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译码器、编码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译码器、编码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四 译码器、编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人员: 班号: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熟悉掌握集成译码器和编码器的应用; (3) 掌握集成译码器的扩展方法。

二、实验设备
数字电路实验箱,74LS20,74LS138。

三、实验容
(1) 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的测试。

将74LS138输出Y 0̅̅̅̅~Y 7̅̅̅̅接数字实验箱LED 管,地址Y 2Y 1Y 0输入接实验箱开关,使能端接固定电平(Y YY 或GND )。

电路图如Figure 1所示:
Figure 1
E Y 1YY 2Y ̅̅̅̅̅̅̅̅̅̅ YY 2Y ̅̅̅̅̅̅̅̅̅̅≠100时,任意拨动开关,观察LED 显示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E Y 1YY 2Y ̅̅̅̅̅̅̅̅̅̅ YY 2Y ̅̅̅̅̅̅̅̅̅̅=100时,按二进制顺序拨动开关,观察LED 显示状态,并与功能表对照,记录观察结果。

用Multisim 进行仿真,电路如Figure 2所示。

将结果与上面实验结果对照。

Figure 2
(2) 利用3-8译码器74LS138和与非门74LS20实现函数:
Y =Y ̅̅̅Y ̅̅̅+Y ̅̅̅Y
̅̅̅+YYY
四输入与非门74LS20的管脚图如下:
对函数表达式进行化简:
Y =Y ̅̅̅Y ̅̅̅+Y ̅̅̅Y
̅̅̅+YYY =Y ̅̅̅Y ̅̅̅Y ̅̅̅+Y ̅̅̅Y ̅̅̅Y +A Y ̅̅̅Y
̅̅̅+YYY =Y 0+Y 1+Y 4+Y 7=Y 0̅̅̅̅Y 1̅̅̅̅Y 4̅̅̅̅Y 7̅̅̅̅̅̅̅̅̅̅̅̅̅̅̅̅̅̅̅̅̅
按Figure 3所示的电路连接。

并用Multisim 进行仿真,将结果对比。

Figure 3
(3) 用两片74LS138组成4-16线译码器。

因为要用两片3-8实现4-16译码器,输出端子数目8×2=16刚好够用。

而输入端只有A、B、C三个,故要另用使能端进行片选使两片138译码器进行分时工作。

而实验台上的小灯泡不够用,故只用一个灯泡,而用连接灯泡的导
̅̅̅̅̅,在各端子上移动即可。

在multisim中仿真电路连接如Figure 4所示线测试Y Y
(实验台上的电路没有接下面的两个8灯LED):
Figure 4
四、实验结果
(1) 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的测试。

当输入CBA=000时,应该是Y0输出低电平,故应该第一个小灯亮。

实际用
实验台测试时,LE0灯显示如Figure 5所示。

当输入CBA=001时,应该是Y1输
出低电平,故理论上应该第二个小灯亮。

实际用实验台测试时,LE0灯显示如Figure 6所示。

Figure 5
Figure 6
同理进行其他的测试。

将测试结果列为真值表,如下:
(2) 利用3-8译码器74LS138和与非门74LS20实现函数。

输入ABC=111,由Y=Y̅̅̅Y̅̅̅+Y̅̅̅Y̅̅̅+YYY可知,小灯应该亮。

在实验台测试结果如Figure 7所示。

输入ABC=111,分析知小灯应该灭,测试结果如Figure 8所示。

输入ABC=110,分析知小灯应该亮,测试结果如Figure 9所示。

Figure 7
Figure 8
Figure 9
(3) 用两片74LS138组成4-16线译码器。

在实验台上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列为真值表如下:
在Multisim中测试,分别取Y1YYY=1100和Y1YYY=0111,如下面的所示Figure 10、Figure 11所示:
Figure 10
此仿真结果与实验台结果相一致。

Figure 11
此仿真结果与实验台结果相一致。

五、故障排除
在实验二中进行Multisim仿真的时候,二极管的方向接错了,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反复排查之后,发现了错误,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三的时候,由于线比较多,所以有两个端子接错了,导致结果不正确。

在修正之后,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六、心得体会
我一直都没搞清楚用两个3-8译码器连成4-16译码器时,哪一片是扩展高位的哪一片是低位的。

经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哪一片都可以最为扩展为最高位。

根据使能端片选确定先后工作的顺序,因而确定哪一位是最低位,哪一位是最高位。

并且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怎么将multisim中的元件的名称隐藏起来,以节省空间。

相关主题