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发展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发展

常 –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7
• 心理因素在健康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 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多扮演重要角色,这 类疾病统称心身疾病,指主要或完全由心理 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心症 状的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 喘等。
8
二、心理健康
6
健康概念的演化
医学-心理模式的健康标准(WHO)
– 精力充沛,能应付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 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 能够抵御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 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 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
高效的生活。
13
马斯洛心理健康的标准
• (1) 现实知觉良好,即能够如实地看待世界,而不 是按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来观察世界;
• (2)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即能够接受别人、 自身及自然的不足与缺憾,而不会为这些缺憾所困 扰;

(3)自发、坦率、真实,即行为坦诚、自然,没有
隐藏或伪装自己的企图,除非这样一种直率的表现
狭义: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内容完整、协调 一致,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11
•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对心理健 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 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 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12
3.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
会伤害别人;

(4)以自身热爱的工作为中心,即热爱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工作起来刻苦、专注:;
•Leabharlann 14•(5)有自立和独处的需要,即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
感和满足。遇到问题时喜欢冷静、独立地思考,把解决问
题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6)在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
性,即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
足; • 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8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 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 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9
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 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 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 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既 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 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 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 符合。
第一讲 心理健康 与大学生发展
思政部 孙磊
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 一、健康概述 • 二、心理健康
2
一、健康概述
• 健康概念的演化 • 健康的标准
3
健康概念的演化
生物医学模式:关注生理健康 – 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 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验和各种生理指标来 衡量。《辞海》(1989年)
20
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 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 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 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 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 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 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 1.心理健康的起源与发展 • 2.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正确理解 • 3.心理健康的标准 •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9
1.心理健康的起源与发展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中外文化的价值诉求
10
2.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正确理解
•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 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
广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 态。
为十分反感,有自己的主见,认定的事情就坚持去做,而
不顾及传统的力量或舆论的压力。
17
我国心理学家经典心理健康标准
• 充分的安全感; •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应的估价; •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做恰当的满
4
健康概念的演化
医学-心理模式:关注生理、心理健康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宪章
5
• 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了健康的 定义,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特点是强调人的生理与心理、自然性与社会 性不可分割。

(12)富于创造性,即具有同儿童天真的想象相类似
的倾向,具有独创、发明和追求革新的特点;

(13)处事幽默、风趣,即善于观察人世间的荒诞和
不协调现象,并能够以一种诙谐、风趣的方式将其恰当
地表现出来,但终不把这种本领用之于有缺陷的人,对不
幸者总是寄予同情;

(14)反对盲目遵从,即对随意应和他人的观点、行

(9)关注社会道德,即把帮助穷困受苦的人视为自己
的天职,具有同世间所有的人同甘苦、共患难的强烈意
识,千方百计为他人的利益着想;

(10)人际关系深刻,即注重友谊和爱心,但交友的数
目一般不多,同伴圈子较小;

16

(11)具有性格结构,即谦虚待人,不存偏见,尊重别
人的权利和个性,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功能,并具有自制的能力,就是在碰到挫折,受到打击的情
况下,也依然如此;

(7)有持久的欣赏力,即对于某些经验,特别是审美体
验,有着奇特而经久不衰的欣赏力,不会因事物的重复出
现而为之烦恼;相反,却为能保留和享受这些美好的回忆
而欣慰不己;
15
• (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即在人生中存在这样 的体验:感受到强烈的醉心、狂喜和敬畏情绪,感觉到 极大的力量、自信和决断意向,甚至连平凡的日常活动, 也被他们夸大为压倒一切、无限美好,不可言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