件,通电、保压获得焊点的电阻焊方法。
(√)8、铜的电阻极小,不适于电阻焊接。
(√)9、反复弯折铁丝,铁丝会越来越硬,最后会断裂。
(√)10、冲裁变形过程可以分为:(1)弹性变形阶段;(2)塑性变形阶段;(3)断裂分离阶段(√)11、板料弯曲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坯料纤维方向平行。
(×)12、落料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的尺寸。
(×)13、粗基准是指粗加工时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指精加工时所使用的基准。
(×)14、高速钢虽然它的韧性比硬质合金高,但并不是现代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
(√)15、在一个工序中只可以有一次安装。
(×)16、刃倾角是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有正、负。
(√)17、逆铣时刀齿从已加工表面开始进刀,刀具磨损较大,且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
(√)18、零件在加工、和装配中,所依据的点、线或面称为工艺基准。
(√)19、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
液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和裂纹的主要原因。
(×)20、焊接接头中的融合区和过热区是两个机械性较差的区。
(√)21、氩气为惰性气体,高温下不溶入液态金属,也不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氩气是一种理想的保护气体。
(√)22、拉深系数越大,变形程度越大;所以后续的拉深系数比前面的拉深系数小。
(×)23、冷热变形是以回复温度为界的。
(×)24、拉伸件中最危险的部位是直壁与底部的过渡圆角处,当拉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此处将被“拉裂”。
(√)25、不完全定位的定位方式是不合理的。
(×)26、主运动是指在切削加工中形成机床切削速度或消耗主要动力的工作运动。
(√)27、粗加工时对已加工表面质量要求不高,可利用积屑瘤减小切削力,保户刀具。
(√)28、磨孔主要用于不宜或无法进行镗削,铰削或拉削的高精度及淬硬孔的精加工。
(√)29、YG类硬质合金适于加工铸铁、青铜等脆性材料。
(√)30、车刀的刃倾角是在正交平面中度量的。
(×)31、设计焊接结构时,为了减少焊接缝数量和简化焊接工艺,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工字钢、槽钢和钢管等成型钢材。
(√)32、孕育铸铁的性能比普通铸铁的灰口铸铁差。
(×)33、要提高冲裁件的质量,就要增大光面的宽度,缩小塌角和毛刺高度,并减少冲裁件翘曲。
(√)34、熔合区成分不均,组织为粗大的过热组织或淬硬组织,是焊接接头中的最差的部位。
(√)35、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的退火可消除残余应力。
(√)36、落料是被分离的部分为成品,而周边是废料;冲孔是被分离的部分为废料,而周边是成品。
(√)37、过定位是超过六点的定位方式。
(×)38、硬质合金硬度高,耐磨性好,耐热性大约为1000℃左右,可以高速切削。
(√)39、后角是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40、一般来说,顺铣比逆铣优越,顺铣尤其适用于对有硬皮工件的加工。
(×)41、铸铁的焊接特点:(1)熔合区易产生白口组织(2)易产生裂缝(3)易产生气孔(√)42、药皮必须含有造气剂和造渣剂。
(√)43、焊件焊后的变形形式主要有:尺寸收缩、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变形等。
(√)44、有色金属零件外圆表面的精加工宜在磨床上进行。
(×)45、切屑的形态不能随切削条件不同而改变。
(×)46、金属切削加工中,主运动只有一个,进给运动可以一个以上。
(√)47、影响切削层参数、切削分力的分配、刀尖强度及散热情况的刀具角度是前角。
(×)48、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包含有弹性变形。
(√)49、同一化学成分的铸铁件其力学性能不一定相同。
(√)50、金属热变形过程中加工硬化和回复与再结晶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51、积屑瘤在任何情况下对金属切削加工都是不利的。
(×)52、冲孔与落料模的凸凹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
(×)53、强度、硬度较高的金属在锻造过程中,其可锻性不一定较差。
(√)54、焊接件的焊接应力较大,其最终焊接变形一定也较大。
(×)55、切削热较多,切削温度一定也较高。
(×)56、铸造合金收缩越大,其铸造应力与变形就越大。
(×)57、磨削不宜用于有色金属的精加工。
(√)58、定位是工件在机床上占有正确的位置,以保证被加工表面的精度。
(√)59、磨孔主要用于不宜或无法进行镗削、铰削或拉削的高精度及淬硬孔的精加工。
(√)60、直径12mm,深为50mm,精度为IT7 的孔,单件小批生产中常采用下列那种加工路线:钻——扩——粗铰——精铰。
(√)61.钢的熔点高于铸铁,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钢的流动性优于铸铁。
(×)62.金属锻造时,压应力数目越多,金属塑性越好。
(√)63.工字梁的扭曲变形主要是焊缝受拉应力而引起的。
