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篇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

建构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学记中如此说“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增长与重组”。

胶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质,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物质,以及把性质再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满足了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

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2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①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②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3、胶体的性质和简单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②聚沉③介稳性(同种电荷相排斥、布朗运动)④电泳七教学反思1.学生活动多,实验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2.选择了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突出了重点----分类方法。

3.设计了两个很好的对比实验围绕着“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进行探究。

4.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

【篇二:分散系及其分类新课标教案】注:下面两图可拉开放大看得更清晰,上交教案正稿时可删除.表2:教学过程(下文红色字体各环节名称)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

下面请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将食盐、泥沙、植物油溶于水中的实验…(实验)…好,实验做完了,那大家利用初中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分析这三种混合物的共性和特性…(讨论)…这三者的共性都是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混合体系,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分散系。

讲授新课:(33分钟)【板】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另一种物质. 【师】:比如说分散系nacl溶液它的分散质是nacl晶体,分散剂是水。

【师】:那按分散系中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的不同组合可以有多少种分散系?分别是哪些?【生】:9种。

分别是气气、气液、气固、液气、液液、液固、固气、固液、固固。

【师】:很好,就是这9种,同学们看一下ppt这里,这9种分散系对应的实例有哪些:合,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性,交流讨论思考将泥沙从食盐水中除去的办法。

【生】: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师】:为何可以用滤纸过滤除去泥沙?大家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提示一下: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则小于10-9m,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物又是什么呢?【生】:不知道??【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胶体”。

那同学们收集到生活中胶体的应用都有哪些?【生】:??(各抒己见)【师】:那同学们现在用1分钟看完26页【思考与交流】的内容、并画出有关胶体的性质内容。

【师】:同学们,都看完了吧。

那现在大家看我手中的这瓶蓝色的药品是cuso4晶体将它加入到水中,同学们说,cuso4晶体在水中应该是怎样变化的呢?【生】:cuso4晶体溶解。

【师】:是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水中,cuso4晶体是不断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的。

我们将这个形成的体系叫做溶液。

同学们再看纸包的泥沙,将它加入到水中,它又将有什么变化呢?【生】:泥沙不溶解。

【师】:不错。

泥沙与cuso4晶体不同,它不能溶解于水,且久置会有沉淀。

但加入到水的过程中,泥沙也是不断地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这个体系叫做浊液。

【师】:前面这两个体系都是固定物质加到水所形成的过程。

如果,把fecl3溶液加到沸水中,同学们设想一下,应该会有什么现象呢?【生】:没变化。

【生】:fecl3溶液颜色变浅。

【生】:???? 【师】:好,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量取25ml蒸馏水于烧杯中并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师】: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不但没有变浅,反而变成了红褐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生】:可能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生】:应该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师】: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都很好。

的确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实验是制备胶体的方法,这红褐色的液体,就是fe(oh)3胶体。

【师】:从实验中仍能观察到,fecl3分子是不断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

上面的这三种体系中,药品与水分子的混合都存在着一个分散的过程。

于是,我们知道这三种体系溶液、浊液、胶体都是分散系。

【提问】那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回答】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它和溶液、浊液相比,相同点:三者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都属分散系的一种。

不同点:主要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均一性、稳定性也不尽相同。

那同学们看一下投影,这些都是三种分散系之间的性质对比。

【ppt演示】【学生观看ppt图片思考】为什么一束光射向胶体和溶液时,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现象?多媒体放映节日的夜晚,交相辉映的探照灯,为什么一束光打向夜空,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清晨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为什么有光路?电影院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是怎么形成的?火烧云是怎么行成的?【老师提示】此时抓住本质: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运用flash动画模拟,进行合理解释。

【演示】:用激光笔照射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的实验。

(叫同学们对比现象)【师】:氢氧化铁胶体的小烧杯看到了光路,前面图片里的现象都叫做丁达尔效应,是三种分散系中胶体特有的性质。

【板】:丁达尔效应概念:??【师】:同学们回忆豆浆在加了酱油前后的变化是怎样的?【生】:豆浆结块了。

【师】:很好,那大家知道为什么会结块吗?【生】:不知道??【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胶体的另一项性质——凝聚能力,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

【实验】:两只分别加入了浑浊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加入适量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

【师】:现在同学们比较两只烧杯的浑浊度发现什么呢?【生】:加入胶体的烧杯中液体变得澄清了。

【师】:变澄清是因为里面悬浮固体颗粒沉降,究其原由则是因为氢氧化铁胶体的凝聚作用。

那现在大家应该知道刚才说的豆浆结块的原因了吧。

【师】:胶体特有的性质除了丁达尔效应和凝聚能力,还有能发生电泳、布朗运动等性质。

那生产、生活中胶体的应用只要有以下这些:①盐卤点豆腐②肥皂的制取分离③明矾、fe(so)3溶液净水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水泥硬化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习题巩固:1、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C) 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D.澄清、透明2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d )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b.相同的颜色c.都有丁达尔现象d.都比较稳定3、可以用来证明胶体粒子大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实验为(b )a.丁达尔现象b.渗析c.电泳d.萃取4、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d) A.观察外观B.过滤C.加热D.丁达尔效应5、除去大气中的灰尘,往往通过高压电,而使之聚集沉降,这是利用了胶体(b)a、丁达尔现象b、电泳c、渗析d、布朗运动6、除去淀粉胶体中氯化钠的方法是(d)a 过滤b 电泳c 蒸馏 d 渗析结课:(4分钟)本节课学习了分散系,分散系的定义为??,按分散系中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的不同组合可以分为9种分散系,分别为??,我们还特别学习了胶体,胶体的定义为??,区分胶体跟溶液、浊液主要根据表格中的这些对比性质以及丁达尔效应、聚沉作用、电泳等性质来区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