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常规试验
a点(液限点)应 为20mm±0.2mm
41
c点(塑限点)应 为5mm以下。对 于砂类土,c点锥 入深度可大于 5mm
42
b点应为a点与c点 的中间状态附近
43
结果整理:在双对数坐标上,以含 水率w为横坐标,锥入深度h为纵坐 标,点绘a、b、c三点应为一条直线 如不在同一直线,要通过a点与b、c 两点连成两条直线,找出锥入深度, 求出ac和bc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 率差值小于2%,以平均值与a点连 成一条线,大于2%时,应重做
(2)将大于2mm的 试样按次序通过各 级粗筛。将留在筛 上的土分别称量;
29
(3)2mm筛下的土如 数量过多,可用四分 法缩分至100-800g, 按次序通过各级细筛。
(4)若是需要还应进行 手动补筛,一分钟内 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 筛余质量的1%止;
30
(5)筛后各级筛上和 筛底上的总质量与筛 前试样质量之差,不 应大于1%。
(6)如2mm筛下的土 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 10%,可省略细筛分 析;如2mm筛上的土 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 10%,可省略粗筛分 析。
31
32
三、界限含水率试验
(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仪法)
33
1、试验准备工作
目的:为了确定粘性土由 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和半 固体状态、固体状态相互 转化时的分界含水率
目的:是要确定该 土可能达到的最大 密度、最佳含水量。 为土质路基提供压 实密度的依据,回 填土的压实密度等。
50
1、试验准备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试 验目的是测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及最 大干密度
小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 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
51
小击实筒
56
闷料示意图
57
闷料示意图
58
2、试验步骤
将击实筒放入击实 仪上,取制备好的 土样按所选击实方 法分3次倒入筒内, 每层击实次数为 98击,要求击完 后余土高度不超过 试筒顶面6mm。
59
用修土刀齐筒顶削 平试样,称筒和击 实样土重后用推土 器推出筒内试样, 测定击实试样的含 水量和测算击实后 土样的湿密度。
大击实筒
52
小击实筒
大击实筒
53
54
击实仪
55
试样制备
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 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 (按2%-3%含水率递增),拌匀后 闷料一夜备用。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风干土样 在测定其含水量以后,计算求得加 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率递 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取 两 个 测 值 的 平 均 值 , 以 百 分 数 表 示。
25
二、颗粒分析试验 (筛分法)
26
1、试验准备工作
目的:按颗粒的粗 细及颗粒粒径分配 曲线,计算土的颗 粒级配。
适用于分析粒径大 于0.075mm的土 颗粒组成。
27
土壤筛与集料筛的区别
28
Hale Waihona Puke 2、试验步骤(1)按规定称取试 样,分批过2mm 筛;
13
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土的土样制备包括
❖土的风干、碾散、过筛、匀土、分样 和贮存等预备程序
❖ 击实等试样制备程序。
将块状扰动土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 碾散,或用碎土机碾散(不得破坏土粒结 构)。
14
土样的风干及碾碎
15
土样的风干及碾碎
16
将碾散的风干土样通过规定孔径的 筛,取筛下足够试验用的土样,充 分拌匀,测定风干含水率,装入塑 料袋内备用。
②将开关打开,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 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可等于标定罐的容积), 然后关上开关,称灌砂筒内剩余砂质量 ,准确至1g。
81
③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灌砂筒移 至玻璃板,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 筒内砂不再流动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 地取走灌砂筒。
④收集并称量留在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 砂,准砂至1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锥 体的砂 。
21
四分对角取样法
22
四分对角取样法
23
(3)烘干后取出试样,放入干燥器 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值0.01g。
(4)结果整理
w0
m0 md md
100
24
本 试 验 必 须 对 两 个 试 样 进 行 平 行 测 定,测定的差值允许平行误差:
❖ 当含水率小于5%时为0.3%; ❖ 当含水率小于40%时≤1% ❖当含水率等于、大于40%时为2 % ❖对层状和网状构造的冻土不大于3 %。
则的土可用蜡封法。 灌砂法和灌水法一般在野外应用,
适用于砂、砾等。
74
2、灌砂法测密实度
概念
❖所 谓 灌 砂 法 是 利 用 已 知 密 度 的 砂 灌入试坑来测得被测土样试坑的 体积,从而测定土样密度的一种 方法。
❖本 法 适 用 于 测 定 粗 粒 土 的 密 度 和 压实度,也可以测定细粒土的密 度和压实度。
(3)、含有机质不超过 5% 或含石膏的土1215h.温度控制在60-70℃
20
四分对角取样法
❖ 将土样拌匀,堆积成圆锥形 ❖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
方向旋转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 状。 ❖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使 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 将剩下的两份样拌匀; ❖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 于需要量为止。
17
一、含水率试验 (烘干法)
18
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含水率:土中水的 质量与土颗粒质量 的比值
仪器设备 烘箱、天平、
称量盒等
19
2、试验步骤
(1)、取代表性土样, 采用四分对角取样法。 细粒土15~30g,砂类土、 有机质土50g,砂砾石为 1~2kg.