(×)64.切削层面积只与切削用量有关。
(×)65.精加工塑性材料时一般应避免在中温中速下切削。
(√)66.残留面积的大小与刀具角度无关。
(×)67.造成铸件产生冷隔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太大。
(×)68.为了简化锻件形状,不予锻出添加的那部分金属称为余量。
(×)69.一般情况下刨削的生产效率低于铣削。
(√)。
70.铣削加工时在没有消除机床间隙机构的情况下,生产中一般选择顺铣。
(×)。
71.铸铁的含碳量比铸钢高,所以铸铁的强度比铸钢高。
(×)72.纤维组织很稳定,一般可通过热处理来消除。
(×)73.锤上模锻不能锻出通孔。
(√)74.弯曲变形时弯曲线应与锻造流线方向平行。
(×)75.精加工时一般选用较小的进给量。
(√)76.刀具的工作角度对加工质量没有影响。
(×)77.型(芯)砂的强度太高,则退让性不足,会产生热应力。
(×)。
78.铸铁件上,其厚壁与薄壁处的组织与性能是一样的。
(×)79.不完全定位是不合理的定位方式。
(×)。
80.胎模锻不需要专用的锻造设备。
(√)。
81.通常钢中S、P含量越少,则钢的质量越差。
(×)82.当铸件的液态收缩得不到补缩时,则会产生缩孔、缩松等缺陷。
(√)83.自由锻是锻造大件的唯一加工方法。
(√)84.钎焊不适宜重载机件的焊接。
(√)85.欠定位是合理的定位方式。
(×)86.酸性焊条因氧化性强,故对油、水和铁锈产生的气孔较为敏感。
(×)87.粗基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88.工序中的“安装”与通常意义的安装意思不同。
(√)89.在冷变形中是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的。
(×)90.高速钢可以进行高速切削,而硬质合金材料只能进行中速切削。
(×)91.冷铁和冒口的作用相同。
(×)92.孕育铸铁的性能比普通的灰口铸铁差。
(×)93.薄板轻型结构有密封要求一般应选用缝焊。
(√)94.拉深系数越大,变形程度越大。
(×)95.一般焊接接头中的熔合区和过热区是两个机械性能较差的区。
(√)96.自由锻是锻造大件的唯一加工方法。
(√)97.精车外圆时一般选择慢的切削速度和小的进给量。
(×)98.精基准可以重复使用。
(×)99.过定位是超过六点的定位方式。
(×)100.在一个工序中通常可以构成几次安装。
(√)101.冷铁和冒口的作用不同。
(√)102.球墨铸铁的性能比普通的灰口铸铁差。
(×)103.薄板轻型结构有密封要求一般应选用点焊。
(×)104.拉深系数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105.一般焊接接头中的熔合区和过热区是两个机械性能较好的区。
(×)106自由锻不能锻出通孔。
(×)107.有色金属零件精车外圆时一般选用车削。
(√)108.基准重合是粗基准与精基准重合。
(×)109.欠定位是合理的定位方式。
(×)110.工序中的安装与普通的安装意义相同。
(×)111、前角增加,切削刃锋利,切削变形增大,因此切削力将增大,即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甚大,但受刀刃强度的制约,前角不能太小。
-(×)112、酸性焊条的氧化性强,焊接时合金元素烧损较大,焊缝的力学性能较差,但焊接工艺性好,对铁锈、油污和水分等容易导致气孔的有害物质敏感性较低。
(√)113、常见的铸件缺陷气孔产生的原因是型砂和芯砂的强度不够;砂型和型芯的紧实度不够;合型时局部损坏,浇注系统不合理,冲坏了砂型。
(×)114、麻花钻的切削部分有两个主后刀面,其交线为横刃,它是麻花钻所特有的,其他刀具所没有的。
--------------(√)115、表面淬火件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所获得的组织是回火托氏体。
(×)116、正火与退火比较,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因而具有生产周期短,节约能源,成本低等优点;当采用正火和退火均可以满足要求时,应该优先选用正火-----(√)117、正接用于较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反接用于较厚或高熔点金属的焊接。
当采用酸性焊条焊接时,应采用直流反接,以保证电弧稳定燃烧。
-----(×)118、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其主要失效形式有变形、断裂和表面损伤三种类型。
-------------------(√)119、距共晶成分越远,两相区也越大,而合金的流动性则越好。
--(×)120、精加工与粗加工相比,刀具应选用较大的前角和后角。
(√)121、高速钢虽然它的韧性比硬质合金高,但并不是现代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
(√)122、金刚石刀具不宜加工铁系金属,主要用于精加工有色金属。
(√)123、当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切削中等硬度的塑性材料时,常形成挤裂切屑。
(√)124、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故常采用中等切速粗加工;精加工时必须避免积屑瘤的产生,故切削塑性金属时,常采用高速或低速精加工。
(√)125、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背吃刀量(切削深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影响最小。
(√)126、在切削用量中,对切削热影响最大的是背吃刀量(切削深度),其次是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