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课程类别:必修
学分/学时:4/64理论学时:64课内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汽车服务工程
开课单位/教研室:机械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
1、课程设置目的:
汽车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掌握发动机实际循环及指示指标、有效指标、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与分析;
(2)掌握充气系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与提高充气系数的措施;
(3)掌握汽油机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基本理论和调整方法;
(4)掌握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万有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与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降低排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相关的知识灵活分析、综合判断、评价发动机工作的基本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为期末采用卷面闭卷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考试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张志沛.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三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7
2、参考资料:
[1] 颜伏伍.汽车发动机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0
[2] 许兆棠,黄银娣.汽车构造(上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8
执笔:李占妮审核:龚冬梅制(修)订时间: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