(2)、称取样品于入铝 盒,称重。放入温度 105-110℃的烘箱中恒温 烘干。 细粒土≥8h 砂类土≥6h
69
试验记录
70
试验记录
71
五、土的密度试验
(灌砂法)
72
1、试验目的与适用范围
土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质量。它 是土的主要物理性指标之一。用它 可以换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 和度等指标。
73
测定密度的方法常用的有环刀法、 蜡封法、灌砂法和灌水法等。
对粘性土用环刀法操作简便而准确,
在室内和野外普遍采用。 坚硬、易碎、含有粗粒、形状不规
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 或有机质不大于试样总质 量5%的土
土样制备:取风干土样, 过0.5mm的筛200g,分开放 入三个盛土皿中,依据经 验,添加不同的水,使其 达到试验所需含水量。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 放置18h以上。
34
准备过程
35
准备过程
36
准备过程
37
准备过程
38
2、试验步骤
86
⑤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 样品,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 定其含水量。
⑥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灌砂筒安放 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质量 ), 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 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 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 储砂筒内的砂不再流动时,关闭开关。 小心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 质量 ,准确到1g。
⑤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82
(2)、确定量砂密度
①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 ,准确至1Ml。
②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0的砂,并将 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 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 灌砂筒,直到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 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 量 ,准确至1g。
87
⑦结果整理
填满试洞所需砂质量
88
计算试验地点土的湿密度
89
计算土的干密度
90
91
本次试验学习结束
谢谢大家
92
77
3.仪器设备
78
灌砂筒
79
4、试验所需工具
灌砂筒、标定罐、基板、玻璃板、 量砂、电子天平、烘箱、铝盒、凿 子、铁锤、长把勺、毛刷等
80
5、仪器标定
(1)、确定灌砂筒下部锥体内砂的质量
①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 15mm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 ,准确至1g。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18h以后将制备好 的土样充分搅拌均 匀,分层装入盛土 杯,用力压密,使 空气逸出。试杯装 满后,刮成与杯边 齐平。
39
将试杯放入联合测 定仪上,转动平台 升降螺母,当锥尖 刚与土面接触,计 时指示管亮,点动 测量按钮,圆锥自 由落下,延时5s, 读数指示管,即可 读数。
40
分别测定a点、b 点和c点的锥入深 度
75
密度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压 实度为实测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 百分比。
本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 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 径一般不超过15mm,测定厚度为150200mm.
76
测定细粒土的密度时,可以采用 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
如最大粒径超过15mm,则应相应地 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选用 直径应为150-200mm的灌砂筒。
85
③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 清扫干净 。
④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尽量放在原处),沿基 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在凿洞过程中, 应注意勿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出的材料取出装 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厚 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 取出。称取全部取出材料的质量 ,准确至1g。
83
③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 :
④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